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 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350 0 0
欧阳修
茅庵草舍活计,直吃的醺醺醉如泥,吃的尽醉方归。旦清歌道童声齐,相随。乐乐跎跎,又不管是非。快活了一日,一朝便宜。闲时节看古书,闷把青山对,归去来兮。一带山如翠,牢把柴门闭。危来催,危来催,不恋荣华贵!不如饮金杯,饮金杯,一世儿清闲落得。 幽居 常笑屈原独醒,理论甚斜和正?浑清,争,一事无成,汨罗江倾送了残生,无能!我料这里直,难买人世情。顺时和光,倒得安宁。静处潜,深山里隐,且养疏慵。愿学陶渊明,卸印归三径。不争名,不争名,曾共高人论。且妆忄昏,且妆忄昏,识破南柯梦境。 玩世 秦宫汉阙豪奢,到如今实难曰。伤嗟,些,土尽灰竭。叹消磨多少贤哲,豪杰。百代功名,千年志节。半霎南柯,一梦胡蝶。尘外人,林中客,甘分闲也。 弗使心饕餮,只要身常洁。且妆呆,且妆呆,静把柴门叠。晋朝耶,魏朝耶,指落花无言自说。 村居 农家畏日炎天,避暑在黄芦堰。林泉,边,跣足而眠。有忘忧白鹭红鸳,堪怜。斗举香醪,齐歌采莲。悲意忘形,乐矣欣然。瓦缶斟,磁瓯里劝,邻叟相传。 除此于飞愿,只此予终愿。更无言,更无言,盏盏干干咽。不留涓,不留涓,一饮一个前合后偃。 题情 孤眠怎睚今宵,更那堪孤灯儿照。心焦,焦,宝鼎内香烧,画檐间铁马儿轻敲,风梢。一弄儿凄凉,都来的吵闹。促织儿纱窗,絮絮叨叨。想起来,添烦恼,不觉的斜月上花梢。天外宾鸿叫,有梦还惊觉。好心焦,好心焦,盛添十年老。畅难熬,畅难熬,断人肠金鸡报晓。 闺怨 孤眠冷冷清清,恰才则人初静。又被和风,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暗想才郎,全无些志诚。月下星前,海誓山盟。想起来,添愁闷,不觉的倒枕翻衾。窗外寒风动,吹觉南柯梦。好伤情,好伤情,独自珊瑚枕。泪如倾,泪如倾,眼见的我今春瘦损。
319 0 0
中华文学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336 0 0
柳永
分手怨河梁,南征历汉阳。江山追宋玉,云雨梦襄王。 醉里宜城近,歌中郢路长。更寻栖枳处,犹是念仇香。
427 0 0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东谿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339 0 0
岑参
鬼书报秦亡,天地亦云闭。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 苍苍无白日,项氏徒先济。六合已姓刘,鸿门事难制。 坑降嬴政在,衣锦人望替。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 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区区亚父心,未究天人际。 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424 0 0
朝来已握手,宿别更伤心。灞水行人渡,商山驿路深。 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直道皆如此,谁能泪满襟。
433 0 0
祖咏
卯君来处,与眉州仙子,依稀同日。一自前朝龚蔡后,颇觉壶山岑寂。谁料端平,继居遗补,复有斯人出。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须信谄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诸老萧疏星欲晓,留取南都铁壁。洛社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年年岁岁,大家同做真率。
305 0 0
刘克庄
仙禁祥云合,高梧彩凤游。沈冥求自试,通鉴果蒙收。 文墨悲无位,诗书误白头。陈王抗表日,毛遂请行秋。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
417 0 0
窦常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378 0 0
徐陵
商素肃金飚,吹帽又逢佳节。乘兴登临舒啸,习云林清绝。 高歌横剑志平戎,酒量与天阔。更待醉归开宴,赏东篱明月。
349 0 0
曹冠
新买茱萸半亩堂,苔侵床足月侵墙。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
342 0 0
王夫之
敛晴烟。桂花如水轻寒。宴中秋、朋簪来会,满筵绿鬓朱颜。罄尊罍、兴吞海量,妙歌吹、声彻云端。独念衰残,强陪欢笑,恍然感旧觉悲酸。功名志,黄粱晓梦,老去奈何天。休追悔,天应教人,赢取身闲。 想姮娥、情都如旧,也须知我贪欢。奈潘鬓、霜蓬渐满,况沈腰、革带频宽。月有重圆,人谁长健,一回相见一回难。王夫子,看君风度,何不早弹冠。莫学我,年年对月,扶病江干。
363 0 0
张纲
尘土日易没,驱驰力无馀。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宦途事非远,拙者取自疏。终然恋皇邑,誓以结吾庐。 帝城富高门,京路绕胜居。碧水走龙蛇,蜿蜒绕庭除。 寻常异方客,过此亦踟蹰。
423 0 0
孟郊
悲台萧飒石巃嵸,哀壑杈桠浩呼汹。中有万里之长江, 回风滔日孤光动。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杉鸡竹兔不自惜, 溪虎野羊俱辟易。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白羽曾肉三狻猊, 敢决岂不与之齐。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352 0 0
杜甫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异传》三卷,魏文帝〔1〕撰,今佚。惟古来文籍中颇多引用,故犹得见其遗文,则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文中有甘露年间事,在文帝后,或后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两《唐志》皆云张华撰,亦别无佐证,殆后有悟其抵牺者,因改易之。惟宋裴松之〔2〕《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3〕皆已征引,则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便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四,《法苑珠林》六) 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太平御览》三百七十) 武晶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相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 晋以后人之造伪书,于记注殊方异物者每云张华,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称东方朔。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魏初举太常博士,入晋官至司空,领著作,封壮武郡公,永康元年四月赵王伦之变〔4〕,华被害,夷三族,时年六十九(二三二——三○○),传在《晋书》。华既通图纬,又多览方伎书,能识灾祥异物,故有博物洽闻之称,然亦遂多附会之说。梁萧绮所录王嘉《拾遗记》〔5〕(九)言华尝“捃采天下遗逸,自书契之始,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造《博物态》四百卷,奏于武帝”,帝令芟截浮疑,分为十卷。其书今存,乃类记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不能副其名,或由后人缀辑复成,非其原本欤?今所存汉至隋小说,大抵此类。 《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蜡。”布汉世有献者,刀则未闻。(卷二《异产》) 取鳖锉令如棋子大,捣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经旬脔脔尽成鳖也。(卷四《戏术》)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卷八《史补》) 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卷九《杂说》上) 新蔡干宝字令升,晋中兴后置史官,宝始以著作郎领国史,因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6〕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四世纪中)。宝著《晋纪》〔7〕二十卷,时称良史; 而性好阴阳术数,尝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记》〔8〕二十卷。以“发明神道之不诬”(自序中语),见《晋书》本传。《搜神记》今存者正二十卷,然亦非原书,其书于神祇灵异人物变化之外,颇言神仙五行,又偶有释氏说。 汉下邳周式,尝至东海,道逢一吏,持一卷书,求寄载,行十余里,谓式曰,“吾暂有所过,留书寄君船中,慎勿发之!”去后,式盗发视,书旨诸死人录,下条有式名。须臾吏还,式犹视书。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视之!”式叩头流血,良久,吏曰,“感卿远相载,此书不可除卿名,今日已去,还家三年勿出门,可得度也。勿道见吾书!”式还,不出已二年余,家皆怪之。邻人卒亡,父怒使往吊之,式不得已,适出门,便见此吏。吏曰,“吾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门,知复奈何?吾求不见连累为鞭杖,今已见汝,可复奈何?后三日日中,当相取也。” ……至三日日中,果见来取,便死。(卷五)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足以辨正幽明。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客甚有才辨,瞻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复甚苦,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 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瞻默然,意色大恶,岁余而卒。(卷十六) 焦湖庙有一玉枕,枕有小坼。时单父县人杨林为贾客,至庙祈求,庙巫谓曰,“君欲好婚否?”林曰,“幸甚。” #p#副标题#e#
366 0 0
鲁迅
盛德总群英,高标仰国桢。独安巡狩日,曾掩赵张名。 业就难辞宠,朝回更授兵。晓川分牧马,夜雪覆连营。 长策威殊俗,嘉谋翊圣明。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赐欢征妓乐,陪醉问公卿。 却忆经前事,翻疑得此生。分深存没感,恩在子孙荣。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岂言沈族重,但觉杀身轻。 有泪沾坟典,无家集弟兄。东西遭世难,流浪识交情。 阅古宗文举,推才慕正平。应怜守贫贱,又欲事躬耕。
316 0 0
卢纶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栖栖哭阮涂。
384 0 0
吴融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323 0 0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472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