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231 0 0
杜甫
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 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329 0 0
张炎
公府政多暇,思与仁智全。为山想岩穴,引水听潺湲。 轩冕迹自逸,尘俗无由牵。苍生方瞩望,讵得赋归田。
254 0 0
中华文学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1] 云鬟香雾成遥隔[2] 无语问添衣 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3] 不许愁人睡[4] 只是去年秋 如何泪欲流
247 0 0
纳兰性德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242 0 0
唐珙
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 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262 0 0
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原注去声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236 0 0
吴文英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外栏黄鹄下,中柱紫芝生。 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望君兼有月,幢盖俨层城。
219 0 0
卢纶
抱疾寒溪卧,因循草木青。相留开夏蜜,辞去见秋萤。 朔雪痕侵雍,边烽焰照泾。烟沈陇山色,西望涕交零。
339 0 0
李洞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287 0 0
白居易
家在赵邯郸,归心辄自欢。晚杯狐腋暖,春雪马毛寒。 孟月途中破,轻冰水上残。到时杨柳色,奈向故园看。
264 0 0
韩翃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 破却长安千万家。天纵秾华刳鄙吝,春教妖艳毒豪奢。 不随寒令同时放,倍种双松与辟邪。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能狂绮陌千金子, 也惑朱门万户侯。朝日照开携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319 0 0
徐夤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303 0 0
王国维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272 0 0
孟浩然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9 0 0
周敦颐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266 0 0
司马迁
油幢画戟。玉铉调春色。动阀诸郎俱第一。风流前辈敌。 玉人双鞚华睪。翠云深处消摇。有客留君东阖,时闻风下笙箫。
271 0 0
张孝祥
一生吟兴僻,方见业精微。事若终难得,乡应不易归。 乱收西日叶,双掩北风扉。合国诸卿相,皆曾着布衣。
291 0 0
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公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寻巫峡。 歌阑旋烧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騕褭,碾春焙、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261 0 0
黄庭坚
寂寥门户寡相亲,日日频来只有君。正喜琴尊长作伴, 忽携书剑远辞群。伤心柳色离亭见,fW耳蝉声故国闻。 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
326 0 0
韦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