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390 0 0
王昌龄
力取诚多难,天亡路亦穷。有心裁帐下,无面到江东。 命厄留骓处,年销逐鹿中。汉家神器在,须废拔山功。
421 0 0
窦常
六年惠爱及黎甿,大府论功俟陟明。尺一诏书天上降, 二千石禄世间荣。新添画戟门增峻,旧蹑青云路转平。 更待皇恩醒善政,碧油幢到郡斋迎。
486 0 0
中华文学
聚仁〔2〕先生: 关于大众语的问题,提出得真是长久了,我是没有研究的,所以一向没有开过口。但是现在的有些文章觉得不少是“高论”,文章虽好,能说而不能行,一下子就消灭,而问题却依然如故。 现在写一点我的简单的意见在这里:一,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二,所以,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3〕(即拉丁化,现在有人分为两件事,我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要分为多少区,每区又分为小区(譬如绍兴一个地方,至少也得分为四小区),写作之初,纯用其地的方言,但是,人们是要前进的,那时原有方言一定不够,就只好采用白话,欧字,甚而至于语法。但,在交通繁盛,言语混杂的地方,又有一种语文,是比较普通的东西,它已经采用着新字汇,我想,这就是“大众语”的雏形,它的字汇和语法,即可以输进穷乡僻壤去。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在将来必有非通几种中国语不可的运命的,这事情,由教育与交通,可以办得到。 三,普及拉丁化,要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现在我们所办得到的是:(甲)研究拉丁化法;(乙)试用广东话之类,读者较多的言语,做出东西来看;(丙)竭力将白话做得浅豁,使能懂的人增多,但精密的所谓“欧化”语文,仍应支持,因为讲话倘要精密,中国原有的语法是不够的,而中国的大众语文,也决不会永久含胡下去。譬如罢,反对欧化者所说的欧化,就不是中国固有字,有些新字眼,新语法,是会有非用不可的时候的。 四,在乡僻处启蒙的大众语,固然应该纯用方言,但一面仍然要改进。譬如“妈的”一句话罢,乡下是有许多意义的,有时骂骂,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他们许多话,可以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明白更精确的意义。如果也照样的写着“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要妈的了”,那么于大众有什么益处呢? 五,至于已有大众语雏形的地方,我以为大可以依此为根据而加以改进,太僻的土语,是不必用的。例如上海叫“打”为“吃生活”,可以用于上海人的对话,却不必特用于作者的叙事中,因为说“打”,工人也一样的能够懂。有些人以为如“像煞有介事”之类,已经通行,也是不确的话,北方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江苏人是不一样的,那感觉并不比“俨乎其然”切实。 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 所以现在能够实行的,我以为是(一)制定罗马字拼音(赵元任〔4〕的太繁,用不来的);(二)做更浅显的白话文,采用较普通的方言,姑且算是向大众语去的作品,至于思想,那不消说,该是“进步”的;(三)仍要支持欧化文法,当作一种后备。 还有一层,是文言的保护者,现在也有打了大众语的旗子的了,他一方面,是立论极高,使大众语悬空,做不得;别一方面,借此攻击他当面的大敌——白话。这一点也须注意的。要不然,我们就会自己缴了自己的械。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八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社会月报》第一卷第三期。 一九三四年五月,汪懋祖在南京《时代公论》周刊第一一○号发表《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一文,鼓吹文言,提倡读经。当时吴研因在南京、上海报纸同时发表《驳小学参教文言中学读孟子》一文,加以反驳。于是在文化界展开了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战。同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申报·自由谈》先后刊出了陈子展的《文言——白话——大众语》和陈望道的《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二文,提出了有关语文改革的大众语问题;随后各报刊陆续发表不少文章,展开了关于大众语问题的讨论。七月二十五日,当时《社会月报》编者曹聚仁发出一封征求关于大众语的意见的信,信中提出五个问题:“一、大众语文的运动,当然继承着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而来的;究竟在现在,有没有划分新阶段,提倡大众语的必要?二、白话文运动为什么会停滞下来?为什么新文人(五四运动以后的文人)隐隐都有复古的倾向?三、白话文成为特殊阶级(知识分子)的独占工具,和一般民众并不发生关涉;究竟如何方能使白话文成为大众的工具?四、大众语文的建设,还是先定了标准的一元国语,逐渐推广,使方言渐渐消灭?还是先就各大区的方言,建设多元的大众语文,逐渐集中以造成一元的国语?五、大众语文的作品,用什么方式去写成?民众所惯用的方式,我们如何弃取?”鲁迅这一篇虽分五点作答,但并不针对曹聚仁来信所提的问题。他在同年七月二十九日致曹聚仁的另一信中曾针对这五个问题作了答复(见《鲁迅书信集》)。 〔2〕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作家,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和《涛声》周刊主编。 〔3〕罗马字拼音泛指用拉丁字母(即罗马字#p#副标题#e#
363 0 0
鲁迅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424 0 0
陈与义
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武士日曳柴,飞将兢执馘。 喜气迎捷书,欢声送羽檄。天兵日雄强,桀犬稍离析。 贼臂既已断,贼喉既已扼。乐祸但鲸鲵,同恶为肘腋。 小大势难侔,逆顺初不敌。违命固天亡,恃险乖长策。 虿毒久萌牙,狼顾非日夕。礼貌忽骄狂,疏奏遂指斥。 动众岂佳兵,含忍恐无益。鸿恩既已孤,小效不足惜。 腐儒一铅刀,投笔时感激。帝阍不敢干,恓恓坐长画。
432 0 0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暴,松暝鹤飞回。 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413 0 0
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418 0 0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449 0 0
白居易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629 0 0
晏几道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414 0 0
不是潇湘风雨。不是洞庭烟树。醉倒古乾坤,人在孤篷来处。休去。休去。见说桃源无路。
355 0 0
张炎
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事亲崇汉礼,传圣法殷家。 晚出芙蓉阙,春归棠棣华。玉轮今日动,不是画云车。 任贤劳梦寐,登位富春秋。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长杨收羽骑,太液泊龙舟。惟有衣冠在,年年怆月游。 讲学金华殿,亲耕钩盾田。侍臣容谏猎,方士信求仙。 虹影俄侵日,龙髯不上天。空馀水银海,长照夜灯前。
446 0 0
刘禹锡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 ——段成式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 ——张希复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 ——郑符
420 0 0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378 0 0
李白
檐雨滴更残,思君安未安。湘川闻不远,道路去寻难。 吟鬓霜应蚀,禅衣雪渐寒。倚松因独立,一鸟下江干。
431 0 0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352 0 0
杜甫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霆声发荣,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噬,惟春之祺。
357 0 0
佚名
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争羡使君贤。数椽潇洒临溪屋, 十亩膏腴附郭田。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秋成准拟重来此,沉醉何妨一榻眠。
564 0 0
牟融
草木黄落时,比邻见相喜。门当清涧尽,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烟初起。所谓顺天民,唐尧亦如此。
441 0 0
陆龟蒙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