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五湖外,终是称诗人。酒后愁将别,涂中过却春。 山桥槲叶暗,水馆燕巢新。驿舫迎应远,京书寄自频。 野情随到处,公务日关身。久共趋名利,龙钟独滞秦。
391 0 0
朱庆馀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冷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441 0 0
白居易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撚弦花下呈新曲。 放拨灯前谢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 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563 0 0
刘禹锡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370 0 0
郎士元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365 0 0
蔡挺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353 0 0
中华文学
迎春避腊不肯下,欺花冻草还飘然。光填马窟盖塞外, 势压鹤巢偏殿巅。山炉瘿节万状火,墨突乾衰孤穗烟。 君披鹤氅独自立,何人解道真神仙。
360 0 0
陆龟蒙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 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
400 0 0
杜甫
原头殡御绕新茔,原下行人望哭声。 更想秋山连古木,唯应石上见君名。
293 0 0
卢纶
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精神清。 罗浮奔走外,日月无短明。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 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 君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 去矣丹霄路,向晓云冥冥。
500 0 0
司马退之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435 0 0
曾公亮
花事浅。方费化工匀染。墙角红梅开未遍。小桃才数点。 人在暮寒庭院。闲续茶经香传。酒思如冰诗思懒。雨声帘不卷。
452 0 0
黄升
隔户语春莺。才挂帘儿敛袂行。渐见凌波罗袜步,盈盈。随笑随颦百媚生。 著意听新声。尽是司空自教成。今夜酒肠还道窄,多情。莫放笼纱蜡炬明。
333 0 0
辛弃疾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425 0 0
韦应物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一从太尉房公赏, 遂使秦人传至今。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 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未必全由戛者功, 真生虚无非碗中。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 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乍向天台宿华顶, 秋宵一吟更清迥。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 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声过阴岭恐成雨, 响驻晴天将起云。坐来吟尽空江碧,却寻向者听无迹。 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392 0 0
皎然
十年不向都门道。信匹马、羞重到。玉府骖鸾犹年少。宫花头上,御炉烟底,常日朝回早。 霞觞翻手群仙笑。恨尘士人间易春老。白发愁占彤庭杳。红墙天阻,碧濠烟锁,细雨迷芳草。
晁补之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2〕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尔基是战斗的作家,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纪念者自然有人,但也许将为大多数所忘却。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3〕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4〕和作邹容〔5〕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6〕。那时留学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7〕,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两首在下面——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闻沈禹希〔8〕见杀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螭鬽羞争焰,文章总断魂。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一九○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9〕。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10〕,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11〕斗争,和“××”的×××斗争〔12〕,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13〕,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14〕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这也是和高尔基的生受崇敬,死备哀荣,截然两样的。我以为两人遭遇的所以不同,其原因乃在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而先生则排满之志虽伸,但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见《民报》第六本)〔15〕,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不久而袁世凯〔16〕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就更使先生失却实地,仅垂空文,至于今,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17〕,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18〕,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19〕,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20〕,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21〕了! 但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鑣。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22〕,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上文所引的诗两首,亦不见于《诗录》中。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23〕成册。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有三续丛书的记事,可见又将有遗著出版了,但补入先前战斗的文章与否,却无从知道。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 十月九日。 CC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刊》之一《二三事》一书。 〔2〕太炎章炳麟(1869—1936),又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他的著作汇编为《章氏丛书》(共三编)。 〔3〕《訄书》参看本卷第193页注〔21〕。〔4〕康有为参看本卷第43页注〔11〕。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后来并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里所说“驳斥康有为”,指章太炎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苏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它批驳了康有为主张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的《与南北美洲诸华裔书》。 〔5〕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于五月出版鼓吹反清的《#p#副标题#e#
323 0 0
鲁迅
素馨茉莉,向炎天、别有一般标致。淡妆绰约堪□□,导引海山大士。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云阶月地,夜深凉意如水。 客又疑这仙翁,唐玄都观里,咏桃花底。且睹樽前身见在,休管汉唐时事。坡颍归迟,机云发早,得似侬兄弟。屦来户外,但言二叟犹醉。
342 0 0
刘克庄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304 0 0
方干
昔有嵇氏子,龙章而凤姿。手挥五弦罢,聊复一樽持。 但取性淡泊,不知味醇醨.兹器不复见,家家唯玉卮。
426 0 0
皮日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