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拔贫,诣徐闻。
331 0 0
佚名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435 0 0
孟浩然
【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惑怀】 蚱蜢为家东复西,今朝破晓下前溪。 青山缺处日初上,孤店开时莺乱啼。 倦枕不成千里梦,坏墙闲觅十年题。 漆园傲吏犹非达,物我区区岂足齐。
341 0 0
陆游
越王兵败已山栖,岂望全生出会稽。 何事夫差无远虑,更开罗网放鲸鲵。
356 0 0
中华文学
尺帛无长裁,浅水无长流。水浅易成枯,帛短谁人收。 人生取舍间,趋竞固非优。旧交迹虽疏,中心自云稠。 新交意虽密,中道生怨尤。踟蹰复踟蹰,世路今悠悠。 主人饮君酒,劝君弗相违。但当尽弘量,觞至无复辞。 人生百年中,会合能几时。不见枝上花,昨满今渐稀。 花落还再开,人老无少期。古来贤达士,饮酒不复疑。
323 0 0
戴叔伦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390 0 0
王建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423 0 0
温庭筠
灯棋三载客边头。江汉等萍浮。一片白云关念,对床夜雨难留。 堂堂事会,相期烝楫,共济泾舟。今岁雁来应早,着鞭莫待深秋。
327 0 0
李曾伯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364 0 0
左丘明
飘飘随晚浪,杯影入鸥群。岸冻千船雪,岩阴一寺云。 夜灯江北见,寒磬水西闻。鹤岭烟霞在,归期不羡君。
430 0 0
许浑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宫殿沈沈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蝉鬓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398 0 0
刘皂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414 0 0
韦庄
自惭到府来周岁,惠爱威棱一事无。 唯是改张官酒法,渐从浊水作醍醐。
439 0 0
白居易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314 0 0
苏轼
【赠梁任父同年】[1] 寸寸山河寸寸金, {亻瓜}离分裂力谁任?[2]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3]
386 0 0
黄遵宪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377 0 0
欧阳修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 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369 0 0
袁去华
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374 0 0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299 0 0
韩愈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422 0 0
杜牧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