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簇簇。触眼万条垂玉。小院春深窗锁绿。水沈风断续。 明月又侵楼曲。羞向枕囊拘束。只待夜深清影足。醉来花底宿。
511 0 0
程垓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437 0 0
方干
江ED42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397 0 0
吴文英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491 0 0
白居易
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朝醉暮醉雪开霁, 一枝两枝梅探春。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征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
451 0 0
郑谷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447 0 0
诗经
日日祥云瑞气连,侬家应作大神仙。笔头洒起风雷力, 剑下驱驰造化权。更无戎夷添礼乐,永教胡虏绝烽烟。 列仙功业只如此,直上三清第一天。
395 0 0
中华文学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悲哉沉眠士,宁见兹夕良。
472 0 0
元稹
阔的海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风;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象一个小孩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 天到晚老“想飞”(同名散文),总想“云游”(同名诗歌),总是以忘情而淋漓尽致、潇洒空灵的笔墨写他所向往之“飞翔”的徐志摩,竟然在这首诗中绝决然宣称: “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只巨大的纸鹞 上天去捉弄那四面八方的风;” 岂非咄咄怪事! 徐志摩在他为数并不算很多的诗文中多次描写过“飞翔”,“飞翔、飞翔、飞翔”(《雪花的快乐》),这几乎已成为他个人创作心理的某种挥之难去的深刻情结,也成为其诗歌本文中反复出现的,某种充满动感的“姿势”和“幻像”,成为一种经由个人私设象征而沟通整个人类的飞翔之梦,并上升到公共本体象征的“原型意象”。而于各种各样的飞翔中,尤为令徐志摩神往的恰恰是那种庄子“逍遥游”式的“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壮飞”!他宣称:“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 何其壮观!何其逍遥! 然而,此刻,作者竟宣称放弃所有这些壮观和逍遥,宣称无疑象征自由的“阔的海空的天”“我不需要”?!这里面,满溢着诗人理想幻灭的几许沉重?几许“浓得化不开”的悲凉? 在这里,一个天真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希望显得如此的卑微,渺小而可怜:不再是“壮飞”和“云游”的奢望,而只是“一分钟”的时间,“一点光”的明亮和“一线天”似“一条缝”的希望。作者接着以破折号强调并刻划出一幅令人终身难忘的画面:一个小孩——“小孩”当然是纯真、新鲜、生命刚开始,希望刚萌生,绝对应该拥有更多的光明,更美好的希望、更开阔的自由与更长远的生命力的“宁馨儿”——“在一间暗屋的窗前 “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 这个画面具有一种类似电影中镜头“定格”的强烈视觉效果,象明暗反差极大的黑白片镜头,感官刺激尤其强烈。“一分钟”这一时间意象,在这里同时起到了两种作用:一者,“一分钟”对应作者前面宣称的“我只要”,仿佛总算达到了如此卑微可怜、时间上仅需“一分钟”的希望;另者,“一分钟”本身作为表达客观物理时间长度的语词,势必在读者的阅读想象中,留下短促而凝固暂停的“定格”般的阅读效果。这首诗歌,明显使用了为西方“新批评派”所推崇的“反讽”的手法。在语言陈述上,深究一点的话,则是使用了“反讽”方式中主要的一种“——“夸大陈述”性的“反讽”。所谓“反讽”,就是正话反说,言在此而意在彼。所谓“夸大陈述”,则是假情假意地夸张,然而,却大言若反,暗示相反的性质。我们正应该从“反讽”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诗歌一开篇如“石破天惊逗秋雨”般先声夺人的几个“我不要”的宣称,无疑正是一种“夸大陈述”。诗人正是因为太想要“阔的海空的天”了,才会这样说,才会象一个顽强爬伏追求的小孩那样,孜孜以求“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可以说, 追求光明的的可怜、卑微而顽强执着正反衬出一片“阔的海空的天”——这“自由与光明”的象征——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这首诗歌不但在局部语言技巧上使用了“反讽”的手法,在整个诗篇总体结构安排上,也同样成功地使用了“反讽性”的“张力结构”。标题“阔的海”与最后所追求的结局,构成了“反讽性”的强烈对比效果。诗歌句子的展开和排列,从“阔的海空的天”开始,最后可怜巴巴地被挤兑成“一条缝”似的狭窄的时间的短暂的时间。作者明显有意识地在句子排列上注重视觉效果的强调,整篇诗歌呈现出“倒三角形”(B)的形状。“缝”、“光”、“钟”排成整齐而局促的一条线,“一分钟”的“钟”最后孤零零地单独成行……所有这些,都不难见出诗人独具的匠心和深刻的寓意,足以让读者想#p#副标题#e#
399 0 0
徐志摩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369 0 0
苏轼
王气销来水淼茫,岂能才与命相妨。 虚开直渎三千里,青盖何曾到洛阳。
466 0 0
温庭筠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57 0 0
李白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396 0 0
刘禹锡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537 0 0
吴潜
【减字浣溪沙】 秋水斜阳演漾金, 远山隐隐隔平林。 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 昔年风物似如今。 只无人与共登临。
422 0 0
贺铸
新凉窗户。闲对琴言语。弹到无人知得处。两袖五湖烟雨。 坐中斗转参横。珠躔碎落瑶觥。忆著故山萝月,今宵应为谁明。
360 0 0
张辑
瀑布倒银汉,诸山捧墨池,九江郡一盘棋。金额元章字,白莲陶令囗,珠玉谪仙题,信天下庐山第一。 蒋山寺 宝地华严藏,金陵古道场,传栋宇自齐梁。杨柳千严露,莲花一界香,芦苇万林霜,无日不达摩过江。 金山寺 江底龙宫近,山高宝殿高,僧老跨金鳌。问今古团圆月,朝夕喜怒涛,兴废往来潮,何处也扬州玉箫! 焦山寺 海窟常闻磬,风波不得僧,江月夜传灯。禅性水朝朝净,佛头山日日青,人立在吸江亭,看不足夕阳画屏。 甘露寺 风雨西津渡,江山北固楼,先得海门秋。手掌里金山寺,脚跟下铁瓮州,翻滚滚水东流,一线系三江夏口。 惠山寺 梅竹歧通县,伽蓝屋傍崖,泉水篆闲阶。印月曹溪派,松风雪浪斋,童子扫莓苔,怕七碗卢仝到来。 鹤林寺 石泉细,竹院深,千古记九皋禽。酌壶酒携藜仗,焚炉香拂操琴,人白发乐山林,谁更有长安那心! 灵岩寺 丹青寺,水墨图,看麋鹿走姑苏。南通越,北望吴,洞庭湖,龙也问山僧借雨。 天平寺 金色三千界,瑶台十二重,楼阁半天中。西子送吴王去,残花逐落日红,若当日在玄宗,游什么娥月宫! 虎丘寺 塔影佛留影,山形虎踞威,云锦树高低。幽鸟鸣僧舍,寒藤琐剑池。游客看山回,花上雨菩提净水。 灵隐寺 九里青松路,千家碧玉泉,佛国绮罗边。洞口山如甸,湖中水似天,空缆打鱼船,一个个呆亻章看猿。 茅山观 烟霞地,锦绣川,人不见月常圆。炉炼灵丹药,山围小洞天,是大罗仙,别觅甚蓬莱阆苑! 天台洞 玄圃山前道,红云岛外村,一壶景四时春。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长亭畔,小酌间,和泪唱阳关。人又去,酒又阑,跨雕鞍。好教人千难万难。人南去,雁北来,无一人不伤怀。香肌瘦,潘鬓改,好难睚,旅馆内愁山闷海。秋来到,渐渐凉,寒雁儿往南翔。梧桐树,叶又黄,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腰肢瘦,眉黛愁,销减了旧风流。嫌人问,对镜羞,睡来休,敢是些相思证候。 秋天净,江月开,悄悄诉情怀。休等待,双秀才,快摇开,怕酒醒冯魁觉来。 青铜镜,不敢磨,磨着后照人多。一尺水,一丈波,信人唆,那一个心肠似我! 灯相照,谩懊恼,掩泪眼鲛绡。初更罢,二鼓交,好心焦。几声儿长吁到晓。
352 0 0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385 0 0
黄卷不关兼济业,青山自保老闲身。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449 0 0
司空图
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窗扉报曙钟。日丽九门青锁闼, 雨晴双阙翠微峰。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风入禁松。 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馀润变鱼龙。
43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