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蹈为时背,幽怀是事兼。神仙君可致,江海我能淹。 共守庚申夜,同看乙巳占。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 与物深无竞,于生亦太廉。鸿灾因足警,鱼祸为稀潜。 笔砚秋光洗,衣巾夏藓沾。酒甔香竹院,鱼笼挂茅檐。 琴忘因抛谱,诗存为致签。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 鹤共心情慢,乌同面色黔。向阳裁白帢,终岁忆貂襜. 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溪晴多晚鹭,池废足秋蟾。 破衲虽云补,闲斋未办苫。共君还有役,竟夕得厌厌。
458 0 0
皮日休
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三点成伊犹有想, 一观如幻自忘筌。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 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
343 0 0
中华文学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382 0 0
韦应物
曲江僧向松江见,又到天台看石桥。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345 0 0
刘禹锡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381 0 0
苏轼
解后皇华并辔游。追随世好学风流。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烛,数声讴。不知白了几人头。惺忪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
334 0 0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339 0 0
王维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馀事业,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不是烦形胜,深惭畏损神。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江山城宛转,栋宇客裴回。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 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
319 0 0
杜甫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5月5日,劳动节返校第一天。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这次“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见多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寝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虽是五月天气,却已大汗淋漓,而他们的孩子脖挂耳机,两手空空,悠闲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眼见班主任老师拾起教室的纸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盖,而我们的值日生,已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刚才集会之前,我听有学生抱怨:“我们学习这么忙,还召开劳动主题演讲,太占用时间了!“ 同学们,我们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太多家庭劳动的美好。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错过了劳动,就是错过了美好的生活。试想,每逢假期,和父母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刷碗拖地洗衣服,把自己的小家打扮的干净温馨;甚至陪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干一场酣畅淋漓的农活,用劳动感知生活,在劳动中体验亲情的美妙,体验创造的快乐,该有多么美好。可是我们的假期总被辅导班填得满满荡荡。 老师们,我们以学习为名,异化了太多劳动教育课程。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漠视劳动教育。可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吗?迟到学生被罚值日打扫卫生,当劳动成了惩罚学生方式之一,学生怎不滋生厌恶劳动的心理;劳动异化为休闲娱乐课――学生的菜园参观、水果园采摘品尝、学习手工艺、植树节的班会、雷锋日的公益活动等等,都被冠以劳动教育课,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多了参观体验的轻佻,少了教育树人的厚重。 同学们,老师们,别让懒惰的病毒蔓延,人猿相揖别,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早就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懒惰是种病毒,学生是易感染人群。早先有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带了个鸡蛋到学校,放学后鸡蛋被原封带回,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孩子回答说:“外边有壳,我不知道怎么吃。”再不重视劳动教育,我们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有人常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邮件千里一日达,长桥如虹跨海湾,高速盘翻高山,昔日黄沙漫漫,而今鱼肥稻香……哪一个离得开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同学们,从今日开始,多做一些家务,勤维护校园环境,踏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学会劳动技巧,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找到生活的美与乐,让劳动成为峥嵘岁月的底色吧! 切记,青春最靓,劳动最美,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351 0 0
小文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408 0 0
李存勖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池文带月铺金簟, 莲朵含风动玉杯。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
451 0 0
写完题目,就有些踌蹰,怕空话多于本文,就是俗语之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做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以后,好像还可以写一点闲文,但已经没有力气,只得停止了。第二天一觉醒来,日报已到,拉过来一看,不觉自己摩一下头顶,惊叹道:“二十五周年的双十节!原来中华民国,已过了一世纪的四分之一了,岂不快哉!”但这“快”是迅速的意思。后来乱翻增刊,偶看见新作家的憎恶老人的文章,便如兜顶浇半瓢冷水。自己心里想:老人这东西,恐怕也真为青年所不耐的。例如我罢,性情即日见乖张,二十五年而已,却偏喜欢说一世纪的四分之一,以形容其多,真不知忙着什么;而且这摩一下头顶的手势,也实在可以说是太落伍了。 这手势,每当惊喜或感动的时候,我也已经用了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犹言“辫子究竟剪去了”,原是胜利的表示。这种心情,和现在的青年也是不能相通的。假使都会上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人,三十左右的壮年和二十上下的青年,看见了恐怕只以为珍奇,或者竟觉得有趣,但我却仍然要憎恨,愤怒,因为自己是曾经因此吃苦的人,以剪辫为一大公案的缘故。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它的。张勋来也好,段祺瑞来也好〔2〕,我真自愧远不及有些士君子的大度。 当我还是孩子时,那时的老人指教我说:剃头担上的旗竿,三百年前是挂头的。满人入关,下令拖辫,剃头人沿路拉人剃发,谁敢抗拒,便砍下头来挂在旗竿上,再去拉别的人。那时的剃发,先用水擦,再用刀刮,确是气闷的,但挂头故事却并不引起我的惊惧,因为即使我不高兴剃发,剃头人不但不来砍下我的脑袋,还从旗竿斗里摸出糖来,说剃完就可以吃,已经换了怀柔方略了。见惯者不怪,对辫子也不觉其丑,何况花样繁多,以姿态论,则辫子有松打,有紧打,辫线有三股,有散线,周围有看发(即今之“刘海”),看发有长短,长看发又可打成两条细辫子,环于顶搭之周围,顾影自怜,为美男子;以作用论,则打架时可拔,犯奸时可剪,做戏的可挂于铁竿,为父的可鞭其子女,变把戏的将头摇动,能飞舞如龙蛇,昨在路上,看见巡捕拿人,一手一个,以一捕二,倘在辛亥革命前,则一把辫子,至少十多个,为治民计,也极方便的。不幸的是所谓“海禁大开”,士人渐读洋书,因知比较,纵使不被洋人称为“猪尾”,而既不全剃,又不全留,剃掉一圈,留下一撮,打成尖辫,如慈菇芽,也未免自己觉得毫无道理,大可不必了。 我想,这是纵使生于民国的青年,一定也都知道的。清光绪中,曾有康有为者变过法,不成,作为反动,是义和团〔3〕起事,而八国联军遂入京,这年代很容易记,是恰在一千九百年,十九世纪的结末。于是满清官民,又要维新了,维新有老谱,照例是派官出洋去考察,和派学生出洋去留学。我便是那时被两江总督派赴日本的人们之中的一个,自然,排满的学说和辫子的罪状和文字狱的大略,是早经知道了一些的,而最初在实际上感到不便的,却是那辫子。 凡留学生一到日本,急于寻求的大抵是新知识。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之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我第一次所经历的是在一个忘了名目的会场上,看见一位头包白纱布,用无锡腔讲演排满的英勇的青年,不觉肃然起敬。但听下去,到得他说“我在这里骂老太婆,老太婆一定也在那里骂吴稚晖”〔4〕,听讲者一阵大笑的时候,就感到没趣,觉得留学生好像也不外乎嬉皮笑脸。“老太婆”者,指清朝的西太后〔5〕。吴稚晖在东京开会骂西太后,是眼前的事实无疑,但要说这时西太后也正在北京开会骂吴稚晖,我可不相信。讲演固然不妨夹着笑骂,但无聊的打诨,是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的。不过吴先生这时却正在和公使蔡钧大战〔6〕,名驰学界,白纱布下面,就藏着名誉的伤痕。不久,就被递解回国,路经皇城外的河边时,他跳了下去,但立刻又被捞起,押送回去了。这就是后来太炎先生和他笔战时,文中之所谓“不投大壑而投阳沟,面目上露”〔7〕。其实是日本的御沟并不狭小,但当警官护送之际,却即使并未“面目上露”,也一定要被捞起的。这笔战愈来愈凶,终至夹着毒詈,今年吴先生讥刺太炎先生受国民政府优遇时,还提起这件事,这是三十余年前的旧账,至今不忘,可见怨毒之深了。〔8〕但先生手定的《章氏丛书》内,却都不收录这些攻战的文章。先生力排清虏,而服膺于几个清儒,殆将希踪古贤,故不欲以此等文字自秽其著述——但由我看来,其实是吃亏,上当的,此种醇风,正使物能遁形,贻患千古。 剪掉辫子,也是当时一大事。太炎先生去发时,作《解辫发》,〔9〕有云——“……共和二千七百四十一年,秋七月,余年三十三矣。是时满洲政府不道,戕虐朝士,横挑强邻,戮使略贾,四维交攻。愤东胡之无状,汉族之不得职,陨涕涔涔曰,余年已立,而犹被戎狄之服,不违咫尺,弗能剪除,余之罪也。将荐绅束发,以复近古,日既不给,衣又不可得。于是曰,昔祁班孙,释隐玄,皆以明氏遗老,断发以殁。《春秋谷梁传》#p#副标题#e#
356 0 0
鲁迅
【竹】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1]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406 0 0
李贺
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远雁临空翻夕照, 残云带雨过春城。花枝入户犹含润,泉水侵阶乍有声。 虚度年华不相见,离肠怀土并关情。
306 0 0
武元衡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旧传天上千年熟,今日人间五日香。 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14 0 0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426 0 0
张衡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344 0 0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 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