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347 0 0
李颀
为我殷勤卢子蒙,近来无复昔时同。懒成积疹推难动, 禅尽狂心炼到空。老爱早眠虚夜月,病妨杯酒负春风。 唯公两弟闲相访,往往潸然一望公。
423 0 0
元稹
彩翠仙衣红玉肤,轻盈年在破瓜初。霞杯醉劝刘郎赌, 云髻慵邀阿母梳。不怕寒侵缘带宝,每忧风举倩持裾。 谩图西子晨妆样,西子元来未得如。
387 0 0
中华文学
【河传】 锦里,蚕市。 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玉蝉金雀, 宝髻花簇鸣□,绣花裳。 日斜归去人难见, 青楼远,队队行云散。 不知今夜, 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452 0 0
韦庄
我的祖母之死 一 一个单纯的孩子, 过他快活的时光, 兴匆匆的,活泼泼的, 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 这四行诗是英国诗人华茨华斯(williamwordsworth)一首有名的小诗叫做“我们是七人”(weareseven)的开端,也就是他的全诗的主意。这位爱自然,爱儿童的诗人,有一次碰着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发鬈蓬松的可爱,他问她兄弟姊妹共有几人,她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一个姊妹一个哥哥,在她家里附近教堂的墓园里埋着。但她小孩的心理,却不分清生与死的界限,她每晚携着她的干点心与小盘皿,到那墓园的草地里,独自的吃,独自的唱,唱给她的在土堆里眠着的兄姊听,虽则他们静悄悄的莫有回响,她烂漫的童心却不曾感到生死间有不可思议的阻隔;所以任凭华翁多方的譬解,她只是睁着一双灵动的小眼,回答说: “可是,先生,我们还是七人。” 二 其实华翁自己的童真。也不让那小女孩的完全:他曾经说“在孩童时期,我不能相信我自己有一天也会得悄悄的躺在坟里,我的骸骨会得变成尘土。”又一次他对人说“我做孩子时最想不通的,是死的这回事将来也会得轮到我自己身上。” 孩子们天生是好奇的,他们要知道猫儿为什么要吃耗子,小弟弟从哪里变出来的,或是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但人生最重大的变端——死的现象与实在,他们也只能含糊的看过,我们不能期望一个个小孩子们都是搔头穷思的丹麦王子。他们临到丧故,往往跟着大人啼哭;但他只要眼泪一干,就会到院子里踢毽子,赶蝴蝶,就使在屋子里长眠不醒了的是他们的亲爹或亲娘,大哥或小妹,我们也不能盼望悼死的悲哀可以完全翳蚀了他们稚羊小狗似的欢欣。你如其对孩子说,你妈死了,你知道不知道——他十次里有九次只是对着你发呆;但他等到要妈叫妈,妈偏不应的时候,他的嫩颊上就会有热泪流下。但小孩天然的一种表情,往往可以给人们最深的感动。我生平最忘不了的一次电影,就是描写一个小孩爱恋已死母亲的种种天真的情景。她在园里看种花,园丁告诉她这花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长大起来。那天晚上天下大雨,她睡在床上,被雨声惊醒了,忽然想起园丁的话,她的小脑筋里就发生了绝妙的主意。她偷偷的爬出了床,走下楼梯,到书房里去拿下桌上供着的她死母的照片,一把揣在怀里,也不顾倾倒着的大雨,一直走到园里,在地上用园丁的小锄掘松了泥土,把她怀里的亲妈,谨慎的取了出来,栽在泥里,把松泥掩护着;她做完了工就蹲在那里守候——一个三四岁的女孩,穿着白色的睡衣,在深夜的暴雨里,蹲在露天的地上,专心笃意的盼望已经死去的亲娘,像花草一般,从泥土里发长出来! 三 我初次遭逢亲属的大故,是二十年前我祖父的死,那时我还不满六岁。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可怕的经验,但我追想当时的心理,我对于死的见解也不见得比华翁的那位小姑娘高明。我记得那天夜里,家里人吩咐祖父病重,他们今夜不睡了,但叫我和我的姊妹先上楼睡去,回头要我们时他们会来叫的。我们就上楼去睡了,底下就是祖父的卧房,我那时也不十分明白,只知道今夜一定有很怕的事,有火烧、强盗抢、做怕梦,一样的可怕。我也不十分睡着,只听得楼下的急步声、碗碟声、唤婢仆声、隐隐的哭泣声,不息的响音。过了半夜,他们上来把我从睡梦里抱了下去,我醒过来只听得一片的哭声,他们已经把长条香点起来,一屋子的烟,一屋子的人,围拢在床前,哭的哭,喊的喊,我也捱了过去,在人丛里偷看大床里的好祖父。忽然听说醒了醒了,哭喊声也歇了,我看见父亲爬在床里,把病父抱持在怀里,祖父倚在他的身上,双眼紧闭着,口里衔着一块黑色的药物他说话了,很轻的声音,虽则我不曾听明他说的什么话,后来知道他经过了一阵昏晕,他又醒了过来对家人说:“你们吃吓了,这算是小死。”他接着又说了好几句话,随讲音随低,呼气随微,去了,再不醒了,但我却不曾亲见最后的弥留,也许是我记不起,总之我那时早已跪在地板上,手里擎着香,跟着大众高声的哭喊了。 四 此后我在亲戚家收殓虽则看得不少,但死的实在的状况却不曾见过。我们念书人的幻想力是比较的丰富,但往往因为有了幻想力,就不管生命现象的实在,结果是书呆子,陆放翁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人生的范围是无穷的:我们少年时精力充足什么都不怕尝试,只愁没有出奇的事情做,往往抱怨这#p#副标题#e#
405 0 0
徐志摩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349 0 0
刘长卿
我爱此山头,及此三登历。紫霞旧精舍,寥落空泉石。 朝市日喧隘,云林长悄寂。犹存住寺僧,肯有归山客。
384 0 0
白居易
日落江村远,烟云度几重。问人孤驿路,驱马乱山峰。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凄凉哭途意,行处又饥凶。 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夜色草中网,秋声林外机。 渚田牛路熟,石岸客船稀。无复是乡井,鹧鸪聊自飞。 秋滩一望平,远远见山城。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 烧畬残火色,荡桨夜溪声。况是会游处,桑田小变更。
419 0 0
张祜
【弹铗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433 0 0
先秦无名氏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411 0 0
【千秋岁】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鵷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 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 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 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为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 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 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 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335 0 0
韩愈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403 0 0
吴文英
一方萧洒地,之子独深居。绕屋亲栽竹,堆床手写书。 高风翔砌鸟,暴雨失池鱼。暗识归山计,村边买鹿车。 篱疏从绿槿,檐乱任黄茅。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支遁今无骨,谁为世外交。 茧稀初上簇,醅尽未干床。尽日留蚕母,移时祭麹王。 趁泉浇竹急,候雨种莲忙。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疆。 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鹤来添口数,琴到益家资。 坏堑生鱼沫,颓檐落燕儿。空将绿蕉叶,来往寄闲诗。 夏过无担石,日高开板扉。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 鹤静共眠觉,鹭驯同钓归。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 经岁岸乌纱,读书三十车。水痕侵病竹,蛛网上衰花。 诗任传渔客,衣从递酒家。知君秋晚事,白帻刈胡麻。 寂历秋怀动,萧条夏思残。久贫空酒库,多病束鱼竿。 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梦魂无俗事,夜夜到金坛。 闭门无一事,安稳卧凉天。砌下翘饥鹤,庭阴落病蝉。 倚杉闲把易,烧朮静论玄。赖有包山客,时时寄紫泉。 病起扶灵寿,翛然强到门。与杉除败叶,为石整危根。 薜蔓任遮壁,莲茎卧枕盆。明朝有忙事,召客斫桐孙。 缓颊称无利,低眉号不能。世情都太薄,俗意就中憎。 云态不知骤,鹤情非会徵。画臣谁奉诏,来此写姜肱。
367 0 0
皮日休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398 0 0
孟郊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318 0 0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413 0 0
皎然
兰若停骖洒墨成,过河持节事分明。上林飞雁无还表,头白山僧话子卿。
295 0 0
吴伟业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373 0 0
刘禹锡
带着感动出发? 岁月浸染红尘,时间风化记忆。? 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 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翻开史书,我常常会被那些垂青史册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心随苏武?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贝加尔湖畔出发。)? 胡茄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苏武,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风追司马?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西汉大牢里出发。)? 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司马迁,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佑中华?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5月12日后的中国每一处出发。)? 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却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 (让我们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 【失分警示】? 这篇文章被判为二类卷:10分(内容)+17分(表达)+15分(发展)。就表达和发展两项考量,文章可圈可点: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选材的典雅与现代相映成趣,典雅之“心随苏武”和“风追司马”,源自所学教材;现代之“抗震抗灾”的一个个感动的片段。但问题出在哪儿?点题模糊,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就说明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上面文章每一部分的括号文字便是升格后添加的,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这里,强调一点,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刘德海)
626 0 0
小文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