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履风流忆富春,三千鹓鹭让精神。诗工凿破清求妙, 道论研通白见真。四座共推操檄健,一家谁信买书贫。 别来乡国魂应断,剑阁东西尽战尘。
330 0 0
齐己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375 0 0
林逋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29 0 0
李白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08 0 0
苏轼
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 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行亦携诗箧,眠多枕酒卮。自惭无一事,少有不安时。
371 0 0
白居易
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画栋珠帘云雨。风景不争多。奈愁何。
298 0 0
辛弃疾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涟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教人红销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销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
中华文学
寒透小窗纱,漏断人初醒。翡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釭影。 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
348 0 0
黄公度
时代的车轮行驶到1895年,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大清帝国的大厦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等列强的坚船利炮就已经动摇了他的根基。 现在,一直对他有着觊觎之心的邻邦――日本,又开始毫不客气地在他肥大却臃肿的躯体上动起了刀子――割地、赔款! 正在京城参加进士应试的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获悉消息后,自动聚集在一间小小的客栈里。昏黄的油灯下,映照着一张张充满着热血的年轻人的脸。 “南海先生,你看怎么办?” “南海先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江山沦落敌手,让我们的同胞成为倭寇的子民!” “南海先生,我们都听你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被称为南海先生的康有为把一份有关日本明治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手抄报重重地甩在案上。但究竟怎么做,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此时的康有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来京城参考进士的举人,既无权,又无势,“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所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但是,仅凭热血就能改变现实,就能挽狂澜于既倒?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江山不复在,我辈徒奈何! 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开始啜泣。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但一干举人的目光还是聚焦到了康有为身上。 良久,康有为发话了: 对我们文人而言,现在的选择只有一条路! “哪一条?” “说来听听!” 众人似乎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大家明早各自回乡,分头行动,发动天下读书人,来个“公车上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强国,我不相信,光绪帝会不为所动,大清的江山毕竟是他的! 对,有道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那上书些什么内容呢? 在大家的追问下,康有为娓娓道来,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上书,只是怀疑这些信有没有到达光绪帝的手上。 “下诏,鼓天下志气!” “对头!” “迁都,定天下之本!” “有道理!” “练兵,强天下之事!” “早该如此!” “变法,成天下之治!” “说到点子上去了!” 康有为侃侃而谈,众举人由悲转喜,由愤怒转向平和,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关键是要我们的光绪帝能听见我们的呼声,探求富国之法、养民之法、教民之法,黎民才能幸福,江山方能永固。 举人们完全被康有为的一番演讲吸引了,第二天一早就各自奔赴自己的家乡。 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正史是这样记载的: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把大清厚重的历史帷幕撕开了一个豁口,直接导致了三年后由光绪帝首肯,由康有为主导的戊戌变法的发生。 但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103天后,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成为了祭品。 直到16年后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公车上书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历史却永远记下了这个名字。
325 0 0
小文
藉甚新除刺史,归然鲁殿灵光。诏书催发棹讴忙。沙路从今稳上。 有喜刊除戎索,无劳远抚闽疆。日高龙影转槐廊。想见清光注望。
358 0 0
周必大
出谷入谷路回转,秋风已至归期晚。 举头何处望来踪,万仞千山鸟飞远。
340 0 0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 盛德流无外,明时乐未央。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 翥凤方齐首,高鸿忽断行。云门与兹曲,同是奉陶唐。
381 0 0
浑浑千年梦, 一别几重回? 凉风长寂寥, 把酒却愁眉. 谁与共酣杯? 残花冷月晖. 忆游云阙里, 何处得霜悲?
346 0 0
【三台令】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 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 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352 0 0
冯延巳
立事成功尽远图,一方独与万方殊。藩臣皆竞师兵略, 相国今多揖庙谟。礼乐政行凋弊俗,歌谣声彻帝王都。 即随凤诏归何处,只是操持造化炉。
341 0 0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320 0 0
仲殊
浓碧抟枝,柔黄衬紫,独殿春风。菡萏轻盈,甘瓜馥郁,叶萼相重。 人生一笑难同。更余韵、都藏笑中。日助清芬,酒添风味,须与从容。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367 0 0
王安石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336 0 0
诗经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唯求物外踪。落日花边剡溪水, 晴烟竹里会稽峰。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知君炼思本清新, 季子如今德有邻。他日如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282 0 0
韩翃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