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本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 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314 0 0
韩愈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384 0 0
齐己
上牛坐,伏牛卧,牧童光阴牛背过。牛尾秃速牛角弯,牛肥牛瘠心先关。母呼儿饭儿不饭,人饿须知饲牛晚。放之平泉,以宽牛劳;浴之清浅,以息牛喘。牛能养人识人意,一牛全家命所寄。阿牛牵牛去输租,劝爷卖牛宁卖吾。
368 0 0
中华文学
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 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539 0 0
李端
裙曳湘波六幅缣。风流体段总无嫌。歌翻檀口朱樱小,拍弄红牙玉笋纤。 腔子里,字儿添。嘲撩风月性多般。忔憎声里金珠进,惊起梁尘落舞帘。
325 0 0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503 0 0
韦应物
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
395 0 0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386 0 0
陈子昂
第一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是应日本的改造社之托而写的,原是日文,即于是年三月,登在《改造》〔1〕上,改题为《火,王道,监狱》。记得中国北方,曾有一种期刊译载过这三篇,但在南方,却只有林语堂,邵洵美,章克标三位所主编的杂志《人言》上,曾用这为攻击作者之具,其详见于《准风月谈》的后记中,兹不赘。 《草鞋脚》是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应伊罗生(HIsaacs)〔2〕先生之托,由我和茅盾先生选出,他更加选择,译成英文的。但至今好像还没有出版。 《答曹聚仁先生信》原是我们的私人通信,不料竟在《社会月报》〔3〕上登出来了,这一登可是祸事非小,我就成为“替杨邨人氏打开场锣鼓,谁说鲁迅先生器量窄小呢”了。有八月三十一日《大晚报》副刊《火炬》〔4〕上的文章为证—— 调和绍伯——读《社会月报》八月号“中国人是善于调和的民族”——这话我从前还不大相信,因为那时我年纪还轻,阅历不到,我自己是不大肯调和的,我就以为别人也和我一样的不肯调和。 这观念后来也稍稍改正了。那是我有一个亲戚,在我故乡两个军阀的政权争夺战中做了牺牲,我那时对于某军阀虽无好感,却因亲戚之故也感着一种同仇敌忾,及至后来两军阀到了上海又很快的调和了,彼此过从颇密,我不觉为之呆然,觉得我们亲戚假使仅仅是为着他的“政友”而死,他真是白死了。 后来又听得广东A君告诉我在两广战争后战士们白骨在野碧血还腥的时候,两军主持的太太在香港寓楼时常一道打牌,亲翱逾常,这更使我大彻大悟。 现在,我们更明白了,这是当然的事,不单是军阀战争如此,帝国主义的分赃战争也作如是观。老百姓整千整万地做了炮灰,各国资本家却可以聚首一堂举着香槟相视而笑。什么“军阀主义”“民主主义”都成了骗人的话。 然而这是指那些军阀资本家们“无原则的争斗”,若夫真理追求者的“有原则的争斗”应该不是这样! 最近这几年,青年们追随着思想界的领袖们之后做了许多惨淡的努力,有的为着这还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就是不可以太打浑了水,把人家弄得不明不白。 后者的例子可求之于《社会月报》。这月刊真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备的“杂”志了。而最“杂”得有趣的是题为“大众语特辑”的八月号。读者试念念这一期的目录罢,第一位打开场锣鼓的是鲁迅先生(关于大众语的意见),而“压轴子”的是《赤区归来记》作者杨邨人氏。就是健忘的读者想也记得鲁迅先生和杨邨人氏有过不小的一点“原则上”的争执罢。鲁迅先生似乎还“嘘”过杨邨人氏,然而他却可以替杨邨人氏打开场锣鼓,谁说鲁迅先生器量窄小呢? 苦的只是读者,读了鲁迅先生的信,我们知道“汉字和大众不两立”,我们知道应把“交通繁盛言语混杂的地方”的“‘大众语’的雏形,它的字汇和语法输进穷乡僻壤去”。我们知道“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大众许多话“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明白更精确的意义”;我们知道现在所能实行的是以“进步的”思想写“向大众语去的作品”。但读了最后杨邨人氏的文章,才知道向大众去根本是一条死路,那里在水灾与敌人围攻之下,破产无余,……“维持已经困难,建设更不要空谈。”还是“归”到都会里“来”扬起小资产阶级文学之旗更靠得住。 于是,我们所得的知识前后相销,昏昏沉沉,莫明其妙。 这恐怕也表示中国民族善于调和吧,但是太调和了,使人疑心思想上的争斗也渐渐没有原则了。变成“戟门坝上的儿戏”了。照这样的阵容看,有些人真死的不明不白。 关于开锣以后“压轴”以前的那些“中间作家”的文章特别是大众语问题的一些宏论,本想略抒鄙见,但这只好改日再谈了。 关于这一案,我到十一月《答〈戏〉周刊编者信》里,这才回答了几句。 《门外文谈》是用了“华圉”的笔名,向《自由谈》〔5〕投稿的,每天登一节。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一节被删去了末一行,第十节开头又被删去了二百余字,现仍补足,并用黑点为记。《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是写给《太白》〔6〕的,登出来时,后半篇都不见了,我看这是“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的政绩。那时有人看了《太白》上的这一篇,当面问我道:“你在说什么呀?”现仍补足,并用黑点为记,使读者可以知道我其实是在说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是写给《太白》的。凡是对于求神拜佛,略有不敬之处,都被删除,可见这时我们的“上峰”正在主张求神拜佛。现仍补足,并用黑点为记,聊以存一时之风尚耳。 《脸谱臆测》是写给《生生月刊》〔7〕的,奉官谕:不准发表。我当初很觉得奇怪,待到领回原稿,看见用红铅笔打着杠子的处所,才明白原来是因为得罪了“第三种人”老爷们了。现仍加上黑杠子,以代红杠子,且以警戒新作家。 《答〈戏〉周刊编者信》的末尾,是对#p#副标题#e#
287 0 0
鲁迅
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 遥知将吏相逢处,半是春城贺雪归。
380 0 0
朱庆馀
闇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袖中吴郡新诗本, 襟上杭州旧酒痕。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366 0 0
白居易
高节谏垣客,白云居静坊。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 野雾昏朝烛,溪笺惹御香。相招倚蒲壁,论句夜何长。
381 0 0
李洞
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时捧领时。半壁龙蛇蟠造化, 满筐山岳动神祇.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 稚子不才身抱疾,日窥贞迹泪双垂。
387 0 0
罗隐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379 0 0
王庭筠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333 0 0
李白
危弦断客心,虚弹落惊禽。新秋百虑净,独夜九愁深。 枯蓬唯逐吹,坠叶不归林。如何悲此曲,坐作白头吟。
282 0 0
醉里瞢腾,昨宵不记归时候。自疑中酒。耿耿还依旧。 恨不能言,只是天相负。天知否。卷中人瘦。一似章台柳。
334 0 0
刘辰翁
天外晓岚和雪望,月中归棹带冰行。 相逢半醉吟诗苦,应抵寒猿袅树声。
473 0 0
崔道融
窗中独自起,帘外独自行。愁见蜘蛛织,寻思直到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三更机底下,摸著是谁梭。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442 0 0
张祜
断虹开霁,净秋容、点点初收微雨。夕下生阴山影澹,缥渺烟云吞吐。乌帽风偏,青鞋沙软,误入桃溪坞。多情鸥鹭,偶来忽又飞去。 日暮修竹佳人,雾绡琼佩,绰约疑仙侣。愧我禅心春尽絮,不逐东风飞舞。红叶题诗,紫云传恨,密意渠能诉。此情疏隔,不关楼外烟树。
32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