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385 0 0
李白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437 0 0
中华文学
卧云道士来相辞,相辞倏忽何所之。紫阁当春凝烟霭, 东风吹岸花枝枝。药成酒熟有时节,寒食恐失松间期。 冥鸿复见伤弓翼,高飞展转心无疑。满泻数杯酒, 狂吟几首诗。留不住,去不悲,醯鸡蜉蝣可得知。
415 0 0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368 0 0
宋之问
帘卷西风轻雨外。揖数峰横翠。楼上地行仙,压玉为醪,旋摘黄金蕊。 一觞一阕千秋岁。不愿封侯贵。长伴紫髯翁,踏月吹箫,笑咏云山里。
357 0 0
李弥逊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岩花候冬发,谷鸟作春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391 0 0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466 0 0
李清照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吕侯席上 素波笑浅流花,轻衫舞争飘霞,席上司空鬓华。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 别高宰 青山远远天台,白云隐隐萧台,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归来。 春情 双双翠舞珠歌,卿卿酒病花魔,为问风流玉娥。海棠开过,牡丹消息如何? 渔父 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秋江夜泊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题情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不重不轻证候。甘心消受,谁教你会风流?
568 0 0
徐再思
祸福从来路不遥,偶然平地上烟霄。 烟霄未稳还平地,门对孤峰占寂寥。
458 0 0
空明一朵扬州白。红紫无□色。是谁唤作水晶球。惹起高烧银烛、上元愁。 去年一捧飞来雪。不似渠千叶。狂风一蹴过秋千。憔悴玉人和泪、望婵娟。||
417 0 0
刘辰翁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398 0 0
孟郊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354 0 0
相看情未足。离觞已催促。停歌欲语眉先蹙。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怎忍听、阳关曲。扁舟后夜滩头宿。愁随烟树簇。愁随烟树簇。
432 0 0
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446 0 0
薛涛
腊雪初晴花举杯,便期携手上春台。高情唯怕酒不满, 长逝可悲花正开。晓奠莺啼残漏在,风帏燕觅旧巢来。 杜陵芳草年年绿,醉魄吟魂无复回。
461 0 0
郑谷
【君不来】 远路东西欲问谁, 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 树已胜巢人未归。
456 0 0
方干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347 0 0
刘克庄
潮涨湛芳桥。难渡兰桡。卷帘红袖莫相招。十二阑干今夜月,谁伴吹箫。 烟草接亭皋。归思迢迢。兰成老去转无聊。偏恨秋风添鬓雪。不共魂销。
343 0 0
贺铸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430 0 0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36 0 0
诸葛亮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