仙宫碧落太微书,遗迹依然掩故居。幢节不归天杳邈, 烟霞空锁日幽虚。不逢金简扳云洞,可惜瑶台叠藓除。 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发已凋疏。
371 0 0
中华文学
一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至于稍明事理的人,则不必是“特殊知识阶级”,也早不将沉重累坠的银元装在怀中,来自讨无谓的苦吃。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就是袁世凯②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蔡松坡③先生溜出北京,到云南去起义。这边所受的影响之一,是中国和交通银行的停止兑现。虽然停止兑现,政府勒令商民照旧行用的威力却还有的;商民也自有商民的老本领,不说不要,却道找不出零钱。假如拿几十几百的钞票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样,但倘使只要买一枝笔,一盒烟卷呢,难道就付给一元钞票么?不但不甘心,也没有这许多票。那么,换铜元,少换几个罢,又都说没有铜元。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但外国银行的钞票这时就等于现银,他如果借给你这钞票,也就借给你真的银元了。 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④,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俄国革命以后的藏着纸卢布的富翁的心情,恐怕也就这样的罢;至多,不过更深更大罢了。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⑤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只要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⑥,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⑦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纂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只仿佛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⑧的时候,黄巢⑨的时候,五代⑩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⑾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⑿;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⒀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p#副标题#e#
437 0 0
鲁迅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
368 0 0
辛弃疾
三十篇多十九章,□声风力撼疏篁。 不堪更有精搜处,谁见萧萧雨夜堂。
588 0 0
齐己
【水调歌头】 游泳(1956.06)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782 0 0
毛泽东
天宝太白殁,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472 0 0
孟郊
杜陵千里外,期在末秋归。既见林花落,须防木叶飞。 楚从何地尽,淮隔数峰微。回首馀霞失,斜阳照客衣。
426 0 0
贾岛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394 0 0
闲地从莎藓,谁人爱此心。琴棋怀客远,风雪闭门深。 枕外江滩响,窗西树石阴。他年衡岳寺,为我一相寻。
409 0 0
曝暄理新翳,迎春射鸣雉。原田遥一色,皋陆旷千里。 遥闻咿喔声,时见双飞起。幂zx疏蒿下,毰毸深丛里。 顾敌已忘生,争雄方决死。仁心贵勇义,岂能复伤此。 超遥下故墟,迢递回高畤。大夫昔何苦,取笑欢妻子。
375 0 0
储光羲
青溪阻千仞,姑射藐汾阳。未若游兹境,探玄众妙场。 鹤来疑羽客,云泛似霓裳。寓目虽灵宇,游神乃帝乡。 道存真理得,心灰俗累忘。烟霞凝抗殿,松桂肃长廊。 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复控榆枋。
337 0 0
令君四俊,苗吕崔员。
380 0 0
佚名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393 0 0
李白
松间开一径,秋草自相依。终日不冠带,空山无是非。投纶溪鸟伴,曝药谷云飞。时向邻家去,狂歌夜醉归。
425 0 0
司马扎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356 0 0
曹雪芹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 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
526 0 0
李德裕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443 0 0
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燕山游子衣裳薄, 秦地佳人闺阁寒。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盘桓徙倚夜已久, 萤火双飞入帘牖。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君看月下参差影, 为听莎间断续声。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 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闻道还家未有期, 谁怜登陇不胜悲。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莫言衣上有斑斑, 只为思君泪相续。
刘希夷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静,中元夜景清。 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倘赐刀圭药,还成不死名。
504 0 0
花半湿。一霎晚云笼密。天气未佳风又急。小庭愁独立。 酒病起来无力。懊恼篆烟锁碧。一饷春情无处觅。小屏山数尺。
530 0 0
程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