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322 0 0
刘攽
吹台山上彩烟凝,日落云收叠翠屏。 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333 0 0
中华文学
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舟不系,忽去鸟无踪。 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349 0 0
白居易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午枕梦初回,远柳蝉声杳。 藓井出冰泉,洗沦烦襟了。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
605 0 0
晁补之
――在复兴中学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的演讲稿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2019年5月13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引起了全国上下轰动。它强有力地说明了“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成为过去式,新中国已经走在强国复兴的大道上”。 面对强大的祖国,我们确实有理由傲骄。但正如冰心所说:“青年人,只是回顾么?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在兴奋之余,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中华复兴,理应驰而不息。 纵观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与劳动息息相关。燧人氏钻木取火,鲁班发明锯子,毕�N发明活字印刷,蔡伦发明造纸,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劳动改变了民生,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少人却对我国的未来表示出担忧。这是杞人忧天吗?当然不是。让我们看看眼前的事实吧,城区学生葱和大蒜不分倒也可以理解,因为城市寸土寸金,没给他们提供亲身耕作的土壤。但即便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子,他们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寒门也养“富二代”现象并不少见。 也许部分家长会说:“孩子学习那么忙,劳动就交给我们吧”;也许不少学子也会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未来由人工智能完成就好”。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清代魏源说过,“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实践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没有劳动与生活的应用,书本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人工智能只是科技的载体,人是其中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进步。 因此,在今天的演讲活动中,我想向同学们以下倡议: 一是要树立“我以劳动为美”的观念。“士农工商”,农工在四种职业中有着自己的重要位置。可是现在不少人却总认为“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认为不能为官就要行商,当农民与工人总是不体面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毕业回家啃老,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工厂却闹起了人才荒。“一屋不少,何以扫天下”,殊不知,古长城、兵马俑、故宫角楼……无一不是农工的杰作,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二是要多点研学旅行少点闭门修书。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文件,学校也倡议组织大家参加了一些研学旅行活动。这样的机关大家一定要珍惜,并让自己投身其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必须得有诗和远方。 三是要拒绝“佛系”多点“斜杠”。“佛系”青年不拿不抢不求输赢,我不赞成;“斜杠”青年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我很推崇。但现在不少青年人喜欢“葛优躺”,劲吹“佛系风”,殊不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理应让自己的生活多点体验多点实践。技多不压身,毛泽东不仅是书法家、诗人,还是新中国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不争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大国呼唤工匠精神,中华复兴理当驰而不息。为着后来的回忆,在座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小心着意地描写现在的图画吧。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310 0 0
小文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373 0 0
朱庆馀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 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击鼓送寒来。 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 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 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
298 0 0
张说
羡尔无知野性真,乱搔蓬发笑看人。 闲冲暮雨骑牛去,肯问中兴社稷臣。
340 0 0
韦庄
宦情本淡薄,年貌又老丑。紫绶与金章,于予亦何有。 有时独隐几,答然无所偶。卧枕一卷书,起尝一杯酒。 书将引昏睡,酒用扶衰朽。客到忽已酣,脱巾坐搔首。 疏顽倚老病,容恕惭交友。忽思庄生言,亦拟鞭其后。
355 0 0
茂先实王佐,仲举信时英。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珪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九派期方越,千钧或所轻。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遄迈嗟于役,离忧空自情。 饰簪陪早岁,接壤厕专城。旷别心弥轸,宏观义转倾。 徒然恨饥渴,况乃讽瑶琼。
282 0 0
鲸海波澄,棠阴日永,正宜坐啸雍容。岁丰民乐,无讼到庭中。试数循良自古,龚黄外、谁可追踪。那堪更,恩均髦寿,良会此宵同。 璇穹。占瑞处,荧煌五马,璀璨群公。盛笙歌罗绮,共引髯翁。只恐芝泥趣召,双旌展、猎猎飞红。须知道,君王渴见,名久在屏风。
315 0 0
——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起应〔2〕兄: 前天收到《文学月报》第四期,看了一下。我所觉得不足的,并非因为它不及别种杂志的五花八门,乃是总还不能比先前充实。但这回提出了几位新的作家来,是极好的,作品的好坏我且不论,最近几年的刊物上,倘不是姓名曾经排印过了的作家,就很有不能登载的趋势,这么下去,新的作者要没有发表作品的机会了。现在打破了这局面,虽然不过是一种月刊的一期,但究竟也扫去一些沉闷,所以我以为是一种好事情。但是,我对于芸生先生的一篇诗〔3〕,却非常失望。这诗,一目了然,是看了前一期的别德纳衣的讽刺诗〔4〕而作的。然而我们来比一比罢,别德纳衣的诗虽然自认为“恶毒”,但其中最甚的也不过是笑骂。这诗怎么样?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例如罢,开首就是对于姓的开玩笑〔5〕。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譬如“铁血”,“病鹃”之类,固不妨由此开一点小玩笑。但姓氏籍贯,却不能决定本人的功罪,因为这是从上代传下来的,不能由他自主。我说这话还在四年之前,当时曾有人评我为“封建余孽”,其实是捧住了这样的题材,欣欣然自以为得计者,倒是十分“封建的”的。不过这种风气,近几年颇少见了,不料现在竟又复活起来,这确不能不说是一个退步。 尤其不堪的是结末的辱骂。现在有些作品,往往并非必要而偏在对话里写上许多骂语去,好像以为非此便不是无产者作品,骂詈愈多,就愈是无产者作品似的。其实好的工农之中,并不随口骂人的多得很,作者不应该将上海流氓的行为,涂在他们身上的。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使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中,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的闹得不可开交。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如果一味鼓噪,已是《三国志演义》式战法,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 接着又是什么“剖西瓜”〔6〕之类的恐吓,这也是极不对的,我想。无产者的革命,乃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灭阶级,并非因为要杀人,即使是正面的敌人,倘不死于战场,就有大众的裁判,决不是一个诗人所能提笔判定生死的。现在虽然很有什么“杀人放火”的传闻,但这只是一种诬陷。中国的报纸上看不出实话,然而只要一看别国的例子也就可以恍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7〕(虽然没有成功),并没有乱杀人;俄国不是连皇帝的宫殿都没有烧掉么?而我们的作者,却将革命的工农用笔涂成一个吓人的鬼脸,由我看来,真是卤莽之极了。 自然,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应用,而且更加厉害。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 不过我并非主张要对敌人陪笑脸,三鞠躬。我只是说,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8〕,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刚才想到了以上的一些,便写出寄上,也许于编辑上可供参考。总之,我是极希望此后的《文学月报》上不再有那样的作品的。 专此布达,并问 好。 鲁迅。十二月十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文学月报》第一卷第五、六号合刊。 〔2〕起应即周扬,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左联”领导成员之一。当时主编《文学月报》。 〔3〕芸生原名邱九如,浙江宁波人。他的诗《汉奸的供状》,载《文学月报》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意在讽刺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的反动言论,但是其中有鲁迅在本文中所指出的严重缺点和错误。 〔4〕别德纳衣的讽刺诗指讽刺托洛茨基的长诗《没工夫唾骂》(瞿秋白译,载一九三二年十月《文学月报》第一卷第三期)。〔5〕对于姓的开玩笑原诗开头是:“现在我来写汉奸的供状。据说他也姓胡,可不叫立夫”。按胡立夫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日军侵占上海闸北时的著名汉奸。 〔6〕“剖西瓜”原诗中有这样的话:“当心,你的脑袋一下就要变做剖开的西瓜!” 〔7〕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即德国十一月革命。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德国无产阶级、农民和人民大众在一定程度上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和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后,在社会民主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失败。 〔8〕“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见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喜,原作嬉。 #p#副标题#e#
鲁迅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李白
寒灰飞玉琯,汤井驻金舆。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 门旗堑复磴,殿幕裹通渠。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 地幽天赏洽,酒乐御筵初。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
345 0 0
【赠友人】 脱去官衣一身轻, 逍遥自在任君行。 故人约我游五岳, 欣然牵手云雾中! 2007.07.06.
410 0 0
张立新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413 0 0
皮日休
秋到双溪溪上树。叶叶凉声,未省来何许。尽拓溪楼窗与户。倚阑清夜窥河鼓。 那得吟朋同此住。独对秋芳,欲寄花无处。杖履相从曾有语。未来先自愁君去。
帝乡群侣杳难寻,独立沧洲岁暮心。 野鹤栖飞无远近,稻粱多处是恩深。
李群玉
营营是与非,前乐后还悲。今世已如此,他生愿似师。 禅房空旦暮,画壁半陈隋。绕径苍苔迹,幽人来是谁。
394 0 0
姚合
汉阳无远寺,见说过汾城。云雨经春客,江山几日程。 终随鸥鸟去,只在海潮生。前路逢渔父,多愁问姓名。
365 0 0
雍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