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
433 0 0
中华文学
问西湖好处,楼上薰风,有谁称寿。十里荷香,对槐阴清昼。细浪揉蓝,远山凝黛,更管弦初奏。醉舞__,欢声沸沸,生申时候。 膝下婆娑,老莱儿戏,帝所辉光,使衣呈绣。眷倚方隆,赐金章华绶。自此飞腾,凤阁鸾台,好满斟醇酎。道骨仙风,朱颜青鬓,年年依旧。
420 0 0
韩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83 0 0
张志和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 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453 0 0
【浣溪沙】 已拆秋千不奈闲, 却随胡蝶到花间。 旋寻双叶插云鬟。 几折湘裙烟缕细, 一钩罗袜素蟾弯。 绿窗红豆忆前欢。
562 0 0
晏几道
【谒金门】 溪声急,无数落花漂出。 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 须信芳菲随失,况复佳期难必。 拟把此情书万一,愁多翻阁笔。
474 0 0
紫曲迷香,绿窗梦月。芳心如对春风说。蛮笺象管写新声,几番曾试琼壶觖。 庾信书愁,江淹赋别。桃花红雨梨花雪。周郎先自足风流,何须更拟秦箫咽。
358 0 0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 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
634 0 0
陆龟蒙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15 0 0
杜审言
夜郎江上看元宵。斗回杓。雪初消。灯火银花,何处是星桥。共得满城春不夜,三妓女,五溪徭。 此时回首忆行朝。太平楼。倚层霄。红蜡光中,买酒听吹箫。且就天涯联一醉,歌一曲,望京谣。
357 0 0
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剪削为花枝,何人无文章。 非才亦有心,割骨闻馀芳。繁叶落何处,孤贞在中央。 愿盛黄金膏,寄与青眼郎。路远莫知意,水深天苍苍。
406 0 0
东南之美,生于会稽。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有瑶者玉,连城是齐。有威者凤,非梧不栖。 猗嗟众珍,以况君子。公侯之胄,必复其始。 利器长材,温仪峻峙。 道心惟微,厥用允塞。德辉不泯,而映邦国。 静以有神,动而作则。九皋千里,其声不忒。 粤在古昔,分官厥初。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棱棱直指,烈烈方书。苍玉鸣珮,绣衣登车。 绰绰夫君,是膺柱下。准绳有望,名器无假。 宠盖伯山,气雄公雅。立朝正色,俟我能者。 载怀朋情,尝接闲宴。好洽昆弟,官联州县。 如彼松竹,春荣冬蒨.柯叶蔼然,下渝霜霰。 会合非我,关山坐违。离鸿晓引,别叶秋飞。 騑骖徐动,尊饯相依。远情超忽,岐路光辉。 金石其心,芝兰其室。言语方间,音徽自溢。 肃子风威,严子霜质。赠言岁暮,以保贞吉。
311 0 0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 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 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391 0 0
钱起
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 下峡消愁定几巡。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355 0 0
杜甫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549 0 0
纳兰性德
【卜算子】 咏梅(1961.12)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430 0 0
毛泽东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445 0 0
魏承班
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
390 0 0
高阁清吟寄远公,四时云月一篇中。 今来借问独何处,日暮槿花零落风。
446 0 0
许浑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461 0 0
苏轼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