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324 0 0
岑参
且将一笑悦丰年,渐老那能日日眠。 引客特来山地上,坐看秋水落红莲。
431 0 0
施肩吾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386 0 0
韩愈
三十四年台榭,八千馀里江津。去时杨柳正轻颦。重来桃李少,不似旧时春。 风扫半空烟雨,玉虹翠浪如新。可怜笳鼓送行人。白头梳上见,归梦枕边频。
305 0 0
中华文学
从《京报副刊》上知道有一种叫《国魂》〔2〕的期刊,曾有一篇文章说章士钊固然不好,然而反对章士钊的“学匪”们也应该打倒。我不知道大意是否真如我所记得?但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过引起我想到一个题目,和那原文是不相干的。意思是,中国旧说,本以为人有三魂六魄,或云七魄; 国魂也该这样。而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还有一个是什么呢?也许是“民魂”罢,我不很能够决定。又因为我的见闻很偏隘,所以未敢悉指中国全社会,只好缩而小之曰“学界”。 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3〕宋重理学〔4〕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5〕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顶着一个皇帝做傀儡,得罪了官就是得罪了皇帝,于是那些人就得了雅号曰“匪徒”。学界的打官话是始于去年,凡反对章士钊的都得了“土匪”,“学匪”,“学棍”的称号,但仍然不知道从谁的口中说出,所以还不外乎一种“流言”。 但这也足见去年学界之糟了,竟破天荒的有了学匪。以大点的国事来比罢,太平盛世,是没有匪的;待到群盗如毛时,看旧史,一定是外戚,宦官,奸臣,小人当国,即使大打一通官话,那结果也还是“呜呼哀哉”。当这“呜呼哀哉”之前,小民便大抵相率而为盗,所以我相信源增〔6〕先生的话: “表面上看只是些土匪与强盗,其实是农民革命军。”(《国民新报副刊》四三)那么,社会不是改进了么?并不,我虽然也是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农民是不来夺取政权的,源增先生又道:“任三五热心家将皇帝推倒,自己过皇帝瘾去。”但这时候,匪便被称为帝,除遗老外,文人学者却都来恭维,又称反对他的为匪了。 所以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这也并非硬要将我辈的魂挤进国魂里去,贪图与教授名流的魂为伍,只因为事实仿佛是这样。社会诸色人等,爱看《双官诰》〔7〕,也爱看《四杰村》〔8〕,望偏安巴蜀的刘玄德成功,也愿意打家劫舍的宋公明〔9〕得法;至少,是受了官的恩惠时候则艳羡官僚,受了官的剥削时候便同情匪类。但这也是人情之常; 倘使连这一点反抗心都没有,岂不就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然而国情不同,国魂也就两样。记得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些同学问我在中国最有大利的买卖是什么,我答道:“造反。” 他们便大骇怪。在万世一系的国度里,那时听到皇帝可以一脚踢落,就如我们听说父母可以一棒打杀一般。为一部分士女所心悦诚服的李景林〔10〕先生,可就深知此意了,要是报纸上所传非虚。今天的《京报》即载着他对某外交官的谈话道: “予预计于旧历正月间,当能与君在天津晤谈;若天津攻击竟至失败,则拟俟三四月间卷土重来,若再失败,则暂投土匪,徐养兵力,以待时机”云。但他所希望的不是做皇帝,那大概是因为中华民国之故罢。 所谓学界,是一种发生较新的阶级,本该可以有将旧魂灵略加湔洗之望了,但听到“学官”的官话,和“学匪”的新名,则似乎还走着旧道路。那末,当然也得打倒的。这来打倒他的是“民魂”,是国魂的第三种。先前不很发扬,所以一闹之后,终不自取政权,而只“任三五热心家将皇帝推倒,自己过皇帝瘾去”了。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但是,当此连学界也倒走旧路的时候,怎能轻易地发挥得出来呢?在乌烟瘴气之中,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所以貌似“民魂”的,有时仍不免为“官魂”,这是鉴别魂灵者所应该十分注意的。 话又说远了,回到本题去。去年,自从章士钊提了“整顿学风”〔11〕的招牌,上了教育总长的大任之后,学界里就官气弥漫,顺我者“通”〔12〕,逆我者“匪”,官腔官话的余气,至今还没有完。但学界却也幸而因此分清了颜色;只是代表官魂的还不是章士钊,因为上头还有“减膳”执政〔13〕在,他至多不过做了一个官魄;现在是在天津“徐养兵力,以待时机”了。〔14〕我不看《甲寅》〔15〕,不知道说些什么话:官话呢,匪话呢,民话呢,衙役马弁话呢?…… 一月二十四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语丝》周刊第六十四期。 本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如下:“今天到东城去教书,在新潮社看见陈源教授的信,在北京大学门口看见《现代评论》,那《闲话》里正议论着章士钊的《甲寅》,说‘也渐渐的有了生气了。可见做时事文章的人官实在是做不得的,……自然有些“土匪”不妨同时做官僚,……’这么一来,我上文的‘逆我者“匪”’,‘官腔官话的余气’云云,就又有了‘放冷箭’的嫌疑了。现在特地声明:我原先是不过就一般而言,如果陈教授觉得痛了,那是中了流弹。要我在‘至今还没有完’之后,加一句‘如陈源等辈就是’,自然也可以。至于#p#副标题#e#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409 0 0
鲁迅
问春来未。也似辛壬癸。如此男儿五十,又过却、孔融二。 画堂孙子子。新桃如故垒。不管明朝后日,春满眼、是千岁。
373 0 0
刘辰翁
重叹梅花落,非关塞笛悲。论文叨接萼,末曲愧吹篪。 枝逐清风动,香因白雪知。陶钧敷左悌,更赋邵公诗。
433 0 0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情。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乱莺声。
398 0 0
王琪
后閤罢朝眠,前墀思黯然。梅应未假雪,柳自不胜烟。 泪续浅深绠,肠危高下弦。红颜无定所,得失在当年。
392 0 0
李商隐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400 0 0
左丘明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时复几何秋。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331 0 0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396 0 0
郑愔
风凰台上忆吹箫,似钱塘梦魂初觉。花月约,凤鸾交,半世疏狂,总做了一场懊。【驻马听】黄诏奢豪,桑木剑熬乏古定刀;双郎穷薄,纸糊锹撅了点刚锹。怕不待争锋取债恋多娇,又索书名画字寻人保。枉徒劳,供钱买笑教人笑。【落梅风】姨夫闹,咱便晓,君子不夺人之好。他揽定磨杆儿夸俏,推不动磨杆上自吊。【步步娇】积趱下三十两通行鸦青钞,买取个大笠子粗麻罩。妆甚腰,眼落处和他契丹交。虽是不风骚,不到得着圈套。【甜水令】佳人有意郎君俏,郎君没钞莺花恼。如今等惜花人弄巧,指不过美话儿排,虚科儿套,实心儿少。想着月下情,星前约,是则是花木瓜儿看好。李亚仙负心疾,郑元和下番早。
356 0 0
关汉卿
绛蜡高烧,银屏倦倚。沉香火暖翠帘低,樽前冷落藏阄戏。人未回,何处寻梅?风雪画桥西。
365 0 0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背烛共怜深夜月, 蹋花同惜少年春。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 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363 0 0
白居易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1]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2]
443 0 0
李贺
利名心未已,离别恨难休。为个文儒业,致多岐路愁。 数花篱菊晚,片叶井梧秋。又决出门计,一尊期少留。
354 0 0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 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 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 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 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 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李治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 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 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414 0 0
布燮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兰省花时锦帐下, 庐山雨夜草庵中。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