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不写晴山写雨山, 似呵明镜照烟鬟。[1] 人间万象模糊好, 风马云车便往还。[2]
521 0 0
蒋士铨
【招隐】 杖策招隐士[1],荒涂横古今[2] 。 岩穴无结构[3],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4] 。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5] 。 非必丝与竹[6],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7] 。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8] 。 踌躇足力烦[9],聊欲投吾簪[10] 。
520 0 0
左思
缥缈波明洛浦,依稀玉立湘皋。独将兰蕙入离骚。不识山中瑶草。 月照英翘楚楚,江空醉魄陶陶。犹疑颜色尚清高。一笑出门春老。
373 0 0
张炎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 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376 0 0
中华文学
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问安双树晓,求膳一僧贫。 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
535 0 0
卢纶
溪女送花随处,沙鸥避乐分行。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衣上交枝斗色,钗头比翼相双。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宾从夜归无月,千灯万火河塘。
514 0 0
张先
【短歌行】 对酒当歌[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2],去日苦多[3] 。 慨当以慷[4],幽思难忘[5]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6] 。 青青子衿[7],悠悠我心[8]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9]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0]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1]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2]?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3],枉用相存[14] 。 契阔谈讌[15],心念旧恩[16]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17],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8] 。 周公吐哺[19],天下归心。
503 0 0
曹操
瘦损东阳绿底事,离愁别恨难禁。夜长谁共拥孤衾。来时青鬓在,今已二毛侵。流水青山依旧是,兰桡往事空寻。一番风雨又春深。桃花都落尽,赢得是清阴。
370 0 0
向滈
独倚屏山把玉纤屈,并鸳枕将归期算彻。一自玉人别,瘦骨岩岩,趱过裙腰摺。【出队子】粉香一捻,不思量难弃舍。语怜檀口口咨嗟,情怨芳心心哽噎,愁压蛾眉眉暗结。【幺】\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四时饮饍强捱些,千种恩情有间隔,海洋相思无处说。【神仗儿煞】菱花半缺,合欢带绝。楚岫云迷,蓝桥月缺。银瓶沉坠,琼簪碎折。锦筝应折弦难接,骖鸾梦宁贴,修鸳简更悲切。紫砚飞香,墨浮兰麝。蘸秋毫撇代喉舌,诉离情粉笺和泪写。
348 0 0
生东吴,死丹徒。
488 0 0
佚名
春日上芳洲,经春兰杜幽。此时寻橘岸,昨日在城楼。 鹭立青枫杪,沙沈白浪头。渔家好生计,檐底系扁舟。
464 0 0
齐己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凤从池上游沧海, 鹤到辽东识旧巢。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408 0 0
刘禹锡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 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 一枰何处有亏成。
424 0 0
王安石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清论畅玄言,雅琴飞白雪。 寒云暧落景,朔风凄暮节。方欣投辖情,且驻当归别。
361 0 0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502 0 0
李商隐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手剥一层层莲衣,看江鸥在眼前飞,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②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那阶前不卷的重帘,掩护着同心③的欢恋:我又听着你的盟言,“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我心肠只是一片柔:④你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的抱搂——⑤除非是天翻——⑥但谁能想象那一天?⑦ ①本诗最初见于1925年9月9日《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内。②发表时“龙”为“红”。③日记中“同心”为“消魂”。④日记中此处无“:”。⑤日记中“——”为“;”⑥日记中“——”为“,”。⑦日记中此句为“但我不能想象那一天!”篇末署有:“九月四日沪宁道上”。 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 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 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我来到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就是一首有特色而又写得真切的爱情诗篇,它的特色不仅在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还在其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技巧。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而是选取了一个客体——“莲蓬”,作为诗人这个主体倾诉心曲的“楔子”,因莲蓬而生情,借莲蓬而把思绪渐渐铺展开来、把情感层层深入下去,这是此诗的一个特色。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在扬子江边买了一把莲蓬,在他一层层剥莲壳的时候,他的思绪被眼前江上飞旋的鸥鸟带到了远方情人那里,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更感孤苦悲痛的是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忍含着一眼悲泪”,虽有满怀的忧愁悲伤也只得忍着,没有痛苦的呐喊,也没有痛苦的流涕,诗人的感情相当节制。诗的第二节写诗人在品尝莲瓤,莲瓤的清甜象曾经有过的温存,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昔日美好快乐的时光,那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欢恋,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是一种将身体和灵魂都交予对方的爱情,诗人似乎又听到了情人那甜蜜而又坚贞的盟言,“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诗的第三节写诗人品尝莲心,莲心是苦的,但诗人说,他的心比莲心还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有情人难成眷属,诗人应该从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痛苦的因由,但诗人偏把痛苦归罪于情人,“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爱不是给诗人带来过温存和欢乐吗?现在怎么反倒成了一种罪过?实际上,诗人并未否认爱的美好和欢乐,只是事过境迁,相爱的人不在眼前,诗人思念爱人有多深切,他的痛苦也就有多深切,唯其爱得深,才会有“苦”、有“怨”;另外,他的痛苦还源自于一种担忧和顾虑,他害怕社会上种种阻梗他们结合的势力会迫使爱人退怯,从而辜负了他的一片真情和痴心,但诗人随即又说,“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对爱人爱得如此深切,即使爱人变了心、负了你,也不能责备她、猜疑她,诗人心中有的只是一片柔情,一种对爱情不渝的忠贞。诗人不能想象真会有那么一天,他们之间谁会辜负了谁,“除非是天翻——但谁能想象那一天?”诗人相信,只要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只要是心心相印的爱情,又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相爱的人在一起呢? 在这首诗里,诗人似在品尝莲蓬,其实诗人真正咀嚼品味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感。全诗以莲蓬作“楔子”,情感表现层次分明,转接自然,层层铺叙,从剥莲壳开始,思绪从眼前的景物想到远方的情人,从品尝莲瓤回味起昔日的温存,从品尝莲心联想到自己受爱情煎熬的痛苦。这期间,情感有起伏变化,也愈渐强烈,并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第四节。在诗的第一节里,诗人的感情还相当有节制,但经过层层铺叙,到这节时,诗不再以莲蓬作楔子,而是直接转入抒情,转#p#副标题#e#
徐志摩
我的一篇历史的速写《出关》在《海燕》〔2〕上一发表,就有了不少的批评,但大抵自谦为“读后感”。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作者的名声的缘故”。话是不错的。现在许多新作家的努力之作,都没有这么的受批评家注意,偶或为读者所发现,销上一二千部,便什么“名利双收”〔3〕呀,“不该回来”呀,“叽哩咕噜”呀,群起而打之,惟恐他还有活气,一定要弄到此后一声不响,这才算天下太平,文坛万岁。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中国有半个托尔斯泰没有?有半个歌德没有?”惭愧得很,实在没有。不过其实也不必这么激昂,因为从地壳凝结,渐有生物以至现在,在俄国和德国,托尔斯泰和歌德也只有各一个。 我并没有遭着这种打击和恫吓,是万分幸福的,不过这回却想破了向来对于批评都守缄默的老例,来说几句话,这也并无他意,只以为批评者有从作品来批判作者的权利,作者也有从批评来批判批评者的权利,咱们也不妨谈一谈而已。 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缩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人的阴私的。不幸我那《出关》并不合于这一流人的胃口,于是一种小报上批评道:“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4〕既然“然而又不是”,就可见并不“是在讽刺傅东华”了,这不是该从别处着眼了么?然而他因此又觉得毫无意味,一定要实在“是在讽刺傅东华”,这才尝出意味来。 这种看法的人们,是并不很少的,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殊不知阿Q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但小说里面,并无实在的某甲或某乙的么?并不是的。倘使没有,就不成为小说。纵使写的是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像。有谁相像,就是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儿,不过因为是无意中,所以也可以说是谁竟和书中的谁相像。我们的古人,是早觉得做小说要用模特儿的,记得有一部笔记,说施耐庵〔5〕——我们也姑且认为真有这作者罢——请画家画了一百零八条梁山泊上的好汉,贴在墙上,揣摩着各人的神情,写成了《水浒》。但这作者大约是文人,所以明白文人的技俩,而不知道画家的能力,以为他倒能凭空创造,用不着模特儿来作标本了。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6〕。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 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就做不得模特儿,他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氚〔7〕,《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8〕,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氚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9〕: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10〕。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11〕先生—— “……至于读了之后,留在脑海里的影子,就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真切地感觉着读者是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跟着我们的作者。要是这样,那么,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了,我相信,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的本意是不在这里的。……”(《每周文学》的《海燕读后记》) 这一来真是非同小可,许多人都“坠入孤独和悲哀去”,前面一个老子,青牛屁股后面一个作者,还有“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还有许多读者们连邱韵铎先生在内,竟一窠蜂似的涌“出关”去了。但是,倘使如此,老子就又不“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想他是会不再出关,回上海请我们吃饭,出题目征集文章,做道德五百万言的了。
366 0 0
鲁迅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羁孤忝邦牧,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永念出笼絷,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352 0 0
张九龄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52 0 0
宋濂
年来年去只艰危,春半尧山草尚衰。四海清平耆旧见, 五陵寒食小臣悲。烟销井邑隈楼槛,雪满川原泥酒卮。 拭尽贾生无限泪,一行归雁远参差。
423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