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411 0 0
王鏊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401 0 0
王维
漠漠云轻,涓涓露重,西风特地飕飕。觉良宵初永,袢暑微收。乘鹤缑山,浮槎银汉,尚想风流。笑人间儿戏,瓜果堆盘,缯彩为楼。 广庭净扫,露坐披衣,细看新月如钩。谁道是、嫦娥不嫁,独守清秋。雅有骚人伴侣,长交清影夷犹。举杯相属,却应羞杀,E66D女痴牛。
380 0 0
杨无咎
【月漉漉篇】 月漉漉,波烟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夹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412 0 0
李贺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89 0 0
钱惟演
重轮始发祥,齿胄方兴学。冥然升紫府,铿尔荐清乐。 奠斝致馨香,在庭纷羽籥.礼成神既醉,仿佛缑山鹤。
337 0 0
中华文学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416 0 0
陆游
其一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 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 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其三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自君镜奁来,入妾怀袖中。 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 自别思见君,情如春酒浓。 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开箧持赠君,如与君相逢。 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 虽则长相从,别恨终无穷。 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其四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453 0 0
黄遵宪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458 0 0
万化一朝尽,穷泉悲此君。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远年随逝水,真气尽浮云。 山闭龙蛇蛰,林寒麋鹿群。伤心载酒地,仙菊为谁薰。
357 0 0
钱起
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那时辰见我的真.见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我再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此诗摘于1925年10月5日发表的《晨报副镌》上的《迎上前去》一文。
571 0 0
徐志摩
在这一个多年之中,拚死命攻击“硬译”的名人,已经有了三代:首先是祖师梁实秋教授,其次是徒弟赵景深②教授,最近就来了徒孙杨晋豪③大学生。但这三代之中,却要算赵教授的主张最为明白而且彻底了,那精义是——“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这一条格言虽然有些希奇古怪,但对于读者是有效力的。 因为“信而不顺”的译文,一看便觉得费力,要借书来休养精神的读者,自然就会佩服赵景深教授的格言。至于“顺而不信”的译文,却是倘不对照原文,就连那“不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然而用原文来对照的读者,中国有几个呢。这时候,必须读者比译者知道得更多一点,才可以看出其中的错误,明白那“不信”的所在。否则,就只好胡里胡涂的装进脑子里去了。 我对于科学是知道得很少的,也没有什么外国书,只好看看译本,但近来往往遇见疑难的地方。随便举几个例子罢。《万有文库》④里的周太玄先生的《生物学浅说》里,有这样的一句—— “最近如尼尔及厄尔两氏之对于麦……” 据我所知道,在瑞典有一个生物学名家Nilsson Ehle是考验小麦的遗传的,但他是一个人而兼两姓,应该译作“尼尔生厄尔”才对。现在称为“两氏”,又加了“及”,顺是顺的,却很使我疑心是别的两位了。不过这是小问题,虽然,要讲生物学,连这些小节也不应该忽略,但我们姑且模模胡胡罢。 今年的三月号《小说月报》上冯厚生先生译的《老人》里,又有这样的一句—— “他由伤寒病变为流行性的感冒(Influenza)的重病……” 这也是很“顺”的,但据我所知道,流行性感冒并不比伤寒重,而且一个是呼吸系病,一个是消化系病,无论你怎样“变”,也“变”不过去的。须是“伤风”或“中寒”,这才变得过去。但小说不比《生物学浅说》,我们也姑且模模胡胡罢。这回另外来看一个奇特的实验。 这一种实验,是出在何定杰及张志耀两位合译的美国Conklin所作的《遗传与环境》里面的。那译文是——“……他们先取出兔眼睛内髓质之晶体,注射于家禽,等到家禽眼中生成一种‘代晶质’,足以透视这种外来的蛋白质精以后,再取出家禽之血清,而注射于受孕之雌兔。雌兔经此番注射,每不能堪,多遭死亡,但是他们的眼睛或晶体并不见有若何之伤害,并且他们卵巢内所蓄之卵,亦不见有什么特别之伤害,因为就他们以后所生的小兔看来,并没有生而具残缺不全之眼者。” 这一段文章,也好像是颇“顺”,可以懂得的。但仔细一想,却不免不懂起来了。一,“髓质之晶体”是什么?因为水晶体是没有髓质皮质之分的。二,“代晶质”又是什么?三,“透视外来的蛋白质”又是怎么一回事?我没有原文能对,实在苦恼得很,想来想去,才以为恐怕是应该改译为这样的——“他们先取兔眼内的制成浆状(以便注射)的水晶体,注射于家禽,等到家禽感应了这外来的蛋白质(即浆状的水晶体)而生‘抗晶质’(即抵抗这浆状水晶体的物质)。然后再取其血清,而注射于怀孕之雌兔。……” 以上不过随手引来的几个例,此外情随事迁,忘却了的还不少,有许多为我所不知道的,那自然就都溜过去,或者照样错误地装在我的脑里了。但即此几个例子,我们就已经可以决定,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令人迷误,怎样想也不会懂,如果好像已经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北斗》第一卷第四期,署名长庚。 ②赵景深四川宜宾人,当时复旦大学教授,北新书局编辑。他在《读书月刊》第一卷第六期(一九三一年三月)《论翻译》一文中为误译辩解说:“我以为译书应为读者打算;换一句话说,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于读者方面。译得错不错是第二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译得顺不顺。倘若译得一点也不错,而文字格里格达,吉里吉八,拖拖拉拉一长串,要折断人家的嗓子,其害处当甚于误译。……所以严复的‘信’‘达’‘雅’三个条件,我以为其次序应该是‘达’‘信’‘雅’。” ③杨晋豪上海奉贤人,当时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他在《社会与教育》第二卷第二十二期(一九三一年九月)发表《从“翻译论战”说开去》一文,攻击当时马列主义著作和“普罗”文学理论的译文“生硬”,“为许多人所不满,看了喊头痛,嘲之为天书”。又说“翻译要‘信’是不成问题的,而第一要件是要‘达’!” ④《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间出版的大型丛书,收入中外著作两千余种,共四千册。 #p#副标题#e#
431 0 0
鲁迅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2]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540 0 0
李白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 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 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 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 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 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 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 忽枉崔駰什,兼流韦孟词。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446 0 0
张说
闲思昔岁事,忽忽念伊川。乘月步秋坂,满山闻石泉。 回塘碧潭映,高树绿萝悬。露下叫田鹤,风来嘶晚蝉。 怀兹长在梦,归去且无缘。幽谷人未至,兰苕应更鲜。
486 0 0
李德裕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
480 0 0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1]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2]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3]
508 0 0
诗经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375 0 0
高骈
年年桃李。渺关河一梦,飞花空委。鸿去燕来,锦字参差难寄。敛双眉、山对起。 娇波泪落妆如洗。独倚高楼,日日春风里。江水际。天色无情,似送离怀千里。
361 0 0
赵鼎
桐庐县前洲渚平,桐庐江上晚潮生。莫言独有山川秀, 过日仍闻官长清。麦陇虚凉当水店,鲈鱼鲜美称莼羹。 王孙客棹残春去,相送河桥羡此行。
427 0 0
李郢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