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一一宫商在素空, 鸾鸣凤语翘梧桐。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金风声尽熏风发, 冷泛虚堂韵难歇。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390 0 0
齐己
【望夫山】 终日望夫夫不归, 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 只似当时初望时。
387 0 0
刘禹锡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289 0 0
杜甫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 功名事,山林计。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361 0 0
吴潜
报道倾城出洞房。水边疏影弄清香。风流更有小鸳鸯。 蝉鬓半含花下笑,蛾眉相映醉时妆。梦魂不到白云乡。
321 0 0
洪适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尽日望云心不系, 有时看月夜方闲。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388 0 0
元稹
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 结作同心答千里。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 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结成一衣和泪封, 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406 0 0
中华文学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 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 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 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 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 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466 0 0
刘驾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披坚执锐略西极, 昆仑月窟东崭岩。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平生流辈徒蠢蠢, 长安少年气欲尽。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欃枪荧惑不敢动, 翠蕤云旓相荡摩。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钩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临江节士安足数。
334 0 0
寂寥满地落花红,独有离人万恨中。 回首池塘更无语,手弹珠泪与春风。
415 0 0
大约人们一遇到不大看惯的东西,总不免以为他古怪。我还记得初看见西洋人的时候,就觉得他脸太白,头发太黄,眼珠太淡,鼻梁太高。虽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理由来,但总而言之:相貌不应该如此。至于对于中国人的脸,是毫无异议;即使有好丑之别,然而都不错的。 我们的古人,倒似乎并不放松自己中国人的相貌。周的孟轲就用眸子来判胸中的正不正,〔2〕汉朝还有《相人》〔3〕二十四卷。后来闹这玩艺儿的尤其多;分起来,可以说有两派罢: 一是从脸上看出他的智愚贤不肖;一是从脸上看出他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荣枯。于是天下纷纷,从此多事,许多人就都战战兢兢地研究自己的脸。我想,镜子的发明,恐怕这些人和小姐们是大有功劳的。不过近来前一派已经不大有人讲究,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捣鬼的都只是后一派了。 我一向只留心西洋人。留心的结果,又觉得他们的皮肤未免太粗;毫毛有白色的,也不好。皮上常有红点,即因为颜色太白之故,倒不如我们之黄。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使人看得栗栗危惧,也不及黄色人种的较为隐晦,也见得较为安全。总而言之:相貌还是不应该如此的。 后来,我看见西洋人所画的中国人,才知道他们对于我们的相貌也很不敬。那似乎是《天方夜谈》或者《安兑生童话》〔4〕中的插画,现在不很记得清楚了。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但这些都是满洲人连累我们的。独有两眼歪斜,张嘴露齿,却是我们自己本来的相貌。不过我那时想,其实并不尽然,外国人特地要奚落我们,所以格外形容得过度了。 但此后对于中国一部分人们的相貌,我也逐渐感到一种不满,就是他们每看见不常见的事件或华丽的女人,听到有些醉心的说话的时候,下巴总要慢慢挂下,将嘴张了开来。这实在不大雅观;仿佛精神上缺少着一样什么机件。据研究人体的学者们说,一头附着在上颚骨上,那一头附着在下颚骨上的“咬筋”,力量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幼小时候想吃核桃,必须放在门缝里将它的壳夹碎。但在成人,只要牙齿好,那咬筋一收缩,便能咬碎一个核桃。有着这么大的力量的筋,有时竟不能收住一个并不沉重的自己的下巴,虽然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倒也情有可原,但我总以为究竟不是十分体面的事。 日本的长谷川如是闲是善于做讽刺文字的。去年我见过他的一本随笔集,叫作《猫·狗·人》〔5〕;其中有一篇就说到中国人的脸。大意是初见中国人,即令人感到较之日本人或西洋人,脸上总欠缺着一点什么。久而久之,看惯了,便觉得这样已经尽够,并不缺少东西;倒是看得西洋人之流的脸上,多余着一点什么。这多余着的东西,他就给它一个不大高妙的名目:兽性。中国人的脸上没有这个,是人,则加上多余的东西,即成了下列的算式: 人+兽性=西洋人 他借了称赞中国人,贬斥西洋人,来讥刺日本人的目的,这样就达到了,自然不必再说这兽性的不见于中国人的脸上,是本来没有的呢,还是现在已经消除。如果是后来消除的,那么,是渐渐净尽而只剩了人性的呢,还是不过渐渐成了驯顺。 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人不过是人,不再夹杂着别的东西,当然再好没有了。倘不得已,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 人+家畜性=某一种人中国人的脸上真可有兽性的记号的疑案,暂且中止讨论罢。我只要说近来却在中国人所理想的古今人的脸上,看见了两种多余。一到广州,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厦门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因为电影是“艺术”,所以电影艺术家便将这两种多余加上去了。 古装的电影也可以说是好看,那好看不下于看戏;至少,决不至于有大锣大鼓将人的耳朵震聋。在“银幕”上,则有身穿不知何时何代的衣服的人物,缓慢地动作;脸正如古人一般死,因为要显得活,便只好加上些旧式戏子的昏庸。 时装人物的脸,只要见过清朝光绪年间上海的吴友如的《画报》〔6〕的,便会觉得神态非常相像。《画报》所画的大抵不是流氓拆梢〔7〕,便是妓女吃醋,所以脸相都狡猾。这精神似乎至今不变,国产影片中的人物,虽是作者以为善人杰士者,眉宇间也总带些上海洋场式的狡猾。可见不如此,是连善人杰士也做不成的。 听说,国产影片之所以多,是因为华侨欢迎,能够获利,每一新片到,老的便带了孩子去指点给他们看道:“看哪,我们的祖国的人们是这样的。”在广州似乎也受欢迎,日夜四场,我常见看客坐得满满。 广州现在也如上海一样,正在这样地修养他们的趣味。可惜电影一开演,电灯一定熄灭,我不能看见人们的下巴。 四月六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刊。 〔2〕《孟子·离娄》有如下的话:“孟子曰:存乎人者,莫#p#副标题#e#
416 0 0
鲁迅
秦时桃树满山坡,骑鹿先生降大罗。路尽溪头逢地少, 门连内里见天多。荒泉坏简朱砂暗,古塔残经篆字讹。 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
350 0 0
王建
近甸蒙尘日,南梁反正年。飘流茂陵碗,零落太官椽。 建纛非降楚,披图异录燕。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439 0 0
罗隐
剪水开头碧玉条。能令江汉客魂销。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凭将此意问妖娆。
李之仪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絜,房俎斯荐。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424 0 0
贺知章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围狐兔,丝竹罗酒炙。两府变荒凉,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虽陪彤庭臣,讵纵青冥靶。 寒空耸危阙,晓色曜修架。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 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 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夷言听未惯,越俗循犹乍。 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 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劚嵩开云扃,压颍抗风榭。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 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闲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333 0 0
韩愈
红螺香滟金茎露,清兴溢璇霄。玉盘光冷,云鬟雾湿,丹阙烟销。□□此夜,明年明月,何似今霄。西风唤我,瑶阶折桂,绮槛吹箫。 诚夫兄生子名京华儿 神州佳丽明光锦,生出玉麒麟。四筵都爱,西山眉翠,太液瞳神。他年应是,斗鸡走马,紫陌红尘。这回休更,燕秦树栗,江浦垂纶。
291 0 0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1] 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2] 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3] 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381 0 0
诗经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449 0 0
王贞白
青云玉树南薰扇。京华地、别是潇湘图展。茉莉芰荷香,拍满笙萧院。雪藕盈盈歌袅处,早已带、秋声凄怨。堪叹。把时光轻靠,冰山一片。 从古幻境如轮,问铜驼、应是多番曾见。谁把笛吹凉,总是腔新换。水枕风船空入梦,但极目、波流云远。消黯。更华林蝉咽,系人肠断。
323 0 0
陈著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