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驾游何许,仙源去似归。萦回留胜赏,萧洒出尘机。 泛菊贤人至,烧丹姹女飞。步虚清晓籁,隐几吸晨晖。 竹径琅玕合,芝田沆瀣晞。银钩三洞字,瑶笥六铢衣。 丽句翻红药,佳期限紫微。徒然一相望,郢曲和应稀。
329 0 0
权德舆
银泥裙映锦障泥,画舸停桡马簇蹄。清管曲终鹦鹉语, 红旗影动薄寒嘶。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话离情翠黛低。 莫忘使君吟咏处,女坟湖北武丘西。
425 0 0
张籍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321 0 0
刘长卿
凿开方沼,问何人种玉、工夫奇绝。幻出瀛州有□□,十万水仙罗列。风曳_琚,露零珠佩,天上人装结。君看炎夏,堕来何处冰雪。 我来对此凉生,红尘飞尽,却笑凌波袜。最爱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洁。挹取天浆,唤将空籁,齐作清歌发。不知尘世,晃然身在瑶阙。
334 0 0
中华文学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303 0 0
陆游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驭风仙路远,背日帝宫遥。 鸾殿空留处,霓裳已罢朝。淮王哀不尽,松柏但萧萧。 宫禁恩长隔,神仙道已分。人间惊早露,天上失朝云。 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286 0 0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357 0 0
堪羡鞠侯国,碧岩千万重。烟萝为印绶,云壑是堤封。 泉遣狙公护,果教ce子供。尔徒如不死,应得蹑玄踪。
403 0 0
皮日休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25 0 0
苏轼
林杪不可分,水步遥难辨。一片山翠边,依稀见村远。
439 0 0
皎然
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诗很简单: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稍,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诗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论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于是带走了春天,带走了火焰,也带走了热情。这首诗意不尽于言终。如果我们鉴品的触角仅仅满足于诗的表象,那我们将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这首诗的深层结构,或如黑格尔所言,寻找它的“暗寓意”(《美学》第二卷,13页)。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篇类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诗。指出徐志摩诗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艺不无裨益。因为诗人对于各种“主义”腹诽甚多。早在1922年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评中国新诗表面上是现实主义,骨子里却是根本的非现实性;此外还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义,以及成功地发明了没有意义的象征的象征主义。其结果是虽然达到了什么主义,却没有人再敢称它为诗了。在后来写就的《“新月”的态度》(1928)中,他又对当时文坛上的13个派别大举讨伐之师。然而腹诽归腹诽,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是兼收并蓄,广征博引,真正“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做”(《诗刊弁言》)。所以他的诗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单调的直线抒情法,而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手法,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黄鹂》中象征的运用,便是一个明证。 指出《黄鹂》是一首象征的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我”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这首诗的主词,而是采用了“我们”这种集体性的称谓。作为一群观望者,“我们”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流露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情绪。不过“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存在,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即:“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我”而言的。其次,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不见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确定“黄鹂”形象具体的意指,还必须联系到徐志摩当时的思想状况来分析。 我们知道,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露棱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则洗炼地将其概括为“爱、自由、美”三个大字。正因了这“单纯信仰”,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在政治上则左右开弓,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然而在现实面前,任何这类的“单纯信仰”都是要破灭的。世易时移,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逐渐变得消极而颓废。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观主义情绪,“托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时心情的写照。人们总以为徐志摩活得潇洒,死得超脱,蔡元培的挽联上就写着: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可又有谁知道诗人心中的滋味呢?由是观,我认为“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他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有人认为“黄鹂”的形象是雪莱的“云雀”形象的再现。若果此说成立,那么我想也是反其意而用之。《云雀》中那种张扬挺拔的热情在《黄鹂》中已经欲觅无痕了。(王川)
380 0 0
徐志摩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翅见情深。剑锋缺折难冲斗, 桐尾烧焦岂望琴。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 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
416 0 0
白居易
【赠陈商】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1]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2]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368 0 0
李贺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432 0 0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397 0 0
曹植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317 0 0
佚名
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他时不见北山路,死者还曾哭送人。
394 0 0
疾风江上起,鼓怒扬烟埃。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投林鸟铩羽,入浦鱼曝鳃。瓦飞屋且发,帆快樯已摧。 不知天地气,何为此喧豗.
张九龄
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堑休论险。尽远目、与天俱占。山水敛。称霜晴披览。 正风静云闲、平潋滟。想见高吟名不滥。频扣槛。杳杳落、沙鸥数点。
451 0 0
李之仪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 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刘商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