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45 0 0
皇甫松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445 0 0
王之道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289 0 0
韩愈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汉主马踪成蔓草, 法王身相示空棺。云扶踊塔青霄庳,松荫禅庭白日寒。 不见戴逵心莫展,赖将新赠比琅玕.
279 0 0
中华文学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318 0 0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
273 0 0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359 0 0
薤叶有朝露,槿枝无宿花。君今亦如此,促促生有涯。 既不逐禅僧,林下学楞伽。又不随道士,山中炼丹砂。 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 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陶陶复兀兀,吾孰知其他。 况在名利途,平生有风波。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 举目非不见,不醉欲如何。
327 0 0
白居易
浪花有意千里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 世上如侬有几人。
315 0 0
李煜
君生游侠地,感激气何高。饮尽玉壶酒,赠留金错刀。 雁关飞霰雪,鲸海落云涛。决去如征鸟,离心空自劳。
355 0 0
马戴
泛梗飘萍,入山登陆,迢递雾迥烟赊。漠漠蒹葭,依依杨柳,天涯总是愁遮。叹寂寞尘埃满眼,梦逐孤云缥缈,春潮带雨,鸥迎远溆,雁别平沙。寒食梨花素约,肠断处,对景暗伤嗟。 晚钟烟寺,晨鸡月店,征褐萧疏,破帽欹斜。忆几度、微吟马上,长啸舟中,惯踏新丰巷陌,旧酒犹香,憔悴东风自岁华。重忆少年,樱桃渐熟,松粉初黄,短楫欢呼,日日江南,烟村八九人家。
372 0 0
陈允平
花无叶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惣无,未必不如惣有。
299 0 0
相马以舆。相士以居。
337 0 0
佚名
在昔原始之民,其居群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已。声音繁变,濅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时属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郁于内,则任情而歌呼,天地变于外,则祗畏以颂祝,踊跃吟叹,时越侪辈,为众所赏,默识不忘,口耳相传,或逮后世。复有巫觋,职在通神,盛为歌舞,以祈灵贶,而赞颂之在人群,其用乃愈益广大。试察今之蛮民,虽状极狉獉,未有衣服宫室文字,而颂神抒情之什,降灵召鬼之人,大抵有焉。吕不韦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1〕(《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郑玄则谓“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诗谱序》)〔2〕虽荒古无文,并难征信,而证以今日之野人,揆之人间之心理,固当以吕氏所言,为较近于事理者矣。 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既已,余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后。诗人感物,发为歌吟,吟已感漓,其事随讫。倘将记言行,存事功,则专凭言语,大惧遗忘,故古者尝结绳而治,而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之法,今不能知;书契者,相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下系辞》)“神农氏复重之为六十四爻。”〔3〕(司马贞《补史记》)颇似为文字所由始。其文今具存于《易》〔4〕),积画成象,短长错综,变易有穷,与后之文字不相系属。故许慎复以为“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序》)。 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 许慎〔5〕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说文解字序》)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诂之事也。虞夏书契,今不可见,岣嵝禹书〔6〕,伪造不足论,商周以来,则刻于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秦汉,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意者文字初作,首必象形,触目会心,不待授受,渐而演进,则会意指事之类兴焉。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形象为本柢,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崚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连属文字,亦谓之文。而其兴盛,盖亦由巫史乎。巫以记神事,更进,则史以记人事也,然尚以上告于天;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仿佛。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7〕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8〕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巫史非诗人,其职虽止于传事,然厥初亦凭口耳,虑有愆误,则练句协音,以便记诵。文字既作,固无愆误之虞矣,而简策繁重,书削为劳,故复当俭约其文,以省物力,或因旧习,仍作韵言。今所传有黄帝《道言》〔9〕见《吕氏春秋》),《金人铭》〔10〕(《说苑》),颛顼《丹书》〔11〕(《大戴礼记》),帝喾《政语》〔12〕(《贾谊新书》),虽并出秦汉人书,不足凭信,而大抵协其音,偶其词,使读者易于上口,则殆犹古之道也。 由前言更推度之,则初始之文,殆本与语言稍异,当有藻韵,以便传诵,“直言曰言,论难曰语”〔13〕,区以别矣。然汉时已并称凡等于竹帛者为文章(《汉书》《艺文志》);后或更拓其封域,举一切可以图写,接于目睛者皆属之。梁之刘勰〔14〕,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其说汗漫,不可审理。稍隘之义,则《易》有曰,“物相杂,故曰文。”〔15〕《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可知凡所谓文,必相错综,错而不乱,亦近丽尔之象。至刘熙〔16〕云“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释名》)。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说文》又有彣字,云: “也”;“北,彣彰也”〔17〕。盖即此义。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刘勰虽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而晋宋以来,文笔之辨又甚峻。其《总术篇》即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萧绎〔18〕所诠,尤为昭晰,曰#p#副标题#e#
305 0 0
鲁迅
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马上固惭消髀肉, 幄中由羡愈头风。蹉跎岁月心仍切,迢递江山梦未通。 深荷吾宗有知己,好将刀笔为英雄。
329 0 0
罗隐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 金罍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满堂尽是忠义士, 何意得有谗谀人。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成阴结实君自取, 若问傍人那得知。
287 0 0
崔颢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402 0 0
张可久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301 0 0
咸驻目于垂螺,将应声而曳茧。岂无本事,愿吐妍辞。 答眄流席上,发水调于歌唇;色授裾边,属河东之才子。未满飞鹣之愿,已成别鹄之悲。折荷柄而愁缕无穷,翦鲛绡而泪珠难贯。因成绝唱,少相清欢。 遣情随杯酒滴郎心。不忍重开翡翠衾。封却软绡看锦水,水痕不似泪痕深。歌罢舞停,相将好去。
297 0 0
洪适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倘佯八风生。 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278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