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夕阳流水吟诗去, 明月青山出竹逢。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 佳期少别俄千里,云树愁看过几重。
380 0 0
钱起
能骑竹马辨西东,未省烟花暂不同。 第一早归春欲尽,庐山好看过湖风。
372 0 0
中华文学
一章缄拜皂囊中,懔懔朝廷有古风。元礼去归缑氏学, 江充来见犬台宫。纷纭白昼惊千古,鈇锧朱殷几一空。 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晚发闷还梳,忆君秋醉馀。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 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
468 0 0
杜牧
寒秋晚归马蹄香,诗心琴意少年郎。 莫言广陵秦时曲,长身拂泪笑嵇康。 弦转急,意无方;夜天霜,起彷徨。 遥知垂暮复有叹,人世过往便沧桑。
407 0 0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500 0 0
山中杂兴二首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次韵二首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相思故人,钗分恨股,粉印娇痕。数归期屈得春纤困,两地销魂。楼外青山隐隐,花前红雨纷纷。天涯近,回头楚云,新月破黄昏。野梅风姿澹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花自老青山路边,梦不到白玉堂前。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望仙子诗卷沧浪小龙,翩翩桂旗,隐隐莲峰。歌尘隔断蓬莱洞,此夜相逢。羽衣曲蟾华月宫,紫箫声鹤背天风。游仙梦,青山万重,云冷玉芙蓉。湖上酸斋索赋寻春底忙,金鞭弄影,翠袖藏香。彩笺诗满西湖上,误入平康。到处莺花醉乡,当家风月排场。贪游荡,马嘶绿杨,占断紫云娘。送别二首分飞断肠,花笺写恨,粉腕留香。临行体倚危楼望,总是凄凉。人去去寒烟树苍,马箫箫落日沙黄。牙床上,相思夜长,翠被梦鸳鸯。愁春未醒,芳心可可,旧友卿卿。乍分飞早是相思病,几度伤情。思往事银瓶坠井,赋离怀象管呵冰。人孤另,梅花月明,熬尽短学灯。湖上通仙旧冢,西施淡妆,坡老衰翁。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著春风。过钓台穷通异乡,故人别后,短棹沧浪。相寻下榻云霄上,旧日疏狂。魂梦远不知汉光,脚头睡只记刘郎。山无恙,归耕富阳,千古占桐江。金华道中二首西风瘦马,遥天去鸿,落日昏鸦。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梦到山家。柳下纶竿钓槎,水边篱落梅花。渔樵话,从头儿听他,白发耐乌纱。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明月扁舟。留几册梅诗占手,盖三间茅屋遮头。还能够,牧羊儿肯留,相伴赤松游。题位朱门半掩,花笺自检,绣线慵拈。相思有债前生欠,今日新添。弹旧曲徒劳玉纤,遣春愁不离眉尖。黄昏渐,青山一点,新月挂冰蟾。客中九日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341 0 0
张可久
法子出西秦,名齐漆道人。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427 0 0
皎然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 ,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373 0 0
宋玉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 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 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 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 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 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 去时留下霓裳曲,总是离宫别馆声。
343 0 0
王建
轻衫短旆,几年来、游遍江南江北。扰扰浮生争富贵,金碧楼台满目。厦屋千间,夜床八尺,此理谁能烛。翩然归去,家山是事都足。 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竹。乘兴生涯随处好,卜市心□新筑。山色窥帘,杏阴依户,门外从尘俗。朱颜雪鬓,清闲十二分福。
367 0 0
陈著
当门三四峰,高兴几人同。寻鹤新泉外,留僧古木中。 蝉鸣槐叶雨,鱼散芰荷风。多喜陪幽赏,清吟绕石丛。
349 0 0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这也应该如此。虽然这一句话实在对不起一般老前辈,可是我也没有别的法子。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但是,想一想罢,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都不死,地面上早已挤得密密的,现在的我们早已无地可容了;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的尸身都不烂,岂不是地面上的死尸早已堆得比鱼店里的鱼还要多,连掘井,造房子的空地都没有了么?所以,我想,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 在文学上,也一样,凡是老的和旧的,都已经唱完,或将要唱完。举一个最近的例来说,就是俄国。他们当俄皇专制的时代,有许多作家很同情于民众,叫出许多惨痛的声音,后来他们又看见民众有缺点,便失望起来,不很能怎样歌唱,待到革命以后,文学上便没有什么大作品了。只有几个旧文学家跑到外国去,作了几篇作品,但也不见得出色,因为他们已经失掉了先前的环境了,不再能照先前似的开口。 在这时候,他们的本国是应该有新的声音出现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很听到。我想,他们将来是一定要有声音的。因为俄国是活的,虽然暂时没有声音,但他究竟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所以将来一定也会有新的声音出现。 再说欧美的几个国度罢。他们的文艺是早有些老旧了,待到世界大战时候,才发生了一种战争文学。战争一完结,环境也改变了,老调子无从再唱,所以现在文学上也有些寂寞。将来的情形如何,我们实在不能豫测。但我相信,他们是一定也会有新的声音的。 现在来想一想我们中国是怎样。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是没有唱完。 这是什么缘故呢?有人说,我们中国是有一种“特别国情”〔2〕。——中国人是否真是这样“特别”,我是不知道,不过我听得有人说,中国人是这样。——倘使这话是真的,那么,据我看来,这所以特别的原因,大概有两样。 第一,是因为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也还是“仍旧贯”〔3〕的老调子。 第二,是个人的老调子还未唱完,国家却已经灭亡了好几次了。何以呢?我想,凡有老旧的调子,一到有一个时候,是都应该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觉悟的人,到一个时候,自然知道老调子不该再唱,将它抛弃。但是,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却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翻四复的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 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4〕,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5〕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 宋朝唱完了,进来做皇帝的是蒙古人——元朝。那么,宋朝的老调子也该随着宋朝完结了罢,不,元朝人起初虽然看不起中国人〔6〕,后来却觉得我们的老调子,倒也新奇,渐渐生了羡慕,因此元人也跟着唱起我们的调子来了,一直到灭亡。 这个时候,起来的是明太祖。元朝的老调子,到此应该唱完了罢,可是也还没有唱完。明太祖又觉得还有些意趣,就又教大家接着唱下去。什么八股咧,道学咧,和社会,百姓都不相干,就只向着那条过去的旧路走,一直到明亡。 清朝又是外国人。中国的老调子,在新来的外国主人的眼里又见得新鲜了,于是又唱下去。还是八股,考试,做古文,看古书。但是清朝完结,已经有十六年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到后来,倒也略略有些觉悟,曾经想从外国学一点新法来补救,然而已经太迟,来不及了。 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而它却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发生一点小议论。有人说:“可见中国的老调子实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试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洲人,不是都被我们同化了么?照此看来,则将来无论何国,中国都会这样地将他们同化的。”原来我们中国就如生着传染病的病人一般,自己生了病,还会将病传到别人身上去,这倒是一种特别的本领。 殊不知这种意见,在现在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为甚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的低得多。倘使别人的文化和我们的相敌或更进步,那结果便要大不相同了。他们倘比我们更聪明,这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同化他们,反要被他们利用了我们的腐败文化,来治理我们这腐败民族。他们对于中国人,是毫不爱惜的,当然任凭你腐败下去。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 从前西洋有一个国度,国名忘记了,要在非洲造一条铁路。顽固的非洲土人很反对,他们便#p#副标题#e#供:香港注册公司免费咨询
497 0 0
鲁迅
一片孤帆无四邻,北风吹过五湖滨。 相看尽是江南客,独有君为岭外人。
383 0 0
包何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358 0 0
苏轼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317 0 0
佚名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 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321 0 0
卢纶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 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 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 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337 0 0
杜甫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俱用私所珍,升沉自兹异。 献珠龙王宫,值龙觅珠次。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自。 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遣充行雨神,雨泽随客意。 雩夏钟鼓繁,禜秋玉帛积。彩色画廊庙,奴僮被珠翠。 骥騄千万双,鸳鸯七十二。言者禾稼枯,无人敢轻议。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门户亲戚疏,匡床妻妾弃。 铭心有所待,视足无所愧。持璞自枕头,泪痕双血渍。 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楚有望气人,王前忽长跪。贺王得贵宝,不远王所莅。 求之果如言,剖则浮云腻。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在楚列地封,入赵连城贵。秦遣李斯书,书为传国瑞。 秦亡汉魏传,传者得神器。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 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易得还易失,难同亦难离。 善贾识贪廉,良田无稙稚。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436 0 0
元稹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326 0 0
皇甫冉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416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