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19 0 0
佚名
地不问东西,凡木刻的图版,向来是画管画,刻管刻,印管印的。中国用得最早,而照例也久经衰退;清光绪中,英人傅兰雅氏编印《格致汇编》,〔2〕插图就已非中国刻工所能刻,精细的必需由英国运了图版来。那就是所谓“木口木刻”〔3〕,也即“复制木刻”,和用在编给印度人读的英文书,后来也就移给中国人读的英文书上的插画,是同类的。那时我还是一个儿童,见了这些图,便震惊于它的精工活泼,当作宝贝看。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是艺术家直接的创作品,毫不假手于刻者和印者的。现在我们所要绍介的,便是这一种。 为什么要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钞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其好?倘有得到名画的力量的人物,自然是无须乎此的,否则,一张什么复制缩小的东西,实在远不如原版的木刻,既不失真,又省耗费。自然,也许有人要指为“要以‘今雅’立国”〔4〕的,但比起“古雅”来,不是已有“古”“今”之别了么? 第二,是因为简便。现在的金价很贵了,一个青年艺术学徒想画一幅画,画布颜料,就得化一大批钱;画成了,倘使没法展览,就只好请自己看。木刻是无需多化钱的,只用几把刀在木头上划来划去——这也许未免说得太容易了——就如印人的刻印一样,可以成为创作,作者也由此得到创作的欢喜。印了出来,就能将同样的作品,分给别人,使许多人一样的受到创作的欢喜。总之,是比别种作法的作品,普遍性大得远了。 第三,是因为有用。这和“好玩”似乎有些冲突,但其实也不尽然的,要看所玩的是什么。打马将恐怕是终于没有出息的了;用火药做花炮玩,推广起来却就可以造枪炮。大炮,总算是实用不过的罢,而安特莱夫一有钱,却将它装在自己的庭园里当玩艺。木刻原是小富家儿艺术,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装饰,文学或科学书的插画上,也就成了大家的东西,是用不着多说的。 这实在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但是至今没有一本讲说木刻的书,这才是第一本。虽然稍简略,却已经给了读者一个大意。由此发展下去,路是广大得很。题材会丰富起来的,技艺也会精炼起来的,采取新法,加以中国旧日之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那时作者各将自己的本领和心得,贡献出来,中国的木刻界就会发生光焰。这书虽然因此要成为不过一粒星星之火,但也够有历史上的意义了。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九日,鲁迅记。 BB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木刻创作法》,白危编译的关于木刻的入门书,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2〕傅兰雅(JAFryer,1839—1928)英国教士。一八六一模*清咸丰十一年)来我国传教,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在上海与人合办“格致书院”,次年出版专刊西方自然科学论著摘要和科学情报资料的《格致汇编》(季刊),时断时续,至一八九二年共出二十八本。该刊附有大量刻工精细的插图。 〔3〕“木口木刻”即在木头横断面上进行的雕刻。〔4〕这是施蛰存在《“庄子”与“文选”》一文中攻击鲁迅的话:“新文学家中,也有玩木刻,考究版本,收罗藏书票,以骈体文为白话书信作序,甚至写字台上陈列了小摆设的,照丰先生的意见说来,难道他们是要以‘今雅’立足于天地之间吗?”鲁迅曾将该文录入《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的“备考”。 #p#副标题#e#
525 0 0
鲁迅
眼前欲尽情何限。风外南枝无一半。东君何事莫教开,及至如今都不管。 高楼三弄休吹趱。一片惊人肠欲断。杏花开后莫嫌衰,如豆青时君细看。
379 0 0
中华文学
一见话相投,半醉捧金瓯。眼角传心事,眉尖锁旧愁。绸缪,暗约些儿后。羞羞,羞得来不待羞。 力困下秋千,缓步趿金莲。笑与情郎道,扶归曲槛边。俄然,欲语声娇颤。旋旋,旋得来不待旋。 一捻楚宫腰,体态更妖娆。百媚将人,佯羞整凤翘。堪描,脸儿上扑堆著俏。娇娇,娇得来不待娇。 明月转回廊,花影上纱窗。暗约湖山侧,低低问粉郎。端详,怕有人瞧望。荒荒,荒得来不待荒。 欢会 梅月小窗横,斗帐惜娉婷。未语情先透,春娇酒半醒。书生,称了风流兴。卿卿,愿今宵闰一更。 孤另 雨溜和风铃,客馆最难听。枕冷鸳衾剩,心焦睡不成。离情,闪得人孤另。山城,愿今宵只四更。 思情娘 从他嫁了时,情怀两不知。终日病相思,如醉复如痴。鳞鸿虽有难投字。思知,今日里不如死。
341 0 0
二月春风澹荡时,旅人虚对海棠梨。 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
414 0 0
韩偓
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春,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 采绿鸳鸯浦,画舸水北云西。槐薰入扇,柳阴浮桨,花露侵诗。点尘飞不到,冰壶里、绀霞浅压玻璃。想明榼、凌波远,依依心事寄谁。 移棹舣空明,苹风度、琼丝霜管清脆。咫尺挹幽香,怅岸隔红衣。对沧洲、心与鸥闲,吟情渺、莲叶共分题。停杯久,凉月渐生,烟合翠微。
480 0 0
周密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378 0 0
吴文英
两个黄鹏鸣翠柳,[1] 一行白鸳上青天。[2] 窗含西岭千秋雪,[3] 门泊东吴万里船。[4]
486 0 0
杜甫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499 0 0
白居易
巴字天边水,秦人去是归。栈长山雨响,溪乱火田稀。 俗富行应乐,官雄禄岂微。魏舒终有泪,还湿宁家衣。
400 0 0
李端
苏李居前,沈宋比肩。
421 0 0
往年壮心在,尝欲济时难。奉诏举州兵,令得诛暴叛。 上将屡颠覆,偏师尝救乱。未曾弛戈甲,终日领簿案。 出入四五年,忧劳忘昏旦。无谋静凶丑,自觉愚且懦。 岂欲皂枥中,争食麧与藖。去年辞职事,所惧贻忧患。 天子许安亲,官又得闲散。自家樊水上,性情尤荒慢。 云山与水木,似不憎吾漫。以兹忘时世,日益无畏惮。 漫醉人不嗔,漫眠人不唤。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 漫中漫亦忘,名利谁能算。闻君劝我意,为君一长叹。 人谁年八十,我已过其半。家中孤弱子,长子未及冠。 且为儿童主,种药老谿涧。
382 0 0
元结
常钦赵夫子,远作五侯宾。见面到今日,操心如古人。 醉同华席少,吟访野僧频。寂寂长河畔,荒斋与庙邻。
536 0 0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 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419 0 0
韩愈
万点胭脂落日烘。坐间酒面散微红。谁教艳质撩潘鬓,生怕朝云逐楚风。 寻画烛,照芳容。夜深两行锦灯笼。朱唇翠袖休凝伫,几许春情睡思中。
330 0 0
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 芡剥明珠随意嚼,瓜分琼玉趁时尝。双桧堂深新酿好,且传觞。
381 0 0
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 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云栋彩虹宿,药圃蝴蝶飞。 恶嚣慕嘉遁,几夜瞻少微。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407 0 0
钱起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470 0 0
徐凝
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谁信鬓上丝,茎茎出蚕腹。 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 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 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 机生机,巧生巧,心镬烘烘日煎炒。闯蜀眉嚬游海岛, 扶桑椹熟金乌饱。金乌饱,飞复飞,四天下人眼眙眙。 孰云我轻薄,石头如何唤作玉。孰云我是非, 随邪逐恶又争得。古人终不事悠悠,一言道合死即休。 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君子食即食,何必在珍华。小人食不食,纵食如泥沙。 清歌且莫唱,妙舞亦休夸。尔非凤炙麒麟肉, 焉能一挂于齿牙。去来去来归去来,红泉正洒芙蓉霞。 君不见金陵风台月榭烟霞光,如今五里十里野火烧茫茫。 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君不见汉王力尽得乾坤,如何秋雨洒庙门。 铜台老树作精魅,金谷野狐多子孙。几许繁华几更改, 唯有尧舜周召丘轲似长在。坐看楼阁成丘墟, 莫话桑田变成海。吾有清凉雪山雪,天上人间常皎洁。 茫茫欲火欲烧人,惆怅无因为君说。
434 0 0
贯休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520 0 0
李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