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城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馀。燕颔已知飞食肉, 龙门犹自退为鱼。红楼入夜笙歌合,白社惊秋草木疏。 西望清光寄消息,万重烟水一封书。
364 0 0
中华文学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379 0 0
刘禹锡
吟君雉媒什,一哂复一叹。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 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 稻粱暂入口,性已随人迁。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 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406 0 0
白居易
云华满高阁,苔色上钩栏。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坠叶和金磬,饥乌鸣露盘。 伊流惜东别,灞水向西看。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
444 0 0
李颀
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 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
389 0 0
曾闻几度说京华。愁压帽檐斜。朝衣熨贴天香在,如今但、弹指兰阇。不是柴桑心远,等闲过了元嘉。 长生休说枣如瓜。壶日自无涯。河倾南纪明奎璧,长教见、寿珪成霞。但得重携溪上,年年人共梅花。
310 0 0
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江南烟水太迢迢。璧月琼枝空想、夜和朝。 目断肠随断,魂销骨更销。琐窗风雨不相饶。犹似西湖一枕、听寒潮。
398 0 0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庭木已衰空月亮, 城砧自急对霜繁。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304 0 0
李益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 濛濛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春阴模样不如晴,这催雪、曲儿休唱。
417 0 0
蒋捷
帝心忧虢俗,暂辍掖垣臣。疲瘵初承制,乡闾似得春。 化成应有瑞,位重转闻贫。用作盐梅日,争回卧辙人。
374 0 0
天马白银鞍,亲承明主欢。斗鸡金宫里,射雁碧云端。 堂上罗中贵,歌钟清夜阑。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圣朝多雨露,莫厌此行难。
346 0 0
李白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二八城门开道路, 五千兵马引旌旗。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376 0 0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569 0 0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着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边挂; 今儿它们全低了头,全变了相:-- 红的白的尸体倒悬在青条上。 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 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 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
807 0 0
徐志摩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 银蔓垂花紫带长。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412 0 0
张祜
湿花春雨如珠泣。泣珠如雨春花湿。花枕并欹斜。斜欹并枕花。 织文回字密。密字回文织。嗟更数年华。华年数更嗟。
301 0 0
千山青比妆眉浅。却奈眉峰远。玉人元自不禁秋。更算恼伊深处、月当楼。 分携不见凭阑际。只料无红泪。万千应在锦回纹。嘱付断鸿西去、问行云。
315 0 0
王安中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299 0 0
当代知文字,先皇记姓名。七年天下立,万里海西行。 苦节终难辨,劳生竟自轻。今朝流落处,啸水绕孤城。
477 0 0
吕温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322 0 0
方孝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