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 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372 0 0
刘禹锡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 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290 0 0
王维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321 0 0
顾太清
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幸无白刃驱向前, 何用将身自弃捐。蛟龙啮尸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 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妇人无力挽断衣, 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312 0 0
王建
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碧毡帐上正飘雪, 红火炉前初炷灯。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 为君更奏湘神曲,夜就侬来能不能。
364 0 0
白居易
瑶池开宴后,问甚处、赋蟠桃。有砌底芝兰,涧边苹藻,淑德方高。闺中秀、林下气,是寻常空委蓬蒿。相映鱼轩黄绶,行膺鸾锦金罗。 自惭半子误恩多。所祝意如何。愿台星旁映,寿星齐照,乐自陶陶。芝田阆风何在,但从今、岁岁此高歌。敬上一卮为寿,神仙九酝香醪。
中华文学
闲愁眉上翠小。尽春衫宽了。舞鉴孤鸾,严妆羞独照。 王孙音信尚渺。度寒食、禁烟须到。趁赏芳菲,今年春事早。
286 0 0
欲借江梅荐饮。望陇驿、音息沈沈。住在柳州东,彼此相思,梦回云去难寻。 归燕来时花期浸。淡月坠、将晓还阴。争奈多情易感,风信无凭,如何消遣初心。
370 0 0
欧阳修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263 0 0
司空曙
南行直入鹧鸪群,万岁桥边一送君。 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345 0 0
李益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299 0 0
杜审言
秋阴团扇如人老。渐近中秋好。新凉还忆小楼边。自在一窗明月、傍人眠。 多情谁到星河晓。只道圆时少。他年几处与君看。长是成愁成恨、不成欢。
344 0 0
刘辰翁
我最初看见守常〔2〕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不知道他其时是否已是共产主义者。总之,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人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 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们枪击徒手请愿的学生的那一次,他也在群众中,给一个兵抓住了,问他是何等样人。答说是“做买卖的”。兵道:“那么,到这里来干什么?滚你的罢!”一推,他总算逃得了性命。 倘说教员,那时是可以死掉的。 然而到第二年,他终于被张作霖们害死了。 段将军的屠戮,死了四十二人,其中有几个是我的学生,我实在很觉得一点痛楚;张将军的屠戮,死的好像是十多人,手头没有记录,说不清楚了,但我所认识的只有一个守常先生。在厦门〔3〕知道了这消息之后,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和胡子,蓝布袍,黑马褂,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其间还隐约看见绞首台。痛楚是也有些的,但比先前淡漠了。这是我历来的偏见:见同辈之死,总没有像见青年之死的悲伤。这回听说在北平公然举行了葬式〔4〕,计算起来,去被害的时候已经七年了。这是极应该的。我不知道他那时被将军们所编排的罪状,——大概总不外乎“危害民国”罢。然而仅在这短短的七年中,事实就铁铸一般的证明了断送民国的四省的并非李大钊,却是杀戮了他的将军! 那么,公然下葬的宽典,该是可以取得的了。然而我在报章上,又看见北平当局的禁止路祭和捕拿送葬者的新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回恐怕是“妨害治安”了罢。倘其果然,则铁铸一般的反证,实在来得更加神速:看罢,妨害了北平的治安的是日军呢还是人民! 但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 不过热血之外,守常先生还有遗文在。不幸对于遗文,我却很难讲什么话。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在《新青年》时代,我虽以他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却并未留心他的文章,譬如骑兵不必注意于造桥,炮兵无须分神于驭马,那时自以为尚非错误。所以现在所能说的,也不过:一,是他的理论,在现在看起来,当然未必精当的;二,是虽然如此,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一切死的和活的骗子的一迭迭的集子,不是已在倒塌下来,连商人也“不顾血本”的只收二三折了么?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九夜,鲁迅谨记。 这一篇,是T先生要我做的,因为那集子要在和他有关系的G书局出版。我谊不容辞,只得写了这一点,不久,便在《涛声》上登出来。但后来,听说那遗集稿子的有权者另托C书局〔5〕去印了,至今没有出版,也许是暂时不会出版的罢,我虽然很后悔乱作题记的孟浪,但我仍然要在自己的集子里存留,记此一件公案。十二月三十一夜,附识。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九日《涛声》第二卷第三十一期。 李大钊的文稿经李乐光收集整理,其中三十篇于一九三三年辗转交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题名《守常全集》,并约请鲁迅作序,但在国民党统治下未能出版。一九三九年四月北新书局以“社会科学研究社”名义印出初版,但当即为租界当局没收。一九四九年七月仍由北新书局重印出书,改名为《守常文集》上册。 〔2〕守常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等。他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一九二四年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二十八日与范鸿劼、路友于、谭祖尧、张挹兰(女)等十九人同时遇害。 〔3〕这里应作“在广州”。作者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六日离开厦门,十八日到达广州。 〔4〕一九三三年四月,北平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和领导下,为李大钊举行公葬。四月二十三日由宣武门外下斜街移柩赴香山万安公墓,途经西四牌楼时,国民党军警特务即以“妨害治安”为名,禁止群众送葬,并开枪射击,送葬者有多人受伤,四十余人当场被捕。〔5〕T先生指曹聚仁。G书#p#副标题#e#
314 0 0
鲁迅
赫赫洛下,唯说异画。张氏出头,跋异无价。
348 0 0
佚名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375 0 0
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飞来南浦树,半是华山云。 浮世几多事,先生应不闻。寒山满西日,空照雁成群。
453 0 0
于武陵
新糊案子,其白如银。入试出试,千春万春。
261 0 0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岁发金钱供御府, 昼看仙液注离宫。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
298 0 0
李颀
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 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
324 0 0
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283 0 0
顾况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