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 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故人金华省,肃穆秉天机。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
347 0 0
中华文学
高甃绝行尘,开帘似有春。风倾竹上雪,山对酒边人。 步暖先逢日,书空远见邻。还同内斋暇,登赏及诸姻。
332 0 0
卢纶
梦中朝上日,阙下拜天颜。仿佛瞻王母,分明献玉环。 灵姿趋甲帐,悟道契玄关。似见霜姿白,如看月彩弯。 霓裳归物外,凤历晓人寰。仙圣非相远,昭昭寤寐间。
335 0 0
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315 0 0
顾况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343 0 0
东方朔
松格一何高,何人号乳毛。霜天寓直夜,愧尔伴闲曹。
513 0 0
郑谷
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大业永开泰,臣道日光辉。 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汉章题楚剑,郑武袭缁衣。 理识当朝远,文华振古希。风云神契合,舟楫道心微。 庙堂喜容与,时物递芳菲。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礼闱。 昔陪鹓鹭后,今望鹍鹏飞。徒御清风颂,巴歌聊自挥。
425 0 0
沈佺期
一别云阳宅,深愁度岁华。翠浓春槛柳,红满夜庭花。 鸟影垂纤竹,鱼行践浅沙。聊当因寤寐,归思浩无涯。
423 0 0
张祜
【论诗绝句】[1] 仿元遗山论诗[2] 不相菲薄不相师,[3] 公道持论我最知;[4] 一代正宗才力薄,[5] 望溪文集阮亭诗。[6]
428 0 0
袁枚
雨滑危梁性命愁,差池一步一生休。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
378 0 0
元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417 0 0
谢朓
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竹宇分朱阁,桐花间绿杨。 蹉跎看鬓色,留滞惜年芳。欲问羁愁发,秦关道路长。
367 0 0
金殿晨趋玉佩苍。君才久合侍龙章。花砖学士紫薇郎。 小试一麾行促诏,暂留千骑且飞觞。夜堂歌暖借春光。
467 0 0
管鉴
蜀郡路漫漫,梁州过七盘。二人来信宿,一县醉衣冠。 谿逼春衫冷,林交宴席寒。西南如喷酒,遥向雨中看。
325 0 0
岑参
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火帝动炉销剑戟, 风师吹雨洗乾坤。左牵犬马诚难测,右袒簪缨最负恩。 丹笔不知谁定罪,莫留遗迹怨神孙。 金虎挻灾不复论,构成狂猘犯车尘。御衣空惜侍中血, 国玺几危皇后身。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 黄旗紫气今仍旧,免使老臣攀画轮。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显负旧恩归乱主, 难教新国用轻刑。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坐看包藏负国恩,无才不得预经纶。袁安坠睫寻忧汉, 贾谊濡毫但过秦。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397 0 0
韩偓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361 0 0
孟郊
时菊碎榛丛,地僻柴门静。谁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 天地一蘧庐,梦事慵思省。若个知余懒是真,心已如灰冷。
340 0 0
向子諲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楚歌B278发,山川都姓刘矣。 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飞花髓。霸业休休难不逝,英气乌江流水。古庙颓垣,斜阳老树,遗恨鸦声里。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
371 0 0
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但我们走到交际场中去,就往往可以看见这样的事实,是两位胖胖的先生,彼此弯腰拱手,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扳谈—— “贵姓?……” “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 “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贵处是……?” “就是上海……” “哦哦,那好极了,这真是……” 谁觉得奇怪呢?但若写在小说里,人们可就会另眼相看了,恐怕大概要被算作讽刺。有好些直写事实的作者,就这样的被蒙上了“讽刺家”——很难说是好是坏——的头衔。例如在中国,则《金瓶梅》写蔡御史的自谦和恭维西门庆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军之高致矣!”还有《儒林外史》写范举人因为守孝,连象牙筷也不肯用,但吃饭时,他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和这相似的情形是现在还可以遇见的;在外国,则如近来已被中国读者所注意了的果戈理的作品,他那《外套》〔2〕(韦素园译,在《未名丛刊》中)里的大小官吏,《鼻子》〔3〕(许遐译,在《译文》中)里的绅士,医生,闲人们之类的典型,是虽在中国的现在,也还可以遇见的。这分明是事实,而且是很广泛的事实,但我们皆谓之讽刺。 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如曾经施粥赈饥之类,却不是全般。“高雅高雅”,他其实何尝不知道有些肉麻,不过他又知道说过就完,“本传”里决不会有,于是也就放心的“高雅”下去。如果有人记了下来,不给它消灭,他可要不高兴了。于是乎挖空心思的来一个反攻,说这些乃是“讽刺”,向作者抹一脸泥,来掩藏自己的真相。但我们也每不免来不及思索,跟着说,“这些乃是讽刺呀!”上当真可是不浅得很。 同一例子的还有所谓“骂人”。假如你到四马路去,看见雉妓在拖住人,倘大声说:“野鸡在拉客”,那就会被她骂你是“骂人”。骂人是恶德,于是你先就被判定在坏的一方面了;你坏,对方可就好。但事实呢,却的确是“野鸡在拉客”,不过只可心里知道,说不得,在万不得已时,也只能说“姑娘勒浪〔4〕做生意”,恰如对于那些弯腰拱手之辈,做起文章来,是要改作“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的。——这才不是骂人,这才不是讽刺。 其实,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 三月十六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敖。 〔2〕《外套》中篇小说,韦素园译,《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六年九月出版。 〔3〕《鼻子》中篇小说,鲁迅译,最初发表于《译文》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四年九月),署名许遐。后收入《译丛补》。〔4〕勒浪上海方言,“在”的意思。 #p#副标题#e#
321 0 0
鲁迅
醉来玉树倚风前。兴吟鞭。指青帘。乌帽低昂,摇兀似乘船。傍路谁家妆束巧,斜映日,半窥帘。 寻欢端合趁芳年。对昆鸟弦。且陶然。纸上从渠,刘蹶与嬴颠。漠漠绿阴春复夏,多少事,总悬天。
379 0 0
黄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