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308 0 0
李隆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89 0 0
毛泽东
二子无消息,多应各自耕。巴江思杜甫,漳水忆刘桢。 白发应全白,生涯作么生。寄书多不达,空念重行行。
395 0 0
贯休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 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397 0 0
李商隐
我有一端绮,花彩鸾凤群。佳人金错刀,何以裁此文。 我有白云琴,朴斫天地精。俚耳不使闻,虑同众乐听。 指指法仙法,声声圣人声。一弹四时和,再弹中古清。 庭前梧桐枝,飒飒南风生。还希师旷怀,见我心不轻。
413 0 0
一水盈盈,汉影隔游尘,净洗寒绿。秋沐平烟,日回西照,乍惊饮虹天北。彩阑翠馥。锦云直下花成屋。试纵目。空际、醉乘风露跨黄鹄。 追想缥缈,钓雪松江,恍然烟蓑,秋梦重续。问何如、临池脍玉,扁舟空舣洞庭宿。也胜饮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唤月归来,桂笙声里,水宫六六。
406 0 0
吴文英
闲门荫堤柳,秋渠含夕清。微风送荷气,坐客散尘缨。 守默共无吝,抱冲俱寡营。良时颇高会,琴酌共开情。
339 0 0
韦应物
【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411 0 0
陈玉兰
雨信清残暑,萧条古县西。早凉生浦溆,秋意满高低。 前事虽堆案,闲情得溯溪。何言战未胜,空寂用还齐。
皎然
寒山道,无人到。若能行,称十号。有蝉鸣, 无鸦噪。黄叶落,白云扫。石磊磊,山隩隩. 我独居,名善导。子细看,何相好。 寒山寒,冰锁石。藏山青,现雪白。 日出照,一时释。从兹暖,养老客。 我居山,勿人识。白云中,常寂寂。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 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冷通。 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463 0 0
寒山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为谁流睇不归家。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刘郎一见武陵花。从此春心荡也。
315 0 0
苏轼
年少同为邺下游,闲寻野寺醉登楼。 别来衣马从胜旧,争向边尘满白头。
385 0 0
王建
西清人住水云乡。心静日偏长。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垒嶂双溪争似,西湖雨色晴光。 碧龟巢处藕花香。波影浸书床。庭前一种红兰树,薰风又、吹长瑶芳。竹外椿前舞采,柳边槐底鸣榼。
364 0 0
陈允平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320 0 0
杜甫
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 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 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 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371 0 0
祖咏
汉家仪礼盛,名教出诸颜。更见尚书后,能文在子山。
456 0 0
为僧难得不为僧,僧戒僧仪未是能。弟子自知心了了, 吾师应为醉腾腾。多生觉悟非关衲,一点分明不在灯。 只道诗人无佛性,长将二雅入三乘。
392 0 0
杜荀鹤
云盖秋松幽洞近,水穿危石乱山深。 门前自有千竿竹,免向人家看竹林。 虽有柴门长不关,片云高木共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欲移居更上山。
354 0 0
陈羽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355 0 0
归有光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382 0 0
李端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