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寝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1〕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而诸侯又方并争,厚招游学之士;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复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聘辩腾说,著作云起矣。然当时足称“显学”〔2〕者,实止三家,曰道,曰儒,曰墨。 道家书据《汉书》《艺文志》所录有《伊尹》,《太公》,《辛甲》〔3〕等,今皆不传;《鬻子》《筦子》〔4〕亦后人作,故存于今者莫先于《老子》。老子〔5〕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约西历纪元前五七○),尝为守藏室之史,见周之衰,遂去,至关,为关令尹喜〔6〕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见第一篇)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7〕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儒墨二家起老氏之后,而各欲尽人力以救世乱。孔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前五五一)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年三十余,尝问礼于老聃,然祖述尧舜〔8〕,欲以治世弊,道不行,则定《诗》《书》,订《礼》《乐》,序《易》,作《春秋》〔9〕。既卒(敬王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门人又相与辑其言行而论纂之,谓之《论语》。墨子〔10〕亦鲁人,名翟,盖后于孔子百三四十年(约威烈王一至十年生),而尚夏道,兼爱尚同,非古之礼乐,亦非儒,有书七十一篇,今存者作十五卷。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时又有杨朱〔11〕,主“为我”,殆未尝著书,而其说亦盛行于战国之世。孟子名轲(前三七二生二八九卒)者,邹人,受学于子思,亦崇唐虞,说仁义,于杨墨则辞而辟之,〔12〕著书七篇曰《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如墦间乞食一段,宋吴氏(《林下偶谈》)〔13〕极推称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鶍冠子》〔14〕书晚出,皆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15〕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要疾偏死,弇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齧缺曰: 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鰌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第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p#副标题#e#
491 0 0
鲁迅
杉松何相疏,榆柳方迥屑。无人擅谈柄,一枝不敢折。 ——段成式 中庭苔藓深,吹馀鸣佛禽。至于摧折枝,凡草犹避阴。 ——张希复 僻径根从露,闲房枝任侵。一株风正好,来助碧云吟。 ——郑符 时时扫窗声,重露滴寒砌。风飐一枝遒,闲窥别生势。 ——升上人 偃盖入楼妨,盘根侵井窄。高僧独惆怅,为与澄岚隔。 ——段成式
389 0 0
中华文学
系国安危还故老。鹤书赴陇行当到。多谢不遗敦雅好。应信道。年高德劭如公少。 尊酒论文聊一笑。肯将苦语夸危了。落笔君房天下妙。环窈窕。清歌一曲渔家傲。
319 0 0
王之道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 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馀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388 0 0
崔涂
亚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337 0 0
晏敦复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392 0 0
潘阆
楼高雉堞千师垒,峰拔惊波万壑攒。山绝地维消虎踞, 水浮天险尚龙盘。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 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
419 0 0
李绅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来相国兼安蜀, 归赴朝廷已入秦。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338 0 0
杜甫
秋色满西湖,雨添新绿。一派烟光望中足。清香十里,书舸去来相逐。酒酣时听得,渔家曲。 人道似郎,郎还第六。云水相逢未谙熟。晚来风静,闲浸几枝红玉。水神应不禁,江妃浴。
五上两漫天,因师忏业缘。漫天无尽日,浮世有穷年。
427 0 0
元稹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397 0 0
王夫之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 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435 0 0
司空图
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空山几千里,幽谷第三重。 茅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因君见往事,为我谢乔松。
396 0 0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 天外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424 0 0
李商隐
亲戚多离散,三年独在城。贫居深稳卧,晚学爱闲名。 小弟有书至,异乡无地行。悲欢相并起,何处说心情。
547 0 0
姚合
凤鸾势逸九霄宽,北去南来任羽翰。朱绂两参王俭府, 绣衣三领杜林官。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
395 0 0
罗隐
七返还丹,在我先须,炼已待时。正一阳初动, 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造化争驰,虎龙交媾, 进火功夫牛斗危。曲江上,看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就养儿。辨水源清浊, 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 下手忙修犹太迟。蓬莱路,待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奈今日茫然, 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甚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 我见伤心眼泪流。不坚久,似石中迸火,水上浮沤¤ 休休,及早回头,把往日风流一笔钩。但粗衣淡饭, 随缘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限到头来,不论贫富, 著甚干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奈日推一日, 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来年。有限光阴,无涯火院, 只恐蹉跎老却贤。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这道本无情, 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不在劳神,不须苦行, 息虑忘机合自然。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
452 0 0
吕岩
水叠鸣珂树如帐,长杨春殿九门珂。 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
394 0 0
杜牧
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 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408 0 0
李贺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306 0 0
于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