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末尾的时候,西班牙的文人西万提斯做了一大部小说叫作《堂·吉诃德》②,说这位吉先生,看武侠小说看呆了,硬要去学古代的游侠,穿一身破甲,骑一匹瘦马,带一个跟丁,游来游去,想斩妖服怪,除暴安良。谁知当时已不是那么古气盎然的时候了,因此只落得闹了许多笑话,吃了许多苦头,终于上个大当,受了重伤,狼狈回来,死在家里,临死才知道自己不过一个平常人,并不是什么大侠客。 这一个古典,去年在中国曾经很被引用了一回,受到这个谥法的名人,似乎还有点很不高兴的样子。其实是,这种书呆子,乃是西班牙书呆子,向来爱讲“中庸”的中国,是不会有的。西班牙人讲恋爱,就天天到女人窗下去唱歌,信旧教,就烧杀异端,一革命,就捣烂教堂,踢出皇帝。然而我们中国的文人学子,不是总说女人先来引诱他,诸教同源,保存庙产,宣统在革命之后,还许他许多年在宫里做皇帝吗? 记得先前的报章上,发表过几个店家的小伙计,看剑侠小说入了迷,忽然要到武当山③去学道的事,这倒很和“堂·吉诃德”相像的。但此后便看不见一点后文,不知道是也做出了许多奇迹,还是不久就又回到家里去了?以“中庸”的老例推测起来,大约以回了家为合式。 这以后的中国式的“堂·吉诃德”的出现,是“青年援马团④”。不是兵,他们偏要上战场;政府要诉诸国联⑤,他们偏要自己动手;政府不准去,他们偏要去;中国现在总算有一点铁路了,他们偏要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北方是冷的,他们偏只穿件夹袄;打仗的时候,兵器是顶要紧的,他们偏只着重精神。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诃德”的了。然而究竟是中国的“堂·吉诃德”,所以他只一个,他们是一团;送他的是嘲笑,送他们的是欢呼;迎他的是诧异,而迎他们的也是欢呼;他驻扎在深山中,他们驻扎在真茹镇;他在磨坊里打风磨,他们在常州玩梳篦,又见美女,何幸如之(见十二月《申报》《自由谈》)。其苦乐之不同,有如此者,呜呼! 不错,中外古今的小说太多了,里面有“舆榇”,有“截指”⑥,有“哭秦庭”⑦,有“对天立誓”。耳濡目染,诚然也不免来抬棺材,砍指头,哭孙陵⑧,宣誓出发的。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之博士讲文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要“不用古典”⑨,现在在行为上,似乎更可以不用了。 讲二十世纪战事的小说,旧一点的有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⑩,棱的《战争》⑾,新一点的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法捷耶夫的《毁灭》,里面都没有这样的“青年团”,所以他们都实在打了仗。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二卷第一期,署名不堂。 ②西万提斯(M.deCervantes,1547~1616)通译塞万提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作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共两部,第一部发表于一六○五年;第二部发表于一六一五年。③武当山在湖北均县北,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旧小说中常把它描写成剑侠修炼的地方。 ④“青年援马团”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日军在很短时间内几乎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全部领土。十一月间日军进攻龙江等地时,黑龙江省代理主席马占山进行过抵抗,曾得到各阶层爱国人民的支持。当时上海的一些青年组织了一个“青年援马团”,要求参加东北的抗日军队,对日作战,但由于缺少坚决的斗争精神和切实的办法,特别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这个团体不久就涣散了。 ⑤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二○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解,一九四六年四月正式宣告解散。九一八事变后,它袒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九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宣称:“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⑥“舆榇”在车子上载着空棺材,表示敢死的决心。“截指”,把手指砍下,也是表示坚决的意思。据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申报》报导,“青年援马团”曾抬棺游行,并有人断指书写血书。 ⑦“哭秦庭”春秋时楚国臣子申包胥的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当伍子胥率领昊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的时候,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 ⑧孙陵孙中山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 ⑨“不用古典”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一九一七年一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第六事为“不用典”。 ⑩雷马克(E.M.Remarque,1898~1970)德国小说家。《西线无战事》是他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一九二九年出版。 ⑾棱通译雷恩(L.Renn),德国小说家。《战争》是他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一九二二年出版。 #p#副标题#e#
473 0 0
鲁迅
故园招隐客,应便笑无成。谒帝逢移国,投文值用兵。 孤松怜鹤在,疏柳恶蝉鸣。匹马迷归处,青云失曩情。 江头寒夜宿,垄上歉年耕。冠盖新人物,渔樵旧弟兄。 易生唯白发,难立是浮名。惆怅灞桥路,秋风谁入行。
425 0 0
中华文学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祀用商舞,乐备宫悬。 白璧加荐,玄纁告虔。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379 0 0
孤拙将来岂偶然,不能为漏滴青莲。一从麟笔题墙后, 常只冥心古像前。九德陶熔空有迹,六窗清净始通禅。 今朝幸捧琼瑶赠,始见玄中更有玄。
445 0 0
贯休
度岁休笼闭,身轻好羽仪。白云□是伴,沧海得因谁。 唳起遗残食,盘馀在迥枝。条风频雨去,只恐更相随。
489 0 0
曹松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 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428 0 0
李端
浓碧抟枝,柔黄衬紫,独殿春风。菡萏轻盈,甘瓜馥郁,叶萼相重。 人生一笑难同。更余韵、都藏笑中。日助清芬,酒添风味,须与从容。
362 0 0
睡起纱窗,问春信、几番风候。待去做、踏青鞋履,懒拈纤手。尘满翠微低B676叶,离愁推去来还又。把菱花、独对泪阑干,羞蓬首。 回鸾字,空怀袖。金缕曲,无心奏,记碧桃花下,夜参横斗。六幅罗裙香凝处,痕痕都是尊前酒。到如今、肠断怕回头,长门柳。
何梦桂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345 0 0
杜甫
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又隔城。 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468 0 0
李商隐
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孤根何处断,轻叶强能飞。
391 0 0
王绩
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 病中枕上谁相问,一一蝉声槐树头。
531 0 0
杜荀鹤
皓齿清歌绝代音。眼波斜处寄情深。东风吹散,云雨杳难寻。 试手罗笺花样在,唾窗茸线暗尘侵。向来多事,触绪碎人心。
456 0 0
袁去华
谁言多难后,重会喜淹留。欲话关河梦,先惊鬓发秋。 浮云空冉冉,远水自悠悠。多谢开青眼,携壶共上楼。
475 0 0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魏夫人
正火山槐夏,黛叶缃枝,荔子新摘。千里驰驱,荐仙源佳席。浪比龙睛,未输崖蜜,灿烂然红摘。满贮凋盘,纤纤素手,丹苞新擘。 梨栗粗疏,带酸橘柚,凡品多般,总羞标格。何似浓香,洗烦襟仙液。为爱真妃,再三珍重,价倾城倾国。玉骨冰肌,风流酝藉,直宜消得。
400 0 0
赵长卿
今夜雨。扫尽一番袢暑。宛似潇潇鸣远浦。短蓬何日去。 自漉床头玉醑。清兴有谁知否。反笑功名能几许。槐宫非浪语。
城外升山寺,城中望宛然。及登无半日,欲到已经年。
410 0 0
沙鹤惊鸣野雨收,大河风物飒然秋。 力微恩重谅难报,不是行人不解愁。
372 0 0
卢纶
鬻拳强谏惧威刑,退省怀惭不顾生。 双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适足见忠诚。
44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