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以言其阴阳消息之行焉,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408 0 0
王守仁
楚城木叶落,夏口青山遍。鸿雁向南时,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夜火明山县。千里送行人,蔡州如眼见。 江连清汉东逶迤,遥望荆云相蔽亏。应问襄阳旧风俗, 为余骑马习家池。
354 0 0
李颀
一声水调解兰舟。人间无此愁。无情江水东流去,与我泪争流。 人已远,更回头。苦凝眸。断魂何处,梅花岸曲,小小红楼。
420 0 0
严仁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 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 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翻迷处所。 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 愿得天牢锁冤魄。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珮。 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418 0 0
李商隐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潈。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383 0 0
孟郊
【木兰花令】 铜驼陌上新正后, 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 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 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 因甚眉头长恁皱。
434 0 0
王观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缔赏三清满,承欢六义通。 野晦寒阴积,潭虚夕照空。顾惭非梦鸟,滥此厕雕虫。
356 0 0
骆宾王
故人何处殁,谪宦极南天。远地身狼狈,穷途事果然。 白须才过海,丹旐却归船。肠断相逢路,新来客又迁。
张祜
公有仙姿,苍松野鹤,落落昂昂。论法主长生,仍须极贵,云台绛阙,都许尚羊。更忆当年,而今时候,一念功名下帝旁。天分付,使人间草木,尽有春香。 人知相法奇庞。又那识、阴功事更长。算毗陵荒政,江东风采,忠文典则,凛凛生光。再岁秦淮,觚棱入梦,帷幄从来在庙堂。公归去,好平心献替,人望时康。
297 0 0
中华文学
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万里有家留百越, 十年无路到三秦。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 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
380 0 0
韦庄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702 0 0
饮君江海心,讵能辨浅深。挹君山岳德,谁能齐嶔岑。 东海精为月,西岳气凝金。进则万景昼,退则群物阴。 我欲荐此言,天门峻沉沉。风飚亦感激,为我飕飗吟。
396 0 0
旧依支遁宿,曾与戴颙来。今日空林下,唯知见绿苔。
313 0 0
司空曙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 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375 0 0
台山朝佛陇,胜地绝埃氛。冷色石桥月,素光华顶云。 远泉和雪溜,幽磬带松闻。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
386 0 0
无可
昔尝治理小说,于其史实,有所钩稽。时蒋氏瑞藻《小说考证》〔2〕已版行,取以检寻,颇获稗助;独惜其并收传奇,未曾理析,校以原本,字句又时有异同。于是凡值涉猎故记,偶得旧闻,足为参证者,辄复别行迻写。历时既久,所积渐多; 而二年已前又复废置,纸札丛杂,委之蟫尘。其所以不即焚弃者,盖缘事虽猥琐,究尝用心,取舍两穷,有如鸡肋焉尔。 今年之春,有所枨触〔3〕,更发旧稿,杂陈案头。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斐然成章,遂亦印行,即为此本。自愧读书不多,疏陋殊甚,空灾楮墨,贻痛评坛。然皆摭自本书,未尝转贩;而通卷俱论小说,如《小浮梅闲话》,《小说丛考》,《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辨》〔4〕等,则以本为专著,无烦披拣,冀省篇幅,亦不复采也。凡所录载,本拟力汰複重,以便观览,然有破格,可得而言:在《水浒传》,《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下有複重者,著俗说流传之迹也〔5〕;在《西游记》下有複重者,揭此书不著录于地志之渐也〔6〕;在《源流篇》中有複重者,明札记肊说稗贩之多也〔7〕。无稽甚者,亦在所删,而独留《消夏闲记》《扬州梦》各一则,则以见悠谬之谈,故书中盖常有,且复至于此耳〔8〕。翻检之书,别为目录附于末;然亦有未尝通观全部者,如王圻《续文献通考》〔9〕,实仅阅其《经籍考》而已。 一千九百二十六年八月一日,校讫记。鲁迅。 ※ ※ ※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六年八月北新书局出版的《小说旧闻钞》。 《小说旧闻钞》,鲁迅辑录的小说史料集,初版三十九篇。前三十五篇是关于三十八种旧小说的史料,后四篇是关于小说源流、评刻、禁黜等方面的史料。其中附有鲁迅按语。该书于一九三五年七月经作者增补,由上海联华书局再版。后收入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卷。 〔2〕蒋瑞藻别号花朝生,浙江诸暨人。所著《小说考证》集录我国元代以来小说、戏曲作者事迹,作品源流及前人评论等资料,一九一五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又有拾遗,续编。 〔3〕今年之春,有所枨触现代评论派陈源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致志摩》信,诬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鲁迅在同年二月一日所写的《不是信》(见《华盖集续编》)及其他文章中曾予以驳斥。“枨触”当指此事。 〔4〕《小浮梅闲话》关于小说、戏曲的笔记,清代俞樾著。附于所著《春在堂随笔》之后。《小说丛考》,考证小说、戏曲、弹词的著作,钱静方著。一九一六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石头记索隐》,研究《红楼梦》的专书,蔡元培著。一九一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红楼梦辨》,研究《红楼梦》的专书,俞平伯著。一九二三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5〕《水浒传》长篇小说,明代施耐庵著。《小说旧闻钞·水浒传》所辑明伏王圻《续文献通考》、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的材料中,重见罗贯中著《水浒》因而“子孙三代皆哑”的传说,鲁迅在案语中指出:王圻之说出于田汝成。《聊斋志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小说旧闻钞·聊斋志异》所辑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倪鸿《桐阴清话》、邹弢《三借庐笔谈》和近人易宗夔《新世说》的材料中,重见王渔洋欲以重金购《聊斋志异》稿的传说;又《三借庐笔谈》、《新世说》的材料中,重见蒲松龄强执路人使说异闻的传说。《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小说集,清代纪昀著。《小说旧闻钞·阅微草堂笔记》所辑清代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易宗夔《新世说》的材料中,重见将《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误为七种的记载,鲁迅在案语中指出:易宗夔乃“承李元度《先正事略》之误”。 〔6〕《西游记》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著。《小说旧闻钞·西游记》并录明代《天启淮安府志》、清代《同治山阳县志》关于吴承恩生平、著作的材料,后者未载《西游记》。鲁迅在案语中指出:“《西游记》不著于录自此始。” 〔7〕《源流篇》本篇所辑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梁章钜《归田琐记》等材料中,重见关于小说起源于宋仁宗“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的说法。鲁迅在案语中指出,小说“非因进讲宫中而起也,郎瑛说非,二梁更承其误。” 〔8〕《消夏闲记》即《消夏闲记摘抄》,笔记集,清代顾公燮著,三卷。《小说旧闻钞·金瓶梅》录其关于王世贞为报父仇而撰《金瓶梅》的传说一则。《扬州梦》,笔记集,清代焦东周生著,四卷。《小说旧闻钞·西游记》录其关于齐天大圣本系渔人之子,宋高宗时为大将军的传说一则。 〔9〕王圻字元翰,明代上海人,嘉靖进士。《续文献通考》,二五四卷,分三十门。续马端临《文献通考》而作,记载南宋嘉定年间至明代万历初年的典章制度沿革。《经籍考》为其中一门,共五十八卷。 #p#副标题#e#
346 0 0
鲁迅
入境风烟好,幽人不易传。新居多是客,旧隐半成仙。 山断云冲骑,溪长柳拂船。何当许过县,闻有箧中篇。
450 0 0
张蠙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陆游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白居易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山月夜从公署出, 江云晚对讼庭还。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
318 0 0
孙逖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