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320 0 0
杨无咎
烟水濛濛接板桥,数年经历驻征桡。醉凭危槛波千顷, 愁倚长亭柳万条。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鹪鹩。 清流夹宅千家住,会待闲乘一信潮。
378 0 0
罗隐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345 0 0
诗经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323 0 0
李白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中华文学
千里独游日,有怀谁与同。言过细阳令,一遇朗陵公。 清节迈多士,斯文传古风。闾阎知俗变,原野识年丰。 吾道方在此,前程殊未穷。江天经岘北,客思满巴东。 梦渚夕愁远,山丘晴望通。应嗟出处异,流荡楚云中。
349 0 0
皇甫冉
江上秋风正钓鲈,九重天子梦翘车。不将高卧邀刘主, 自吐清谈护汉储。沧海十年龙景断,碧云千里雁行疏。 相逢莫话归山计,明日东封待直庐。
382 0 0
韦庄
寻遍江南麓。只有斑斑野菊。梅花不遇我心悲,一枝得见,便是一年足。 微香来自横网竹。飞度寒溪曲。落路寻人借问,谢他指向深深谷。
315 0 0
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438 0 0
杜牧
举世沈迷大道,傍门小法求丹。咽津纳气等成仙。真个无知痴汉。 何异雄鸡抱卵,梦同哑子交言。阴阳非类隔天渊。总是盲修瞎炼。
318 0 0
碧玉上宫妓,出入千花林。珠被玳瑁床,感郎情意深。
400 0 0
李暇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368 0 0
苏舜钦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372 0 0
方干
定难在明略,何曾劳战争。飞书谕强寇,计日下重城。 深雪移军夜,寒笳出塞情。苦心殊易老,新发早年生。
366 0 0
岛树间林峦,云收雨气残。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老鹤两三只,新篁千万竿。化成天竺寺,移得子陵滩。 心觉闲弥贵,身缘健更欢。帝将风后待,人作谢公看。 甪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佳辰不见召,争免趁杯盘。
414 0 0
白居易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427 0 0
吴融
【秋山】 秋山无云复可风,[1] 溪头看月出深松。[2] 草堂不闭石床静, 叶间坠露声重重。[3]
448 0 0
张籍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 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时思灵台下,游子正凄凄。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幽人毛褐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谘量意中事。
479 0 0
1 英国勃尔根〔2〕贵族曰:“中国学生只知阅英文报纸,而忘却孔子之教。英国之大敌,即此种极力诅咒帝国而幸灾乐祸之学生。……中国为过激党之最好活动场……。”(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伦敦路透电。) 南京通信云:“基督教城中会堂聘金大教授某神学博士讲演,中有谓孔子乃耶稣之信徒,因孔子吃睡时皆祷告上帝。当有听众……质问何所据而云然;博士语塞。时乃有教徒数人,突紧闭大门,声言‘发问者,乃苏俄卢布买收来者’。当呼警捕之。……”(三月十一日《国民公报》。) 苏俄的神通真是广大,竟能买收叔梁纥〔3〕,使生孔子于耶稣之前,则“忘却孔子之教”和“质问何所据而云然”者,当然都受着卢布的驱使无疑了。 2 西滢教授曰:“听说在‘联合战线’中,关于我的流言特别多,并且据说我一个人每月可以领到三千元。‘流言’是在口上流的,在纸上到也不大见。”〔4〕(《现代》六十五。) 该教授去年是只听到关于别人的流言的,却由他在纸上发表;据说今年却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了,也由他在纸上发表。“一个人每月可以领到三千元”,实在特别荒唐,可见关于自己的“流言”都不可信。但我以为关于别人的似乎倒是近理者居多。 3 据说“孤桐先生”下台之后,他的什么《甲寅》居然渐渐的有了活气了。可见官是做不得的。 〔5〕然而他又做了临时执政府秘书长了,不知《甲寅》可仍然还有活气?如果还有,官也还是做得的……。 4 已不是写什么“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 虽然写的多是刺,也还要些和平的心。 现在,听说北京城中,已经施行了大杀戮了。 〔6〕当我写出上面这些无聊的文字的时候,正是许多青年受弹饮刃的时候。 呜呼,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 5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7〕,仅有一点相像。 6 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 7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屠杀者虽然因为积有金资,可以比较长久地养育子孙,然而必至的结果是一定要到的。“子孙绳绳”〔8〕又何足喜呢?灭亡自然较迟,但他们要住最不适于居住的不毛之地,要做最深的矿洞的矿工,要操最下贱的生业……。 8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9 以上都是空话。笔写的,有什么相干? 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十二期。 〔2〕勃尔根当时英国的印度内务部部长。这里引的是他在伦敦中央亚洲协会演说中的话(见一九二五年七月二日《京报》)。 〔3〕叔梁纥春秋时鲁国人,孔丘的父亲。按孔丘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比耶稣生年早五百多年。 〔4〕关于《现代评论》收受津贴一事,《猛进》周刊第三十一期(一九二五年十月二日)曾有一篇署名蔚麟的通信,其中说:“《现代评论》因为受了段祺瑞、章士钊的几千块钱,吃着人的嘴软,拿着人的手软,对于段祺瑞、章士钊的一切胡作非为,绝不敢说半个不字。” 又章川岛在《语丝》第六十八期(一九二六年三月一日)的一篇通信里也曾说到这津贴问题:“据说现代评论社开办时,确曾由章士钊经手弄到一千元,大概不是章士钊自己掏腰包的,来路我也不明。……然而这也许是流言,正如西滢之捧章士钊是否由于大洋,我概不确知。” 这两篇通信都揭露了当时《现代评论》收受津贴的事实;对于这两篇通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六十五期(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的《闲话》里曾经加以辩解,说他个人并未“每月领到三千元”,只要有人能够证#p#副标题#e#
395 0 0
鲁迅
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文章报主非无意, 书剑还家素有期。秋寺卧云移棹晚,暮江乘月落帆迟。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419 0 0
许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