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荷兰的作家望蔼覃(F.VanEeden)〔2〕——可惜他去年死掉了——所做的童话《小约翰》里,记着小约翰听两种菌类相争论,从旁批评了一句“你们俩都是有毒的”,菌们便惊喊道:“你是人么?这是人话呵!” 从菌类的立场看起来,的确应该惊喊的。人类因为要吃它们,才首先注意于有毒或无毒,但在菌们自己,这却完全没有关系,完全不成问题。 虽是意在给人科学知识的书籍或文章,为要讲得有趣,也往往太说些“人话”。这毛病,是连法布耳(J.H.Fabre)〔3〕做的大名鼎鼎的《昆虫记》(SouvenirsEntomologiques),也是在所不免的。随手抄撮的东西不必说了。近来在杂志上偶然看见一篇教青年以生物学上的知识的文章〔4〕,内有这样的叙述—— “鸟粪蜘蛛……形体既似鸟粪,又能伏着不动,自己假做鸟粪的样子。” “动物界中,要残食自己亲丈夫的很多,但最有名的,要算前面所说的蜘蛛和现今要说的螳螂了。……” 这也未免太说了“人话”。鸟粪蜘蛛只是形体原像鸟粪,性又不大走动罢了,并非它故意装作鸟粪模样,意在欺骗小虫豸。螳螂界中也尚无五伦〔5〕之说,它在交尾中吃掉雄的,只是肚子饿了,在吃东西,何尝知道这东西就是自己的家主公。但经用“人话”一写,一个就成了阴谋害命的凶犯,一个是谋死亲夫的毒妇了。实则都是冤枉的。 “人话”之中,又有各种的“人话”:有英人话,有华人话。华人话中又有各种:有“高等华人话”,有“下等华人话”。浙西有一个讥笑乡下女人之无知的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 然而这并不是“下等华人话”,倒是高等华人意中的“下等华人话”,所以其实是“高等华人话”。在下等华人自己,那时也许未必这么说,即使这么说,也并不以为笑话的。 再说下去,就要引起阶级文学的麻烦来了,“带住”。 现在很有些人做书,格式是写给青年或少年的信。自然,说的一定是“人话”了。但不知道是那一种“人话”?为什么不写给年龄更大的人们?年龄大了就不屑教诲么?还是青年和少年比较的纯厚,容易诓骗呢? 三月二十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一十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望·蔼覃(1860—1932)荷兰作家、医生。《小约翰》发表于一八八五年,一九二七年曾由鲁迅译成中文,一九二八年北平未名社出版。菌类的争论见于该书第五章。 〔3〕法布耳(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共十卷,第一卷于一八七九年出版,第十卷于一九一○年出版,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 〔4〕指一九三三年三月号《中学生》刊载的王历农《动物的本能》一文。 〔5〕五伦我国封建社会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孟子·滕文公》中说这五种关系的准则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p#副标题#e#
327 0 0
鲁迅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339 0 0
周邦彦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429 0 0
刘禹锡
此响非俗响,心知是灵仙。不曾离耳里,高下如秋蝉。 入夜声则厉,在昼声则微。神灵斥众恶,与我作风威。 妙响无住时,昼夜常轮回。那是偶然事,上界特使来。 何以辨灵应,事须得梯媒。自从灵响降,如有真人来。 存念长在心,展转无停音。可怜清爽夜,静听秋蝉吟。
317 0 0
中华文学
岁闰堪怜历候迟,出门惟与野云期。惊鱼掷上绿荷芰, 栖鸟啄馀红荔枝。末路可能长薄命,修途应合有良时。 市头相者休相戏,蹙膝先生半自知。
363 0 0
徐夤
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 白马如风疾,青袍夺草新。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350 0 0
李端
眼暗心还白,逢春强凭栏。因闻积雨夜,却忆旧山寒。 竹撼烟丛滑,花烧露朵干。故人相会处,应话此衰残。
394 0 0
齐己
长松擎月与天通。霜叶乱惊鸿。露炯乍疑杯滟,云生似觉衣重。 江南胜处,青环楚嶂,红半溪枫。倦客会应归去,一亭长枕寒空。
334 0 0
赵彦端
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箫花落未。杏梅桃共李。 水底鱼龙惊起。推枕月明千里。伊吕衰翁徒尔耳。我怀犹未是。
355 0 0
韩淲
碧浮春盖,黄点秋旗,细芳泛月。露委残钗,烟梳高髻曾戏折。几度宿寄山房,□麹尘云屑。香入蜂须,蜜房风味应别。 篘酒浮汤,爱霏霏、粉黄清绝。嫩苞新子,凭谁香歌五粒。只怕东风吹尽,长萧萧黄发。独鹤归来,满庭零乱金雪。
316 0 0
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387 0 0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402 0 0
曾巩
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金刀已剃头然发, 玉管休吹肠断声。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 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
397 0 0
白居易
枇杷花老洞云深。流水冷冷。蓝田谁种玲珑玉,土华寒、晕碧云根。佳兴秋英春草,好音夜鹤朝禽。 闲听天籁静看云。心境俱清。好风不负幽人意,送良宵、一枕松声。四友江湖泉石,二并钟鼎山林。
340 0 0
周密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457 0 0
崔颢
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 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
433 0 0
皎然
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别后鹤毛描转细, 近来牛角饮还粗。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 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
373 0 0
李洞
共爱碧谿临水住,相思来往践莓苔。 而今却欲嫌谿水,雨涨春流隔往来。
445 0 0
刘商
五金元造化,九炼更精新。敢谓长生客,将遗必死人。 久餐应换骨,一服已通神。终逐淮王去,永抛浮世尘。
396 0 0
积雨向春阴,冥冥独院深。已无花落地,空有竹藏禽。 檐溜声何暴,邻僧影亦沈。谁知力耕者,桑麦最关心。
38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