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356 0 0
李清照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497 0 0
白居易
大圣威灵地,安公宴坐踪。未知长寂默,不见久从容。 塔影高群木,江声压暮钟。此游幽胜后,来梦亦应重。
503 0 0
齐己
玉水灵山地,燕寝亦书功。邦人耆老,诞弥佳节以词通。尔岂知吾恺悌,我乃因君谈笑,祝寿酒杯同。箫鼓少人会,歌舞为谁容。 观坐客,惊野老,笔如风。个般酬唱,诏回应上玉华东。多少家传经济,留与孙谋持守,出处信何穷。唤起千年调,分付一车公。
498 0 0
韩淲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384 0 0
张九龄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403 0 0
岑参
飞轩不驻轮,感激汉儒臣。气慑千夫勇,恩传万里春。 古原收野燎,寒笛怨空邻。书此达良友,五陵风雨频。
365 0 0
卢纶
莲叶山前,戎帐宏开,轰然最称。羡铺心如水,肯教尘涴,为民乞雨,唤得天应。紫逻□锋,绿林扫影,夜户都开无犬声。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 溪头载月舟□,□□帐花旗忍送行。算浮云自在,初无著相,薰风正好,却问归程。折柳依依,憩棠□□,□□□春无尽情。趋朝去,看青冥玉钺,金辔红缨。
487 0 0
陈著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351 0 0
李白
【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453 0 0
汉无名氏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佚名
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 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灰。
459 0 0
中华文学
忆旧时、东方□郡,东原尽是佳处。梁都破了寿南渡,几遍狐号鳝舞。君试觑。环一抹荒城,草色今如许。芳华旧地。曾一上飞云,歌台酒馆,落日乱鸦度。 吟情苦。滴尽英雄老泪。凄酸非是儿女。西湖似我西湖否。只怕不如西子。秋欲暮。要一看秋波,又自催归计。休□浪语。待过江说与,高车驷马,今是朝天路。
372 0 0
东川已过二三春,南国须求一两人。富贵大都多老大, 欢娱太半为亲宾。如愁翠黛应堪重,买笑黄金莫诉贫。 他日相逢一杯酒,尊前还要落梁尘。
415 0 0
雨接梅霖,风祛槐暑,麦天已秋。正榴燃红炬,枝头色艳,荷翻绿盖,池面香浮。心景俱清,身名何有,且向忙中早转头。尘劳事,枉朝思夕计,细虑深谋。 悠悠。不复徼求。但安分、随缘休便休。纵官居极品。徒为美玩,家称钜富,未免闲愁。遇酒开颜,逢欢乐意,有似木人骑土牛。从他笑,看一朝解悟,八极遨游。
371 0 0
随风柳絮轻,映日杏花明。无奈花深处,流莺三数声。 兰桡画舸转花塘,水映风摇路渐香。 任兴不知行近远,更怜微月照鸣榔。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 粉署可怜闲对此,唯令碧玉泛流霞。 枕上觉,窗外晓。怯朝光,惊曙鸟。花坠露,满芳沼。 柳如丝,风袅袅。佳期远,相见少。试一望,魂杳渺。 闲庭无事,独步春辉。韶光满目,落蕊盈衣。芳树交柯, 文禽并飞。婉彼君子,怅然有违。对酒不饮,横琴不挥。 不挥者何,知音诚稀。 江春好游衍,处处芳菲积。彩舫入花津,香车依柳陌。 绿杨烟袅袅,红蕊莺寂寂。如何愁思人,独与风光隔。 曙月渐到窗前,移尊更就芳筵。轻吹乍摇兰烛, 春光暗入花钿。丝竹偏宜静夜,绮罗共占韶年。 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 露洗百花新,帘开月照人。绿窗销暗烛,兰径扫清尘。 双燕频惊梦,三桃竞报春。相思寂不语,珠泪洒红巾。 雨歇风轻一院香,红芳绿草接东墙。 春衣试出当轩立,定被邻家暗断肠。 春风半,春光遍。柳如丝,花似霰。归心劳梦寐, 远目伤游眄。可惜长安无限春,年年空向江南见。
387 0 0
权德舆
我所要说的几句话陶元庆〔2〕君绘画的展览,我在北京所见的是第一回。记得那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3〕: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 我觉得我的话在上海也没有改正的必要。 中国现今的一部份人,确是很有些苦闷。我想,这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于是觉醒,挣扎,反叛,要出而参与世界的事业——我要范围说得小一点:文艺之业。倘使中国之在世界上不算在错,则这样的情形我以为也是对的。 然而现在外面的许多艺术界中人,已经对于自然反叛,将自然割裂,改造了。而文艺史界中人,则舍了用惯的向来以为是“永久”的旧尺,另以各时代各民族的固有的尺,来量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于是向埃及坟中的绘画赞叹,对黑人刀柄上的雕刻点头,这往往使我们误解,以为要再回到旧日的桎梏里。而新艺术家们勇猛的反叛,则震惊我们的耳目,又往往不能不感服。但是,我们是迟暮了,并未参与过先前的事业,于是有时就不过敬谨接收,又成了一种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 陶元庆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 我于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关于文字的事较为留心些。 就如白话,从中,更就世所谓“欧化语体”来说罢。有人斥道:你用这样的语体,可惜皮肤不白,鼻梁不高呀!诚然,这教训是严厉的。但是,皮肤一白,鼻梁一高,他用的大概是欧文,不是欧化语体了。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并且一句里用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 但我并非将欧化文来比拟陶元庆君的绘画。意思只在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所以,用密达尺〔4〕来量,是不对的,但也不能用什么汉朝的虑傂尺〔5〕或清朝的营造尺〔6〕,因为他又已经是现今的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鲁迅于上海记。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青光》。 〔2〕陶元庆(1893—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员。鲁迅前期著译《彷徨》、《朝花夕拾》、《坟》、《苦闷的象征》等书的封面都由他作画。 〔3〕作者在陶元庆第一回绘画展览时所说的话,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六日所作的《“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收入《集外集拾遗》)。 〔4〕密达尺法国长度单位Metre的音译,一译米突。后来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通称为“米”。 〔5〕虑傂尺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所造的一种铜尺。 〔6〕营造尺清朝工部营造工程中所用的尺子,也称“部尺”,当时用作标准的长度单位。 #p#副标题#e#
414 0 0
鲁迅
烟霞多放旷,吟啸是寻常。猿共摘山果,僧邻住石房。 蹑云双屐冷,采药一身香。我忆相逢夜,松潭月色凉。
452 0 0
唐州将士死生同,尽逐双旌旧镇空。独破淮西功业大, 新除陇右世家雄。知时每笑论兵法,识势还轻立战功。 次第各分茅土贵,殊勋并在一门中。
王建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375 0 0
王旭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