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闻,时时起泉石。
442 0 0
中华文学
烝烝我后,享献惟寅。躬酌郁鬯,跪奠明神。 孝莫孝乎,配上帝亲。敬莫敬乎,教天下臣。
373 0 0
张说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412 0 0
高翥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 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 梨花落尽成秋苑。
533 0 0
李贺
【燕歌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1],寄声浮云往不还[2] 。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3],乐往哀来摧肺肝[4] 。 耿耿伏枕不能眠[5],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6], 留连顾怀不能存[7] 。
443 0 0
曹丕
绣轭香鞯夜不归,少年争惜最红枝。 东风一阵黄昏雨,又到繁华梦觉时。
416 0 0
崔涂
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
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 秋涛吞楚驿,晓月上荆门。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
499 0 0
许浑
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 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 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馀载, 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 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 秦原暗通何处见。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 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德宗按图自定计, 非关将略与庙谋。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 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 耳冷不闻胡马声。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 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愿分今日边将恩, 褒赠韩公封子孙。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
白居易
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508 0 0
皮日休
帝德方多泽,莓莓井径同。八方甘雨布,四远报年丰。 廒庾千厢在,幽流万壑通。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 畎亩人无惰,田庐岁不空。何须忧伏腊,千载贺尧风。
484 0 0
长说愁吟逆旅中,一庭深雪一窗风。眼前道路无心觅, 象外烟霞有句通。几度相留侵鼓散,频闻会宿著僧同。 高情未以干时废,属和因知兴不穷。
475 0 0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28 0 0
刘禹锡
羁游年复长,去日值秋残。草出函关白,云藏野渡寒。 鸿多霜雪重,山广道途难。心事何人识,斗牛应数看。
465 0 0
马戴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453 0 0
王炎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447 0 0
杜牧
还记得去年夏天住在北京的时候,遇见张我权君,听到他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中国人似乎都忘记了台湾〔2〕了,谁也不大提起。”他是一个台湾的青年。 我当时就像受了创痛似的,有点苦楚;但口上却道:“不。 那倒不至于的。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台湾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但正在困苦中的台湾的青年,却并不将中国的事情暂且放下。他们常希望中国革命的成功,赞助中国的改革,总想尽些力,于中国的现在和将来有所裨益,即使是自己还在做学生。 张秀哲君是我在广州才遇见的。我们谈了几回,知道他已经译成一部《劳动问题》〔3〕给中国,还希望我做一点简短的序文。我是不善于作序,也不赞成作序的;况且对于劳动问题,一无所知,尤其没有开口的资格。我所能负责说出来的,不过是张君于中日两国的文字,俱极精通,译文定必十分可靠这一点罢了。 但我这回却很愿意写几句话在这一部译本之前,只要我能够。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 我只能以这几句话表出我个人的感激。但我相信,这努力与诚意,读者也一定都会觉得的。这实在比无论什么序文都有力。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鲁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 ※ ※ ※ 〔1〕本篇最初印入《国际劳动问题》一书,原题为《〈国际劳动问题〉小引》。 〔2〕台湾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文中说的张我权,当为张我军(1902—1955),台北板桥人。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3〕张秀哲台湾省人。当时在广州岭南大学肄业,曾与人合著《毋忘台湾》一书。《劳动问题》,原名《国际劳动问题》,日本浅利顺次郎著。张秀哲的译本于一九二七年由广州国际社会问题研究社出版,署张月澄译。
385 0 0
鲁迅
乱石田中寄孤本,亭亭不住凌虚引。 欲以袈裟拂著来,一边碧玉无轻粉。
459 0 0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546 0 0
温庭筠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