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出定恋庭闱,圣主恩深暂许归。双树欲辞金锡冷, 四花犹向玉阶飞。梁山拂汉分清境,蜀雪和烟惹翠微。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440 0 0
中华文学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515 0 0
许浑
《现代评论》五五期《闲话》的末一段是根据了女大学生的宣言〔2〕,说女师大学生只有二十个,别的都已进了女大,就深悔从前受了“某种报纸的催眠”。幸而见了宣言,这才省悟过来了,于是发问道:“要是二百人(按据云这是未解散前的数目)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二百人都入了女大便怎样?难道女师大校务维持会招了几个新生也去恢复么?我们不免要奇怪那维持会维持的究竟是谁呢?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3〕这当然要为夏间并不维持女师大而现在则出而维持“公理”的陈源教授所不解的。我虽然是女师大维持会的一个委员,但也知道别一种可解的办法—— 二十人都往多的一边跑,维持会早该趋奉章士钊! 我也是“四五十岁的人爱说四五岁的孩子话”〔4〕,而且爱学奴才话的,所以所说的也许是笑话。但是既经说开,索性再说几句罢:要是二百人中有二百另一人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维持会员也都入了女大便怎样?要是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而剩下的一个人偏不要维持便怎样?…… 我想这些妙问,大概是无人能答的。这实在问得太离奇,虽是四五岁的孩子也不至于此,——我们不要小觑了孩子。 人也许能受“某种报纸的催眠”,但也因人而异,“某君”只限于“某种”;即如我,就决不受《现代评论》或“女大学生某次宣言”的催眠。假如,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维持会维持的究竟是谁呢?……”那可真要连自己也奇怪起来,立刻对章士钊的木主〔5〕肃然起敬了。但幸而连陈源教授所据为典要的《女大学生二次宣言》也还说有二十人,所以我也正不必有什么“杞天之虑”。 记得“公理”时代(可惜这黄金时代竟消失得那么快),不是有人说解散女师大的是章士钊,女大乃另外设立,所以石驸马大街的校址是不该归还的么?自然,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但我却没有被其催眠,反觉得这道理比满洲人所说的“亡明者闯贼也,我大清天下,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6〕的话还可笑。从表面上看起来,满人的话,倒还算顺理成章,不过也只能骗顺民,不能骗遗民和逆民,因为他们知道此中的底细。我不聪明,本也很可以相信的,然而竟不被骗者,因为幸而目睹了十四年前的革命,自己又是中国人。 然而“要是”女师大学生竟一百九十九人都入了女大,又怎样呢?其实,“要是”章士钊再做半年总长,或者他的走狗们作起祟来,宗帽胡同的学生纵不至于“都入了女大”,但可以被迫胁到只剩一个或不剩一个,也正是意中事。陈源教授毕竟是“通品”〔7〕,虽是理想也未始没有实现的可能。那么,怎么办呢?我想,维持。那么,“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就用一句《闲话》来答复:“代被群众专制所压迫者说几句公平话”。 可惜正如“公理”的忽隐忽现一样,“少数”的时价也四季不同的。杨荫榆时候多数不该“压迫”少数,现在是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了。〔8〕你说多数是不错的么,可是俄国的多数主义现在也还叫作过激党,为大英,大日本和咱们中华民国的绅士们所“深恶而痛绝之”。这真要令我莫名其妙。或者“暴民”是虽然多数,也得算作例外的罢。 “要是”帝国主义者抢去了中国的大部分,只剩了一二省,我们便怎样?别的都归了强国了,少数的土地,还要维持么?! 明亡以后,一点土地也没有了,却还有窜身海外,志在恢复的人〔9〕。凡这些,从现在的“通品”看来,大约都是谬种,应该派“在德国手格盗匪数人”〔10〕,立功海外的英雄刘百昭去剿灭他们的罢。 “要是”真如陈源教授所言,女师大学生只有二十了呢? 但是究竟还有二十人。这足可使在章士钊门下暗作走狗而脸皮还不十分厚的教授文人学者们愧死! 十二月二十八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国民新报副刊》。 〔2〕女大学生的宣言即下文的《女大学生二次宣言》,载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晨报》。其中说:“女师大学生,原来不满二百人,而转入女大者,有一百八十人……女师大之在宗帽胡同者,其数不过二十人。” 〔3〕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五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闲话》里说:“我们还是受了某种报纸(按指《京报》)的催眠,以为女大的学生大半是招来的新生,女师大的学生转入女大的很少。今天看到女大学生第二次宣言,她们说女师大的旧学生不满二百人,却有一百八十人转入女大,让几位外界名流维持的‘不过二十人’……如此说来,女大和女师大之争,还是这一百八十人和二十人之争。”接着就是引在这里的“发问”的话。 〔4〕这句话见《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四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陈西滢所作《闲话》:“四五十岁的人爱说四五岁的孩子话,那自然是各人的自由。” 〔5〕木主也叫神主,写有死者姓名当作供奉神位的木牌。因为那时章士钊已卸去教育总长职,所以这里用这个词。 #p#副标题#e#
393 0 0
鲁迅
纷纭宛转更堪看,压竹摧巢井径漫。风柳细条黏不得, 春溪绿色蔽应难。清辉直认中庭月,湿气偏添半夜寒。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493 0 0
方干
有相无相身,唯师说始真。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 古壁丹青落,虚檐鸟雀驯。伊余求了义,羸马往来频。
436 0 0
姚合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 挑诗行李如冰。正趁得越山桃李春。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雁荡烟霞,凤城风雨,两地相思魂梦清。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
454 0 0
陈人杰
主司何事厌吾王,解把黄巢比武王。
373 0 0
佚名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395 0 0
李益
夜长秋始半,圆景丽银河。北渚清光溢,西山爽气多。 鹤飞闻坠露,鱼戏见增波。千里家林望,凉飙换绿萝。
368 0 0
羊士谔
行行信马横塘畔。烟水秋平岸。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鸳鸯惊起不无愁。柳外一双飞去、却回头。
432 0 0
秦观
【太常引】 饯齐参议回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 无计锁雕鞍。[1] 今古别离难, 蹙损了蛾眉远山。[2]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 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楼间, 第一夜相思泪弹。
451 0 0
刘燕歌
幽深不让子真居,度日闲眠世事疏。春水满池新雨霁, 香风入户落花馀。目随鸿雁穷苍翠,心寄溪云任卷舒。 回首知音青琐闼,何时一为荐相如。
360 0 0
武元衡
送君鲁郊外,下车上高丘。萧条千里暮,日落黄云秋。 举酒有馀恨,论边无远谋。河源望不见,旌旆去悠悠。
433 0 0
贾至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43 0 0
戴复古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1]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2]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3]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4]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诗经
年年秋意绪,多向雨中生。渐欲烟火近,稍怜衣服轻。 咏诗闲处立,忆事夜深行。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 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啼儿冷秋簟,思妇问寒衣。 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良辰日夜去,渐与壮心违。 嗢嗢檐溜凝,丁丁窗雨繁。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 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瓶泻高檐雨,窗来激箭风。病憎灯火暗,寒觉薄帏空。 婢报樵苏竭,妻愁院落通。老夫慵计数,教想蔡城东。 风头难著枕,病眼厌看书。无酒销长夜,回灯照小馀。 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廊庙应多算,参差斡太虚。 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竹垂哀折节,莲败惜空房。 小片慈菇白,低丛柚子黄。眼前撩乱辈,无不是同乡。 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病苦十年后,连阴十日馀。人方教作鼠,天岂遣为鱼。 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出闻泥泞尽,何地不摧车。
477 0 0
元稹
鸳鹭差池出建章,彩旗朱户蔚相望。新恩共理犬牙地, 昨日同含鸡舌香。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
420 0 0
刘禹锡
南荒不择吏,致我交趾覆。联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 懦者斗则退,武者兵益黩。军容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刮得齐民疮,分为猛士禄。雄雄许昌师,忠武冠其族。 去为万骑风,住为一川肉。时有残卒回,千门万户哭。 哀声动闾里,怨气成山谷。谁能听鼓声,不忍看金镞。 念此堪泪流,悠悠颍川绿。
495 0 0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385 0 0
李白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369 0 0
岑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