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郡斋独酌(黄州作)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 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白羽八扎弓,髀压绿檀枪。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三千宫女侧头看, 相排踏碎双明珰。旌竿幖幖旗z8々,意气横鞭归故乡。 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 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 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 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 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谓言大义小不义, 取易卷席如探囊。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答云此山外, 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 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 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 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 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 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 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 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 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426   0  0

杜牧

“小童挡驾”

宓子章 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但是,眼界是要大起来的,终于几条腿不够了,于是一大丛;又不够了,于是赤条条。这就是“裸体运动大写真”〔2〕,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 为什么呢?宣传上有这样的文字——“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说:她们怎不回过身子儿来呢?”“一位十足严正的爸爸说:怪不得戏院对孩子们要挡驾了!” 这当然只是文学家虚拟的妙文,因为这影片是一开始就标榜着“小童挡驾”的,他们无从看见。但假使真给他们去看了,他们就会这样的质问吗?我想,也许会的。然而这质问的意思,恐怕和张生〔3〕唱的“咍,怎不回过脸儿来”完全两样,其实倒在电影中人的态度的不自然,使他觉得奇怪。中国的儿童也许比较的早熟,也许性感比较的敏,但总不至于比成年的他的“爸爸”,心地更不干净的。倘其如此,二十年后的中国社会,那可真真可怕了。但事实上大概决不至于此,所以那答话还不如改一下:“因为要使我过不了瘾,可恶极了!” 不过肯这样说的“爸爸”恐怕也未必有。他总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4〕,度了之后,便将这心硬塞在别人的腔子里,装作不是自己的,而说别人的心没有他的干净。裸体女人的都“不回过身子儿来”,其实是专为对付这一类人物的。她们难道是白痴,连“爸爸”的眼色,比他孩子的更不规矩都不知道吗? 但是,中国社会还是“爸爸”类的社会,所以做起戏来,是“妈妈”类献身,“儿子”类受谤。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踦卫国”,〔5〕要推出“女子与小人”〔6〕去搪塞的。“吾国民其何以善其后欤?” 四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申报·自由谈》。〔2〕“裸体运动大写真”一九三四年三月,上海的上海大戏院放映一部德、法、美等国裸体运动记录片《回到自然》。影院曾为此大肆宣传,此语及下面引文都是广告中的话。 〔3〕张生即张珙(君瑞),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这里引用的唱词见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4〕“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语见《中庸》十三章朱熹注。〔5〕“木兰从军”见南北朝时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诗》,诗中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出征十二年,立功还乡。“汪踦卫国”,汪踦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儿童,《礼记·檀弓》:“(鲁与齐师)战于郎,公叔禺人……与其邻重(童)汪踦往,皆死焉。”〔6〕“女子与小人”参看本卷第143页注〔4〕。 #p#副标题#e#

 441   0  0

鲁迅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