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16 0 0
欧阳修
万事风吹过耳轮,贫儿活计亦曾闻。偶逢新语书红叶, 难得闲人话白云。霜下野花浑著地,寒来溪鸟不成群。 病多体痛无心力,更被头边药气熏。
291 0 0
王建
青旆摇风,朱帘漏月黄昏早。蓬山万叠忽蜚来,上有千灯照。和气祥烟缭绕。映琼楼、五云缥缈。青裙缟袂,乱吹繁弦,九衢欢笑。 元是琴堂,十分管领春光到。手移星宿下人寰,招客来仙岛。信道邦人见少。彷佛似、皇都春好。明年只恐,鳌山扈从,随班清晓。
317 0 0
中华文学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箩。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清峰。
784 0 0
徐志摩
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馀卷书草,相对共伤心。
351 0 0
皮日休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318 0 0
李隆基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 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301 0 0
黄庭坚
【感皇恩】 一个小园儿, 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 槿篱茅舍, 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 林间醉。 都为自家, 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 称心如意, 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朱敦儒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333 0 0
陈子昂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358 0 0
鱼玄机
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峰。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虹旗萦秀木,凤辇拂疏筇。径直千官拥,溪长万骑容。 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钟。皇鉴清居远,天文睿奖浓。 岩泉他夕梦,渔钓往年逢。共荣丞相府,偏降逸人封。
334 0 0
沈佺期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道秘未传鸿宝术, 院深时听步虚声。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366 0 0
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经过殊俗境,登陟象云梯。 步步劳山屐,行行蹑涧霓。迥临天路广,俯眺夕阳低。 赏咏情弥惬,风尘事已睽。前修如可慕,投足固思齐。
486 0 0
养病惬清夏,郊园敷卉木。窗夕含涧凉,雨馀爱筠绿。 披怀始高咏,对琴转幽独。仰子游群英,吐词如兰馥。 还闻枉嘉藻,伫望延昏旭。唯见草青青,闭户沣水曲。
374 0 0
韦应物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琼葩洒巾舄,石de清心胸。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396 0 0
皎然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349 0 0
王昌龄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363 0 0
赵王一旦到房陵,国破家亡百恨增。 魂断丛台归不得,夜来明月为谁升。
299 0 0
洛京十载别,东林访旧扉。山河不可望,存没意多违。 时迁迹尚在,同去独来归。还见窗中鸽,日暮绕庭飞。
322 0 0
大火方燥石,停云昼亦收。将从赏心侣,寸景难远游。 拥几苦炎伏,出门望汀洲。回溪照轩宇,广陌临梧楸。 释闷命雅瑟,放情思乱流。更持无生论,可以清烦忧。
33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