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333 0 0
王士祯
莲叶山前,戎帐宏开,轰然最称。羡铺心如水,肯教尘涴,为民乞雨,唤得天应。紫逻□锋,绿林扫影,夜户都开无犬声。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 溪头载月舟□,□□帐花旗忍送行。算浮云自在,初无著相,薰风正好,却问归程。折柳依依,憩棠□□,□□□春无尽情。趋朝去,看青冥玉钺,金辔红缨。
380 0 0
陈著
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绿油登上将,青绶亚中台。 亭障鸣笳入,风云转旆来。兰坊分杳杳,麦垄望莓莓。 月向雕弓满,莲依宝剑开。行师齐鹤列,锡马尽龙媒。 壮志征染甫,嘉招萃楚材。千寻推直干,百炼去纤埃。 间阔劳相望,欢言幸早陪。每联花下骑,几泛竹间杯。 芳讯双鱼远,流年两鬓催。何时介圭觐,携手咏康哉。
315 0 0
权德舆
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词人。 国待贤良急,君当拔擢新。佩刀成气象,行盖出风尘。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众僚宜洁白,万役但平均。 霄汉瞻佳士,泥途任此身。秋天正摇落,回首大江滨。
293 0 0
杜甫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 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302 0 0
佚名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314 0 0
诗经
凡事无论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觉。 即如这一回女子师范大学的风潮,我因为在那里担任一点钟功课,也就感到震动,而且就发了几句感慨,登在五月十二的《京报副刊》上〔2〕。自然,自己也明知道违了“和光同尘”〔3〕的古训了,但我就是这样,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 三四天之后,忽然接到一本《现代评论》〔4〕十五期,很觉得有些稀奇。这一期是新印的,第一页上目录已经整齐(初版字有参差处),就证明着至少是再版。我想:为什么这一期特别卖的多,送的多呢,莫非内容改变了么?翻开初版来,校勘下去,都一样;不过末叶的金城银行的广告已经杳然,所以一篇《女师大的学潮》〔5〕就赤条条地露出。我不是也发过议论的么?自然要看一看,原来是赞成杨荫榆校长的,和我的论调正相反。做的人是“一个女读者”。 中国原是玩意儿最多的地方,近来又刚闹过什么“琴心是否女士”〔6〕问题,我于是心血来潮,忽而想:又捣什么鬼,装什么佯了?但我即刻不再想下去,因为接着就起了别一个念头,想到近来有些人,凡是自己善于在暗中播弄鼓动的,一看见别人明白质直的言动,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动,是某党,是某系;正如偷汉的女人的丈夫,总愿意说世人全是忘八,和他相同,他心里才觉舒畅。这种思想是卑劣的;我太多心了,人们也何至于一定用裙子来做军旗。我就将我的念头打断了。 此后,风潮还是拖延着,而且展开来,于是有七个教员的宣言〔7〕发表,也登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京报》上,其中的一个是我。 这回的反响快透了,三十日发行(其实是二十九日已经发卖)的《现代评论》上,西滢先生〔8〕就在《闲话》的第一段中特地评论。但是,据说宣言是“《闲话》正要付印的时候”才在报上见到的,所以前半只论学潮,和宣言无涉。后来又做了三大段,大约是见了宣言之后,这才文思泉涌的罢,可是《闲话》付印的时间,大概总该颇有些耽误了。但后做而移在前面,也未可知。那么,足见这是一段要紧的“闲话”。 《闲话》中说,“以前我们常常听说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可是我们总不敢相信。”所以他只在宣言中摘出“最精彩的几句”,加上圈子,评为“未免偏袒一方”;而且因为“流言更加传布得厉害”,遂觉“可惜”,但他说“还是不信我们平素所很尊敬的人会暗中挑剔风潮”。这些话我觉得确有些超妙的识见。例如“流言”本是畜类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实在应该不信它。 又如一查籍贯,则即使装作公平,也容易启人疑窦,总不如“不敢相信”的好,否则同籍的人固然惮于在一张纸上宣言,而别一某籍的人也不便在暗中给同籍的人帮忙〔9〕了。这些“流言”和“听说”,当然都只配当作狗屁! 但是,西滢先生因为“未免偏袒一方”而遂叹为“可惜”,仍是引用“流言”,我却以为是“可惜”的事。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偏袒”之嫌是没有了,可是终于不免为胡涂虫。假使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白的不过是自己的阴险和卑劣。宣言中所谓“若离若合,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者,似乎也就是为此辈的手段写照。而且所谓“挑剔风潮”的“流言”,说不定就是这些伏在暗中,轻易不大露面的东西所制造的,但我自然也“没有调查详细的事实,不大知道”。可惜的是西滢先生虽说“还是不信”,却已为我辈“可惜”,足见流言之易于惑人,无怪常有人用作武器。但在我,却直到看见这《闲话》之后,才知道西滢先生们原来“常常”听到这样的流言,并且和我偶尔听到的都不对。可见流言也有种种,某种流言,大抵是奔凑到某种耳朵,写出在某种笔下的。 但在《闲话》的前半,即西滢先生还未在报上看见七个教员的宣言之前,已经比学校为“臭毛厕”,主张“人人都有扫除的义务”了。〔10〕为什么呢?一者报上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二者学生把守校门;三者有“校长不能在学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的饭店招集教员开会的奇闻”。但这所述的“臭毛厕”的情形还得修改些,因为层次有点颠倒。据宣言说,则“饭店开会”,乃在“把守校门”之前,大约西滢先生觉得不“最精彩”,所以没有摘录,或者已经写好,所以不及摘录的罢。现在我来补摘几句,并且也加些圈子,聊以效颦—— “……迨五月七日校内讲演时,学生劝校长杨荫榆先生退席后,杨先生乃于饭馆召集校员若干燕饮,继即以评议会名义,将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揭示开除,由是全校哗然,有坚拒杨先生长校之事变。……” 《闲话》里的和这事实的颠倒,从神经过敏的看起来,或者也可以认为“偏袒”的表现;但我在这里并非举证,不过聊作插话而已。其实,“偏袒”两字,因我适值选得不大堂皇,所以使人厌观,倘用别的字,便会大大的两样。况且,即使是自以为公平的批评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譬如和校长同籍贯,或是好朋友,或是换帖兄弟,或是叨过酒饭,每不免于不知不觉间有所“偏袒”。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深怪; #p#副标题#e#
298 0 0
鲁迅
见宰官身,出只手、擎他宇宙。筹边外、招徕名胜,登崇勋旧。不下莱公扶景德,又如涑水开元祐。尽从渠、干贽及吾门,归斯受。 上林苑,多花柳。祁连塞,稀刁斗。更红旗破贼,黄云栖亩。阿母瑶池枝上实,仙人太华峰头藕。泻铜盘、沆瀣入金卮,为公寿。
304 0 0
刘克庄
切断牙床镂紫金,最宜平稳玉槽深。因逢淑景开佳宴, 为出花奴奏雅音。掌底轻璁孤鹊噪,枝头干快乱蝉吟。 开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将军好用心。
344 0 0
中华文学
新官非次受,圣主宠前勋。关雪发车晚,风涛挂席闻。 海门山叠翠,湖岸郡藏云。执简从公后,髯参岂胜君。
349 0 0
马戴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325 0 0
江总
春晓于飞彩仗明。西园嘉瑞格和鸣。花王特地献双英。 并蒂轻黄宜淡淡,联芳竞秀巧盈盈。飞琼萼绿两倾城。
300 0 0
曹勋
盛德总群英,高标仰国桢。独安巡狩日,曾掩赵张名。 业就难辞宠,朝回更授兵。晓川分牧马,夜雪覆连营。 长策威殊俗,嘉谋翊圣明。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赐欢征妓乐,陪醉问公卿。 却忆经前事,翻疑得此生。分深存没感,恩在子孙荣。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岂言沈族重,但觉杀身轻。 有泪沾坟典,无家集弟兄。东西遭世难,流浪识交情。 阅古宗文举,推才慕正平。应怜守贫贱,又欲事躬耕。
卢纶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1] 那禁半霎催归雨[2] 深巷卖樱桃[3] 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4] 忍便花飘泊[5] 消得一声莺[6] 东风三月情[7]
359 0 0
纳兰性德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79 0 0
高骈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384 0 0
朱彝尊
西山高高何所如,上有古昔真人居。嵌崖巨石自成室, 其下磅礴含清虚。我来斯邑访遗迹,乃遇沈生耽载籍。 沈生为政哀茕嫠,又能索隐探灵奇。欣然向我话佳境, 与我崎岖到山顶。甘瓜剖绿出寒泉,碧瓯浮花酌春茗。 嚼瓜啜茗身清凉,汗消絺绤如迎霜。胡为空山百草花, 倏尔笾豆肆我旁。始惊知周无小大,力寡多方验斯在。 妙用腾声冠盖间,胜游恣意烟霞外。故碑石像凡几年, 云郁雨霏生绿烟。我知游此多灵仙,缥缈月中飞下天。 天风微微夕露委,松梢飕飕晓声起。凤去空遗箫管音, 星翻寥落银河水。劝君学道此时来,结茅独宿何辽哉。 斋心玄默感灵卫,必见鸾鹤相裴回。我爱崇山双剑北, 峰如人首拄天黑。群仙伛偻势奔走,状若归尊趋有德。 半岩有洞顶有池,出入灵怪潜蛟螭。我去不得昼夜思, 梦游曾信南风吹。南风吹我到林岭,故国不见秦天迥。 山花名药扑地香,月色泉声洞心冷。荫松散发逢异人, 寂寞旷然口不言。道陵公远莫能识,发短耳长谁独存。 司农惊觉忽惆怅,可惜所游俱是妄。蕴怀耿耿谁与言, 直至今来意通形神开,拥传又恨斜阳催。 一丘人境尚堪恋,何况海上金银台。
284 0 0
寻得一枝春,惊动小园花月。把酒放歌添烛,看连林争发。 从今日日有花开,野水酿春碧。旧日爱闲陶令,作江南狂客。
303 0 0
赵彦端
人谁无远别,此别意多违。正鹄虽言中,冥鸿不共飞。 玉京烟雨断,巴国梦魂归。若过严家濑,殷勤看钓矶。
行旅悲摇落,风波厌别离。客程秋草远,心事故人知。 暮鸟翻江岸,征徒起路岐。自应无定所,还似欲相随。
262 0 0
戴叔伦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