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咏白萍。二年歌笑拥朱轮。翩翩却忆上林春。 剑履便应陪北阙,衤夸襦那更假西人。玉堂金殿要词臣。
314 0 0
叶梦得
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
432 0 0
李商隐
浙南分首日,谁谓别经时。路远遥相访,家贫喜见知。 不须辞不酌,更请续新诗。但得心中剑,酬恩会有期。
377 0 0
许浑
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 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
447 0 0
罗隐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426 0 0
吴文英
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396 0 0
中华文学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376 0 0
白居易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430 0 0
杜甫
浴罢华清第二汤。红棉扑粉玉肌凉。娉婷初试藕丝裳。 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水亭幽处捧霞觞。
307 0 0
陆游
为待防风饼,须添薏苡杯。 ——张贲 香然柏子后,尊泛菊花来。 ——皮日休 石耳泉能洗,垣衣雨为裁。 ——陆龟蒙 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 ——张贲 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 ——皮日休 马衔衰草卧,乌啄蠹根回。 ——陆龟蒙 雨过兰芳好,霜多桂末摧。 ——张贲 朱儿应作粉,云母讵成灰。 ——皮日休 艺可屠龙胆,家曾近燕胎。 ——陆龟蒙 墙高牵薜荔,障软撼玫瑰。 ——张贲 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研台。 ——皮日休 谁能将藁本,封与玉泉才。 ——陆龟蒙
536 0 0
皮日休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1] 争教两处消魂。[2] 相思相望不相亲,[3]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4] 药成碧海难奔。[5] 若容相访饮牛津,[6] 相对忘贫。[7]
357 0 0
纳兰性德
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挂岩远势穿松岛, 击石残声注稻畦。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358 0 0
方干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368 0 0
刘禹锡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334 0 0
佚名
积雨春来那曾晴半日,人散芳菲地。苔生翡翠衣,花滴胭脂泪,偏嫌锦鸠枝上啼。题情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自,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和靖墓林逋老仙清避俗,独向孤山住。梅花两句诗,芳草千年墓,不强如长卿封禅书。钱塘怀古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湖上九日芙蓉岸边移画船,沉醉黄花宴。山光浓似蓝,水色明如练,渔童惯听歌笑喧。曹明善北回文章故人天上来,相见同倾益。两京花柳情,八景烟云态,偏宜品题七步才。
362 0 0
任昱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344 0 0
孟浩然
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舞袖莫欺先醉去,醒来还解验金泥。
405 0 0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_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364 0 0
辛弃疾
康伯度 别一枝讨伐白话的生力军,是林语堂先生。他讨伐的不是白话的“反而难懂”〔2〕,是白话的“鲁里鲁苏”〔3〕,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要达意,只有“语录式”(白话的文言)。 林先生用白话武装了出现的时候,文言和白话的斗争早已过去了,不像刘先生那样,自己是混战中的过来人,因此也不免有感怀旧日,慨叹末流的情绪。他一闪而将宋明语录,摆在“幽默”的旗子下,原也极其自然的。 这“幽默”便是《论语》四十五期里的《一张字条的写法》,他因为要问木匠讨一点油灰,写好了一张语录体的字条,但怕别人说他“反对白话”,便改写了白话的,选体〔4〕的,桐城派〔5〕的三种,然而都很可笑,结果是差“书僮”传话,向木匠讨了油灰来。 《论语》是风行的刊物,这里省烦不抄了。总之,是:不可笑的只有语录式的一张,别的三种,全都要不得。但这四个不同的脚色,其实是都是林先生自己一个人扮出来的,一个是正生,就是“语录式”,别的三个都是小丑,自装鬼脸,自作怪相,将正生衬得一表非凡了。 但这已经并不是“幽默”,乃是“顽笑”,和市井间的在墙上画一乌龟,背上写上他的所讨厌的名字的战法,也并不两样的。不过看见的人,却往往不问是非,就嗤笑被画者。 “幽默”或“顽笑”,也都要生出结果来的,除非你心知其意,只当它“顽笑”看。 因为事实会并不如文章,例如这语录式的条子,在中国其实也并未断绝过种子。假如有工夫,不妨到上海的弄口去看一看,有时就会看见一个摊,坐着一位文人,在替男女工人写信,他所用的文章,决不如林先生所拟的条子的容易懂,然而分明是“语录式”的。这就是现在从新提起的语录派的末流,却并没有谁去涂白过他的鼻子。 这是一个具体的“幽默”。 但是,要赏识“幽默”也真难。我曾经从生理学来证明过中国打屁股之合理:假使屁股是为了排泄或坐坐而生的罢,就不必这么大,脚底要小得远,不是足够支持全身了么?我们现在早不吃人了,肉也用不着这么多。那么,可见是专供打打之用的了。有时告诉人们,大抵以为是“幽默”。但假如有被打了的人,或自己遭了打,我想,恐怕那感应就不能这样了罢。 没有法子,在大家都不适意的时候,恐怕终于是“中国没有幽默”的了。 七月十八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 〔2〕当时有人在提倡大众语时指摘白话文“难懂”,如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申报·读书问答》所载《怎样建设大众文学》一文,说白话脱离大众的生活、语言,“比古文更难懂”。〔3〕“鲁里鲁苏”林语堂在一九三三年十月一日《论语》第二十六期发表的《论语录体之用》一文中反对白话说:“吾恶白话之文,而喜文言之白,故提倡语录体。……白话文之病,噜哩噜*铡!薄玻础场⊙√濉≈改铣?合敉场段难匪*选诗文的风格和体制。 〔5〕桐城派参看本卷第327页注〔12〕。 #p#副标题#e#
342 0 0
鲁迅
青娥宛宛聚为裳,乌鹊桥成别恨长。 惆怅梧桐非旧影,不悲鸿雁暂随阳。
356 0 0
刘商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