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
449 0 0
褚人获
南楚西秦远,名迟别岁深。欲归难遂去,闲忆自成吟。 雷电闲倾雨,猿猱斗堕林。眠云机尚在,未忍负初心。
406 0 0
中华文学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440 0 0
薛道衡
榆儿复榆妇,造屋兼造车。十七八九夜,还书复借书。
393 0 0
命驾访嵇,泛舟思戴,此兴甚浓。料情侔杨惲,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莫讶群芳淹速异,到时序推排元自同。休怅望,任春来桃李,秋后芙容。 因嗟锦城四载,漫赢得、齿豁头童。叹里门密迩,易成间阔,诗筒频寄,难续新工。我已怀归今得请,念此地迟回谁似公。经济手,看鸾台凤阁,晚节收功。
379 0 0
世界社诸先生: 十三日信收到。前一函大约也收到的,因为久病,搁下了。 所问的事,只能写几句空话塞责,因为实在没法子。我的病其实是不会全愈的,这几天正在吐血,医生连话也不准讲,想一点事就头晕,但大约也未必死。 此复,即请 暑安。 鲁迅十五日。 答问 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2〕的。赞成的时候也早得很,怕有二十来年了罢〔3〕,但理由却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一,是因为可以由此联合世界上的一切人——尤其是被压迫的人们;二,是为了自己的本行,以为它可以互相绍介文学;三,是因为见了几个世界语家,都超乎口是心非的利己主义者之上。 后来没有深想下去了,所以现在的意见也不过这一点。我是常常如此的:我说这好,但说不出一大篇它所以好的道理来。然而确然如此,它究竟会证明我的判断并不错。八月十五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上海《世界》月刊第四卷第九、十期合刊。鲁迅复信以手迹制版刊出;答问载同期“中国作者对于世界语的意见”专栏。均无标题。 世界社,上海世界语者协会所属《世界》月刊社的简称。该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创刊于上海,叶籁士、胡绳编辑。一九三六年,国际革命世界语作家协会写信给上海世界语者协会,要求就世界语问题征询中国作家的意见。世界社为此写信给鲁迅和其他作家,本篇即鲁迅所作的答复。 〔2〕世界语指波兰柴门霍夫(L.Zamenhof,1859—1917)所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Esperanto),一八八七年公布。〔3〕鲁迅最早赞成世界语的文章,参看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的《渡河与引路》(后收入《集外集》)。
346 0 0
鲁迅
春涨一篙绿,江阔暮涛寒。龙骧万斛飞举,鲸饮酒杯宽。醉倚柁楼清啸,目送孤鸿杳霭,景意与俱闲。恍若驭风去,蓬岛旧家山。 记吾庐,环翠竹,拱苍官。碧云信杳,谁为日日报平安。桂棹桃溪归后,流水落红香寂。春事想阑珊。赖有锦囊句,写向此中看。
392 0 0
杨冠卿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33 0 0
苏洵
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
492 0 0
苏颋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 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涧底松摇千尺雨, 庭中竹撼一窗秋。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424 0 0
杜荀鹤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 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385 0 0
李颀
林乌遥岸鸣,早知东方曙。波上风雨歇,舟人叫将去。 苍苍前洲日,的的回沙鹭。水气清晓阴,滩声隐川雾。 旧山劳魂想,忆人阻洄溯。信宿千里馀,佳期曷由遇。 前程入楚乡,弭棹问维扬。但见土音异,始知程路长。 寥寥晚空静,漫漫风淮凉。云景信可美,风潮殊未央。 故人江皋上,永日念容光。中路枉尺书,谓余琼树芳。 深期结晤语,竟夕恨相望。冀愿崇朝霁,吾其一苇航。
345 0 0
山北饶朽木,山南多枯枝。枯枝作采薪,爨室私自知。 诘朝砺斧寻,视暮行歌归。先雪隐薜荔,迎暄卧茅茨。 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终年登险阻,不复忧安危。 荡漾与神游,莫知是与非。
储光羲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 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 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405 0 0
韩愈
畴昔丹墀与凤池,即今相见两相悲。 朱崖云梦三千里,欲别俱为恸哭时。
457 0 0
贾至
【和鲁迅《自嘲》】 常思华盖无能求,坚壁六方尽碰头。 敢到政坛称霸王?唯逞学海梦风流。 可怜局促如家犬,不比奔腾做野牛。 因欲修禅齐众生,空空色色度春秋。
553 0 0
陈前勇
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 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401 0 0
王之道
【赠王桂阳】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1] 。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2] 。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3] 。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4] 。
516 0 0
吴均
邻井双梧上,一蝉鸣隔墙。依稀旧林日,撩乱绕山堂。 难嘿吟风口,终清饮露肠。老僧加护物,应任噪残阳。
442 0 0
齐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