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实盈盈露,黄花细细风。龙山胜集古今同。断送一年秋色、酒杯中。 鸭脚供柔白,鸡头荐嫩红。量吞云梦正能容。试问具区何处、浙江东。
368 0 0
王之道
檐外青阳有二梅,折来堪下冻醪杯。高杉自欲生龙脑, 小弁谁能寄鹿胎。丽事肯教饶沈谢,谈微何必减宗雷。 还闻拟结东林社,争奈渊明醉不来。 忽忆高僧坐夏堂,厌泉声闹笑云忙。山重海澹怀中印, 月冷风微宿上方。病后书求嵩少药,定回衣染贝多香。 何时更问逍遥义,五粒松阴半石床。
375 0 0
陆龟蒙
阃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已分舟楫归元老, 更使熊罴属丈人。玄象合教沧海晏,青龙喜应太山春。 来年二月登封礼,去望台星扈日轮。
388 0 0
中华文学
【春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395 0 0
戚夫人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念彼白日长,复值人事并。 未改当时居,心事如野云。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闻。 奈何道未尽,出山最艰辛。奔走衢路间,四枝不属身。 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 纵然自称心,又不合众人。以此名字低,不如风中尘。 昨逢卖药客,云是居山邻。说君忆我心,憔悴其形神。 昔是同枝鸟,今作万里分。万里亦未遥,喧静终难群。
426 0 0
姚合
危根瘦尽耸孤峰,珍重江僧好笔踪。 得向游人多处画,却胜涧底作真松。
412 0 0
郑谷
日惟上巳,时亨有巢。中尊引桂,芳筵藉茅。书僮橐笔, 膳夫行炰。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蘋白带,山花紫苞。 同人聚饮,千载神交。
319 0 0
何处春来,试烦君向垂杨看。万条轻线。已借鹅黄染。 弄日摇风,按舞知谁见。阳关远。一杯休劝。且放修眉展。
318 0 0
东林生早凉,高枕远公房。大士看心后,中宵清漏长。 惊蝉出暗柳,微月隐回廊。何事沈痾久,舍毫问药王。
335 0 0
钱起
篷窗偏称挂鱼蓑,荻叶声中爱雨过。莫道陆居原是屋,如今平地有风波。
362 0 0
冯班
万里叠嶂翠,一心浮云闲。羽人杏花发,倚树红琼颜。 流水杳冥外,女萝阴荫间。却思人间世,多恐不可还。 青鸟飞难远,春云晴不闲。但恐五灵车,山上复有山。
383 0 0
上彻炼丹峰,求玄意未穷。古坛青草合,往事白云空。 仙境日月外,帝乡烟雾中。人间足烦暑,欲去恋松风。
349 0 0
张乔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 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 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 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征。 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 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飒然成一叟,谁更慕鶱腾。
325 0 0
卢纶
飘飘任公子,爽气欲横秋。向日携诗过我,知不是凡流。筑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处,剩士日追游。邀我出门去,柱月上新楼。 烂银盘,从树杪,出云头。好是风流从事,同醉入青州。须信人生如幻,七十古来稀有,销得几狐裘。谁似芗林老,无喜亦无忧。
334 0 0
向子諲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依,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 裴回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惠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366 0 0
韩愈
鼓棹正逢江雪霁,是行应快吴吟。透云寒日半晴阴。烟岚凝翠重,霜树溅红深。 案上文书闲展读,圣贤踪迹重寻。不堪华发故骎骎。三旌还有分,万事付无心。
469 0 0
“丑女孩”吕燕在法国一炮走红的消息传来,令人震惊。此事不仅引起了中国服装模特界的议论纷纷,更引发了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思考及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就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眼光来看,吕燕的确算不上美女,甚至是丑的。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大脸庞,与我们心目中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的美女相距甚远。虽说吕燕在法国获得了成功,但国内的服装界好像并不买账,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根深蒂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定下了美女的标准,虽然时代变了,说什么该与国际潮流接轨了,但从情感上还是咱中国林黛玉亲。你看,国内知名的服装杂志有几期是以洋模特作封面的,换来换去就是那几张老面孔。 而与我们相反的是,法国人并没有以欧洲美女标准要求吕燕,而是从东方人特征角度接纳了吕燕。这种抛弃了感情束缚平等客观看待事物的理念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想起美声唱法刚刚进入国内乐坛的时候,中国听众无法接受。竟有媒体称之为“胖女人的吼叫”。咱中国有京剧、样板戏,又亲切又有味,比你那不知所云的唱法好听多了。但从今天看来,正是有着一批有眼光的音乐人士抛弃了情感上的排斥,积极吸取了美声唱法中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并将其成功巧妙应用于我国的民族唱法,使得今日的民族乐坛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大多数人沉溺于民族情感的牵绊,不能正确认识世界,但总会有一部分有识之士,会摆平情感与理智的天平,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像林则徐、魏源、孙中山等,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华历史车轮的一步步前进。抱着传统停滞不前,只能落后挨打。中国的近代历史不正是最好的典型吗? 中国悠悠历史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发展,更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勇敢地拥抱整个世界大家园! [点评]文章从服装模特吕燕在法国获奖谈起,验证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中也谈到了东西方人审美观的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情感因素的约束。然后,又谈到了美声唱法,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有识之士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例子。标题较为准确,分析的理由也较为充足,涉及面较广。
774 0 0
小文
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 美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夜深唯畏晓,坐稳不思眠。 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406 0 0
白居易
银河无浪,琼楼不暑。一点柔情如水。肯捐兰佩了渠愁,尽闲却、纤纤机杼。 波心沁雪,鸥边分雨。翦得荷花能楚。天公煞自解风流,看得我、如何销汝。
433 0 0
方岳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