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池清秩访燕台,曾捧瀛洲札翰来。今日二难俱大夜, 当时三幅谩高才。戏悲槐市便便笥,狂忆樟亭满满杯。 犹幸小兰同舍在,每因相见即衔哀。
372 0 0
罗隐
耿耿宵欲半,振衣庭户前。浩歌抚长剑,临风泛清弦。 晴霜丽寒芜,微月露碧鲜。杉梧韵幽籁,河汉明秋天。 良夜虽可玩,沉忧逾浩然。楼中迟启明,林际挥宿烟。 晨风响钟鼓,曙色映山川。滔滔天外驶,杲杲朝日悬。 因穷西南永,得见天地全。动植相纠纷,车从竞喧阗。 鳣鲔跃洪流,麇麚倚荒阡。嗈嗈白云雁,嘒嘒清露蝉。 一气鼓万殊,晦明相推迁。羲和无停鞅,不得常少年。 当令志气神,及此鬓发玄。岂唯十六族,今古称其贤。 夫君才气雄,振藻何翩翩。诗轻沈隐侯,赋拟王仲宣。 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与君期晚岁,方结林栖缘。
376 0 0
权德舆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401 0 0
韩翃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床下酒瓶虽不满, 犹应醉得两三场。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日忙。 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
443 0 0
白居易
序〔2〕 爱罗先珂君的创作集第二册是《最后的叹息》,去年十二月初由丛文阁在日本东京出版,内容是这一篇童话剧《桃色的云》,和两篇短的童话,一曰《海的王女和渔夫》,一曰《两个小小的死》。那第三篇,已经由我译出,于今年正月间绍介到中国了。 然而著者的意思却愿意我早译《桃色的云》: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这一篇更胜于先前的作品,而且想从速赠与中国的青年。但这在我是一件烦难事。日本语原是很能优婉的,而著者又善于捉住他的美点和特长,这就使我很失了传达的能力。 可是延到四月,为要救自己的爽约的苦痛计,也终于定下开译的决心了,而又正如豫料一般,至少也毁损了原作的美妙的一半,成为一件失败的工作;所可以自解者,只是“聊胜于无”罢了。惟其内容,总该还在,这或者还能够稍慰读者的心罢。 至于意义,大约是可以无须乎详说的。因为无论何人,在风雪的呼号中,花卉的议论中,虫鸟的歌舞中,谅必都能够更洪亮的听得自然母的言辞〔3〕,更锋利的看见土拨鼠和春子的运命〔4〕。世间本没有别的言说,能比诗人以语言文字画出自己的心和梦,更为明白晓畅的了。 在翻译之前,承S.F.君〔5〕借给我详细校过豫备再版的底本,使我改正了许多旧印本中错误的地方;翻译的时候,SH君〔6〕又时时指点我,使我懂得许多难解的地方;初稿印在《晨报副镌》上的时候,孙伏园君加以细心的校正;译到终结的时候,著者又加上四句白鹄的歌,使这本子最为完全;我都很感谢。 我于动植物的名字译得很杂乱,别有一篇小记附在卷尾,是希望读者去参看的。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日重校毕,并记。 ※ ※ ※ 〔1〕《桃色的云》爱罗先珂以日文写作的三幕童话剧,译文曾陆续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五月十五日至六月二十五日的《晨报副镌》。单行本于一九二三年七月北京新潮社出版,列为《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二六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三四年起又改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2〕本文最初收入新潮社出版的《桃色的云》初版,系据《将译〈桃色的云〉以前的几句话》和《〈桃色的云〉第二幕第三节中译者附白》二文补充改定。因改动较多,故所据二文仍收入本书。 〔3〕自然母的言辞剧本中的自然母认为“强者生存弱者灭亡”是自然的“第一的法则”,而“第一等的强者”应是“对于一切有同情,对于一切都爱”的人,而非暴力者。 〔4〕土拨鼠和春子的运命剧本中土拨鼠和春子都是被“强者世界”迫害致死的人物。 〔5〕S.F.日本人福冈诚一(FukuokaSeiichi)的简写,世界语学者,爱罗先珂的朋友,曾编辑爱罗先珂的日文著作。 〔6〕SH未详。 记剧中人物的译名〔1〕 我因为十分不得已,对于植物的名字,只好采取了不一律的用法。那大旨是: 一,用见于书上的中国名的。如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紫地丁(Violapatrinüvar.chinensis),鬼灯檠(Rodgersiapodophylla),胡枝子(Lespedezasieboldi),燕子花(Irislaevigata),玉蝉花(Irissibiricavar.orien^talis)等。此外尚多。 二,用未见于书上的中国名的。如月下香(Oenotherabiennisvar.Lamarkiana),日本称为月见草,我们的许多译籍都沿用了,但现在却照着北京的名称。 三,中国虽有名称而仍用日本名的。这因为美丑太相悬殊,一翻便损了作品的美。如女郎花(Patriniascabiosaefolia)就是败酱,铃兰(Convallariamajalis)就是鹿蹄草,都不翻。还有朝颜(Pharbitishederacea)是早上开花的,昼颜(Caly-stegiasepium)日里开,夕颜(Lagenar^iavulgaris)晚开,若改作牵牛花,旋花,匏,便索然无味了,也不翻。至于福寿草(Adonisopenninavar.dahurica)之为侧金盏花或元日草,樱草(Primulacortu^soides)之为莲馨花,本来也还可译,但因为太累坠及一样的偏僻,所以竟也不翻了。 四,中国无名而袭用日本名的。如钓钟草(Clematishe-racleifoliavar.stans),雏菊(Bellisperennis)是。但其一却译了意,即破雪草本来是雪割草(PrimulaFauriae)。 生造了一个,即白苇就是日本之所谓刘萱(ThemedaForskallivar.japonica)。 五,译西洋名称的意的。如勿忘草(Myosotispalustris)是。 六,译西洋名称的音的。如风信子(Hyacinthusorien-talis),珂斯摩(Cosmosbipinnatus)是。达理亚(Dahliava-riabilis)在中国南方也称为大理菊,现在因为怕人误认为云南省大理县出产的菊花,所以也译了音。 动物的名称较为没有什么问题,但也用了一个日本名:就是雨蛙(Hylaarborea)。雨蛙者,很小的身子,碧绿色或灰色,也会变成灰褐色,趾尖有黑泡,能用以上树,将雨时必鸣。中国书上称为雨蛤或树蛤,但太不普通了,倒#p#副标题#e#
350 0 0
鲁迅
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金多输陆贾,酒足胜陶潜。 床暖僧敷坐,楼晴妓卷帘。日遭斋破用,春赖闰加添。 老向欢弥切,狂于饮不廉。十年闲未足,亦恐涉无厌。
399 0 0
聚仁〔2〕先生: 关于大众语的问题,提出得真是长久了,我是没有研究的,所以一向没有开过口。但是现在的有些文章觉得不少是“高论”,文章虽好,能说而不能行,一下子就消灭,而问题却依然如故。 现在写一点我的简单的意见在这里:一,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二,所以,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3〕(即拉丁化,现在有人分为两件事,我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要分为多少区,每区又分为小区(譬如绍兴一个地方,至少也得分为四小区),写作之初,纯用其地的方言,但是,人们是要前进的,那时原有方言一定不够,就只好采用白话,欧字,甚而至于语法。但,在交通繁盛,言语混杂的地方,又有一种语文,是比较普通的东西,它已经采用着新字汇,我想,这就是“大众语”的雏形,它的字汇和语法,即可以输进穷乡僻壤去。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在将来必有非通几种中国语不可的运命的,这事情,由教育与交通,可以办得到。 三,普及拉丁化,要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现在我们所办得到的是:(甲)研究拉丁化法;(乙)试用广东话之类,读者较多的言语,做出东西来看;(丙)竭力将白话做得浅豁,使能懂的人增多,但精密的所谓“欧化”语文,仍应支持,因为讲话倘要精密,中国原有的语法是不够的,而中国的大众语文,也决不会永久含胡下去。譬如罢,反对欧化者所说的欧化,就不是中国固有字,有些新字眼,新语法,是会有非用不可的时候的。 四,在乡僻处启蒙的大众语,固然应该纯用方言,但一面仍然要改进。譬如“妈的”一句话罢,乡下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骂骂,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明白更精确的意义。如果也照样的写着“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那么于大众有什么益处呢? 五,至于已有大众语雏形的地方,我以为大可以依此为根据而加以改进,太僻的土语,是不必用的。例如上海叫“打”为“吃生活”,可以用于上海人的对话,却不必特用于作者的叙事中,因为说“打”,工人也一样的能够懂。有些人以为如“像煞有介事”之类,已经通行,也是不确的话,北方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江苏人是不一样的,那感觉并不比“俨乎其然”切实。 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 所以现在能够实行的,我以为是(一)制定罗马字拼音(赵元任〔4〕的太繁,用不来的);(二)做更浅显的白话文,采用较普通的方言,姑且算是向大众语去的作品,至于思想,那不消说,该是“进步”的;(三)仍要支持欧化文法,当作一种后备。 还有一层,是文言的保护者,现在也有打了大众语的旗子的了,他一方面,是立论极高,使大众语悬空,做不得;别一方面,借此攻击他当面的大敌——白话。这一点也须注意的。要不然,我们就会自己缴了自己的械。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八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社会月报》第一卷第三期。 一九三四年五月,汪懋祖在南京《时代公论》周刊第一一○号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一文,鼓吹文言,提倡读经。当时吴研因在南京、上海报纸同时发表《驳小学参教文言中学读孟子》一文,加以反驳。于是在文化界展开了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战。同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申报·自由谈》先后刊出了陈子展的《文言——白话——大众语》和陈望道的《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二文,提出了有关语文改革的大众语问题;随后各报刊陆续发表不少文章,展开了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七月二十五日,当时《社会月报》编者曹聚仁发出一封征求关于大众语的意见的信,信中提出五个问题:“一、大众语文的运动,当然继承着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而来的;究竟在现在,有没有划分新阶段,提倡大众语的必要?二、白话文运动为什么会停滞下来?为什么新文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人)隐隐都有复古的倾向?三、白话文成为特殊阶级(知识分子)的独占工具,和一般民众并不发生关涉;究竟如何方能使白话文成为大众的工具?四、大众语文的建设,还是先定了标准的一元国语,逐渐推广,使方言渐渐消灭?还是先就各大区的方言,建设多元的大众语文,逐渐集中以造成一元的国语?五、大众语文的作品,用什么方式去写成?民众所惯用的方式,我们如何弃取?”鲁迅这一篇虽分五点作答,但并不针对曹聚仁来信所提的问题。他在同年七月二十九日致曹聚仁的另一信中曾针对这五个问题作了答复(见《鲁迅书信集》)。 〔2〕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作家,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和《涛声》周刊主编。 〔3〕罗马字拼音泛指用拉丁字母(即罗马字#p#副标题#e#
316 0 0
湖亭东极望,远棹不须回。遍草新湖落,连天众雁来。 芦洲残照尽,云障积烟开。更想鸱夷子,扁舟安在哉。
408 0 0
项斯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510 0 0
皮日休
霜严月苦欲明天,忽忆闲居思浩然。自问寒灯夜半起, 何如暖被日高眠。唯惭老病披朝服,莫虑饥寒计俸钱。 随有随无且归去,拟求丰足是何年。
442 0 0
才大文豪,朱有暗里,今须点头。奈兰宫一跌,槐黄时候。银袍逐浪,韦带随流。过尽鹤书,阅周鹗表,必竟都无名字留。空长恨,蕡终不第,齿且先侯。 休愁。有路堪由。最喜徐卿百不忧。正椿松未老,芝兰竞秀,奇毛雏凤,骍角犁牛。汉殿少年,新丰逆旅,岂肯卑微名位休。行将见,长沙召贾,御史除周。
360 0 0
卓田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 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394 0 0
元稹
翡翠衣裳白玉人。不将朱粉污天真。清风为伴月为邻。 枕上解随良夜梦,壶中别是一家春。同心小绾更尖新。
424 0 0
向子諲
寨儿中风月煞经谙,收心也合搠淹。再不缠头戴蜀锦,沽酒典春衫。心如柳絮粘泥,狂风过怎摇撼。【乔牌儿】这番天对勘,非是俺愚滥。相知每侧脚里来轰减,盖因他酒半酣。【夜行船】又引起往前风月胆,今番做得尴九咸。且休说久远当来,奈何时暂,这些时陡羞惨。【天仙子】咱非参,坏怪斗来搀。怎肯袄庙火绝,蓝桥水淹。难掩盖泼风声,被各俱耽。怎只恁两下里阻隔情分减,面北眉南。【离亭宴煞】你休起风波剁断渔舟缆,得团圆摔破青铜鉴。冤家行再三,再三嘱付勤相探。常将好事贪,却休教花星暗。万一问休将人倒赚,眼挫了可憎才,心疼煞志诚俺。
418 0 0
关汉卿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420 0 0
裴迪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322 0 0
卢纶
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馀金。
406 0 0
刘禹锡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367 0 0
顾况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460 0 0
凤凰城里花时别,玄武江边月下逢。客舍莫辞先买酒, 相门曾忝旧登龙。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钟。 明日又行西蜀去,不堪天际远山重。
391 0 0
陈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