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驳杂地,不辨龙蜥蜴。客身正干枯,行处无膏泽。 太山道不远,相庇实无力。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厄。
434 0 0
卢仝
莫上扁舟向剡溪。浅斟低唱正相宜。从□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香暖处,酒醒时。画檐玉箸已偷垂。笑君解释春风恨,倩拂蛮笺只费时。
397 0 0
辛弃疾
【念奴娇】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410 0 0
郑燮
藤杖叩松关,春溪劚药还。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忆归师莫笑,书剑在人间。
567 0 0
许浑
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 坐来炉气萦空散,共指晴云向岭归。
498 0 0
钱起
山斋酝方熟,野童编近成。持来欢伯内,坐使贤人清。 不待盎中满,旋供花下倾。汪汪日可挹,未羡黄金籝.
464 0 0
陆龟蒙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2〕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3〕投稿之后,由蔡孑民〔4〕先生或陈独秀〔5〕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6〕,“她”字和“牠”字的创造〔7〕,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8〕,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9〕,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10〕。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11〕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1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六卷第三期。 〔2〕半农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他曾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作家之一。后留学法国,研究语音学。著有《半农杂文》、诗集《扬鞭集》以及《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 〔3〕《新青年》综合性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迁至北京。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共出九卷,每卷六期。 〔4〕蔡孑民(1868—1940)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创始人之一,后又参加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五四”时期赞成和支持新文化运动。 〔5〕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新#p#副标题#e#
380 0 0
鲁迅
白石山中风景异。先生日日怀归计。何事黄冈飞雪地。偏著意。画堂却为东坡起。 人说前身坡老是。文章气节浑相似。只待鼎彝勋业遂。梅花外。归来长向山中醉。
437 0 0
卢祖皋
天公有意留君住。故作纤纤雨。闭门觅句自持觞。并舍官梅时有、过来香。 沈郎诗骨元来瘦。更挹湘江秀。不须骂雨及嘲风。收拾个般都入、锦囊中。
432 0 0
郭应祥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383 0 0
韩愈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李德裕
贫女苦筋力,缲丝夜夜织。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五侯初买笑,建章方落籍。一曲古凉州,六亲长血食。 劝尔画长眉,学歌饱亲戚。
544 0 0
于濆
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野枣花含新蜜气, 山禽语带破匏声。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 忽忆家园须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
493 0 0
白居易
黄花古城路,上尽见青山。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 野情随卷幔,军士隔重关。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闲。 鹤分琴久罢,书到雁应还。为谢登龙客,琼枝寄一攀。
卢纶
【浣溪沙】 家近旗亭酒易酤, 花时长得醉工夫。 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 床前红烛夜呼卢。 相逢还解有情无。
528 0 0
晏几道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375 0 0
佚名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暝。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仿佛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修荷柄。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450 0 0
末路思前侣,犹为恋故巢。江山多胜境,宾主是贫交。 饮舫闲依苇,琴堂雅结茅。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
475 0 0
郑谷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74 0 0
陆游
亚尹故居经几主,只因君住有诗情。 夜吟邻叟闻惆怅,七八年来无此声。
537 0 0
雍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