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 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311 0 0
王昌龄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 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 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 为我开图玩松石。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406 0 0
皎然
离绪千重,角声偏著羁人枕。那堪酒醒。句引愁难整。 门锁黄昏,月浸梅花冷。人初静。斗垂天迥,雁落清江影。
294 0 0
赵长卿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馀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343 0 0
王安国
萧萧两鬓吹华发,老眼全昏。徙倚衡门。岁晚寒消涧水痕。 含情更觉沧洲远,欲语谁论。窈窕孤村。细雨梅花只断魂。
324 0 0
韩淲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258 0 0
杜甫
策蹇相寻犯雪泥,厨烟未动日平西。门庭野水褵褷鹭, 邻里短墙咿喔鸡。未入庆霄君择肉,畏逢华毂我吹齑。 地炉贳酒成狂醉,更觉襟怀得丧齐。
391 0 0
韩偓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296 0 0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369 0 0
王建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当时曾共秋被。自别霓裳,应红销翠冷,霜枕正慵起。 惨澹西湖柳底。摇荡秋魂,夜月归环佩。书图重展,惊认旧梳洗。去来双翡翠。难传眼恨眉意。梦断琼娘,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
306 0 0
吴文英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 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335 0 0
张元干
去草军书出帝乡,便从城外学戎装。好随汉将收胡土, 莫遣胡兵近汉疆。洒碛雪粘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 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
342 0 0
杜荀鹤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卷馀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373 0 0
寇准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边鸿怨处迷霜久, 庭树空来见月多。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376 0 0
杜牧
莫疑空手去,无援取高科。直是文章好,争如德行多。 烟霄心一寸,霜雪路千坡。称意东归后,交亲那喜何。
380 0 0
齐己
【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512 0 0
崔颢
【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403 0 0
张九龄
【卖花声】 雨花台[1]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2] 小长干接大长干。[3]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359 0 0
朱彝尊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宋以来,乃仅存十卷。 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录旧记,非由目见。王楙已尝辨之矣〔2〕。至于椠刻,宋元者未尝闻,明则有嘉靖乙酉黄省曾本,汪士贤《二十一名家集》〔3〕本,皆十卷。在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者,合为一卷,张燮所刻者又改为六卷,〔4〕盖皆从黄本出,而略正其误,并增逸文。张燮本更变乱次第,弥失其旧。惟程荣刻十卷本〔5〕,较多异文,所据似别一本,然大略仍与他本不甚远。清诸家藏书簿所记,又有明吴宽丛书堂钞本,谓源出宋椠,又经匏庵手校,故虽迻录,校文者亦为珍秘。予幸其书今在京师图书馆,乃亟写得之,更取黄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惟此所阙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旧校亦不知是否真出匏庵手?要之盖不止一人。先为墨校,增删最多,且常灭尽原文,至不可辨;所据又仅刻本,并取彼之讹夺,以改旧钞。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盖经朱墨三校,而旧钞之长,且泯绝矣。 今此校定,则排摈旧校,力存原文。其为浓墨所灭,不得已而从改本者,则曰:字从旧校,以著可疑。义得两通,而旧校辄改从刻本者,则曰:各本作某,以存其异。既以黄省曾,汪士贤,程荣,张溥,张燮五家刻本比勘讫,复取《三国志》注,《晋书》,《世说新语》注,《野客丛书》,胡克家翻宋尤袤本《文选》〔6〕李善注,及所著《考异》,宋本《文选》六臣注〔7〕,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8〕,《乐府诗集》,《古诗纪》〔9〕,及陈禹谟刻本《北堂书钞》,胡缵宗本《艺文类聚》,锡山安国刻本《初学记》,鲍崇城刻本《太平御览》〔10〕等所引,著其同异。姚莹所编《乾坤正气集》〔11〕中,亦有中散文九卷,无所正定,亦不复道。而严可均《全三国文》,孙星衍《续古文苑》〔12〕所收,则间有勘正之字,因并录存,以备省览。若其集作如此,而刻本已改者,如“俧”为“愆”,“寤”为“悟”; 或刻本较此为长,如“遊”为“游”,“泰”为“太”,“慾”为“欲”,“樽”为“尊”,“殉”为“徇”,“饬”为“饰”,“闲”为“閒”,“蹔”为“暂”,“脩”为“修”,“壹”为“一”,“途”为“塗”,“返”为“反”,“捨”为“舍”,“弦”为“絃”;或此较刻本为长,如“饑”为“饥”,“陵”为“淩”,“熟”为“孰”,“玩”为“翫”,“災”为“灾”;或虽异文而俱得通,如“迺”与“乃”,“郄”与“吝”,“强”与“彊”,“于”与“於”,“无”“毋”与“無”,其数甚众,皆不复著,以省烦累。又审旧钞原亦不足十卷,其第一卷有阙叶,第二卷佚前,有人以《琴赋》足之。第三卷佚后,有人以《养生论》足之。第九卷当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下,而全佚,则分第六卷中之《自然好学论》等二篇为第七卷,改第七,第八两卷为八,九两卷,以为完书。黄,汪,程三家刻本皆如此,今亦不改。盖较王楙所见之缮写十卷本,卷数无异,而实佚其一卷及两半卷矣。原又有目录在前,然是校后续加,与黄本者相似。今据本文,别造一卷代之,并作《逸文考》,《著录考》各一卷附于末。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六月十一日会稽序。 ※ ※ ※ 〔1〕本篇写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原载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 〔2〕王楙(1151—1213)字勉夫,宋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著有《野客丛书》三十卷。关于王楙辨《通志》所载《嵇康集》卷数语,参看本书《〈嵇康集〉著录考》中《四库全书总目》条引文。 〔3〕汪士贤明代歙县(今属安徽)人。《二十一名家集》即《汉魏诸名家集》,一二三卷,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内有《嵇中散集》十卷。 〔4〕《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共一一八卷,内有《嵇中散集》一卷。张燮,字绍和,明代龙溪(今福建漳州)人。万历举人。刻有《七十二名家集》,内收《嵇中散集》六卷。 〔5〕程荣字伯仁,明代歙县人。刻有《嵇中散集》十卷。 〔6〕尤袤本《文选》刊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是现存《文选》最早的完整刻本。 〔7〕宋本《文选》六臣注《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本,世称“五臣注”。宋人将两本合刻,称《文选六臣注》。 〔8〕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未题集注者名,与六臣注本略有异同。该书将《文选》析为一二○卷,已残缺。原藏日本金译文库,罗振玉借得十六卷,于一九一八年影印,收入《嘉草轩丛书》。 〔9〕《乐府诗集》诗歌总集,宋代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至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魏末歌谣。《古诗纪》,原名《诗纪》,诗歌总集,明代冯惟讷编,一五六卷。辑录汉代至隋代诗,兼及古逸诗等。 〔10〕陈禹谟(1548—1618#p#副标题#e#
鲁迅
【浣溪沙】 铜虎分符领外台, 五云深处彩旌来。 春随红旆过长淮。 千里袴襦添旧暖, 万家桃李间新栽。 使星回首是三台。
377 0 0
晏几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