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378 0 0
夏竦
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 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
362 0 0
王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314 0 0
佚名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 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350 0 0
戴叔伦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然而如果不扮,还成艺术么?譬如说,中国的固有文化是科举制度,外加捐班〔2〕之类。当初说这太不像民权,不合时代潮流,于是扮成了中华民国。然而这民国年久失修,连招牌都已经剥落殆尽,仿佛花旦脸上的脂粉。同时,老实的民众真个要起政权来了,竟想革掉科甲出身和捐班出身的参政权。这对于民族是不忠,对于祖宗是不孝,实属反动之至。现在早已回到恢复固有文化的“时代潮流”,那能放任这种不忠不孝。因此,更不能不重新扮过一次〔3〕,草案〔4〕如下:第一,谁有代表国民的资格,须由考试决定。第二,考出了举人之后,再来挑选一次,此之谓选(动词)举人;而被挑选的举人,自然是被选举人了。照文法而论,这样的国民大会的选举人,应称为“选举人者”,而被选举人,应称为“被选之举人”。但是,如果不扮,还成艺术么?因此,他们得扮成宪政国家〔5〕的选举的人和被选举人,虽则实质上还是秀才和举人。这草案的深意就在这里:叫民众看见是民权,而民族祖宗看见是忠孝——忠于固有科举的民族,孝于制定科举的祖宗。此外,像上海已经实现的民权,是纳税的方有权选举和被选,使偌大上海只剩四千四百六十五个大市民。〔6〕这虽是捐班——有钱的为主,然而他们一定会考中举人,甚至不补考也会赐同进士出身〔7〕的,因为洋大人膝下的榜样,理应遵照,何况这也并不是一面违背固有文化,一面又扮得很像宪政民权呢?此其一。 其二,一面交涉,一面抵抗〔8〕:从这一方面看过去是抵抗,从那一面看过来其实是交涉。其三,一面做实业家,银行家,一面自称“小贫〔9〕而已”。其四,一面日货销路复旺,一面对人说是“国货年”〔10〕……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大都是扮演得十分巧妙,两面光滑的。 呵,中国真是个最艺术的国家,最中庸的民族。 然而小百姓还要不满意,呜呼,君子之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11〕! 三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捐班指不经科举考试,而用钱财换得官职或做官的资格。 清代曾明定价格,实行直接用银钱捐官的制度。 〔3〕重新扮过一次指一九三三年春蒋介石提出“制定宪法草案”和“召开国民大会”。一九三一年五月国民党政府曾开过一次“国民会议”,公布过所谓“训政时期约法”,所以这里说“重新扮过一次”。 〔4〕草案指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国民党政府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拟定的关于“国民大会组织”的草案。其中第三条规定:“中华民国之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选举代表权,年满三十岁经考试及格者,有被选举代表权。” 〔5〕宪政国家孙中山在所著《建国大纲》中,划分“建国”程序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主张到宪政时期召开国民大会,颁布宪法,成立民选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曾长期利用“军政”、“训政”的说法,作为实行反革命专政和剥夺人民自由的借口;一九三三年,他们声称要“结束训政”、准备实施宪政,但实际上只是企图用以掩饰和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6〕上海只剩四千四百六十五个大市民这里说的上海,指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自一九二八年起,准许由“高等华人”组织的“纳税华人会”选举华人董事三人(一九三○年起增至五人)、华人委员六人参加租界的行政机关工部局。“纳税华人会”章程规定有下列资格的可为会员并有选举权:一、所执产业地价在五百两(按指银两)以上者;二、每年纳房捐或地捐十两以上者;三、每年付房租在五百两以上而付捐者(按上海公共租界规定出租房产的房捐,由租用者负担)。有下列资格并住公共租界五年以上者,可以被选为“纳税华人会”代表大会代表及被推选为工部局的华人董事、华人委员:一、年付房地各捐在五十两以上;二、年付房租一千二百两以上而付捐者。本文所说的“四千四百六十五个大市民”,是指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七日“纳税华人会”市民组举行第十二届选举时,按上述条件统计的会员数,其中有选举权者二千一百七十五人,有被选举权者二千二百九十人。 〔7〕赐同进士出身明、清科举制度规定,举人经会试考中后又经殿试考中的,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8〕一面交涉,一面抵抗一二八战事后,蒋介石、汪精卫曾以“一面交涉,一面抵抗”为饰词,掩盖他们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勾结、执行不抵抗政策的真相。如一九三二年二月,汪精卫在徐州演讲中谈中日外交问题时,便说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并解释说“因为不能战,所以抵抗;因为不能和,所以交涉,是以抵抗和交涉并行。”〔9〕“小贫”这个词见于孙中山所著《三民主义》一书中《民生主义》第二讲:“#p#副标题#e#
341 0 0
鲁迅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张泌
【琐窗寒】 暗柳啼鸦, 单衣伫立, 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 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 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瞑宿, 风灯零乱, 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 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 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西、桃李自春, 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 待客携尊俎。
389 0 0
周邦彦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353 0 0
王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关于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张是“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泛黄的《黄帝内经》。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一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内经》。但因繁体字难辨难认,我读起来未免磕磕绊绊。只约略记得其中有“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之类的语句。 记得有一天,家父与他的高足共同探讨《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句子:“形劳而不倦。”那位叔叔认为:“既然形劳,当然就会倦。形劳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家父解释道:“形劳而不倦,可以理解为形劳神不倦。也就是说,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不觉疲倦。比如,一个老农民下地劳动了整整一天,他可能会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内心是舒畅的,这不就是形劳神不倦吗?”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了那个繁体的“?”字。他说:“?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整个字的含义是: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我听着,心,一下子回到了“形劳而不倦”上。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因为心里揣着这些与“劳”相关的美妙故事,我对劳动充满了天然的好感。我会在我家平房前开辟出两分田来种花种菜;我会在暑假里随表姐一道顶着烈日拔草捉虫;我会迎着闺蜜异样的眼光跟舅母苦学踩缝纫机;我会对学校清运垃圾的老人坦然喊一声“爷爷好”…… 我享受劳动,我高看劳动。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我听了,忍不住暗自叹服点头。是的,当体力劳动被同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我庆幸来自《内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季节风怎样吹拂,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燥、不庸懦、不愚钝。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这是达・芬奇的妙语。在匆遽的一日与漫长的一生之间,惰,无时不在伺机而动,它要侵我心、撼我本;而劳,无疑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强心固本汤”。 在演讲结束之前,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吧―― 天地之间,有个寺院。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入得院内,见到一老禅师正吃力地弯腰翻晒蘑菇。那禅师已是耄耋之年,行动迟滞,咳声连连。旅人看了,不由心生恻隐,便上前去问道:“师父,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翻晒蘑菇?”老禅师闻听此言,微微一笑道:“因为,蘑菇在亲自等我。” 同学们,让我们像那个老禅师一样,在苦中藏甘的“劳”字中安妥自己的灵魂吧!让复兴中学的每一位学子都会说: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386 0 0
小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336 0 0
韩愈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媸。 生平勤皂枥,剉秣不告疲。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掩骼著春令,兹焉适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372 0 0
柳宗元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528 0 0
李清照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388 0 0
中华文学
不得先生信,空怀汗漫秋。月华离鹤背,日影上鳌头。 欲学孤云去,其如重骨留。槎程在何处,人世屡荒丘。
428 0 0
齐己
冰花炯炯。记那回占断,春风鳌顶。独抱寒香,得意西湖酒初醒。为问玉堂富贵,争得似、山中深靓。向岁晚,竹翠松苍,闲伴一枝冷。 南浦,水万顷。想月湿断矶,云弄疏影。粉英落尽。孤鹤长鸣夜方永。将见青青似豆,又迤逦、传黄风景。听报道、催去也,再调玉鼎。
赵以夫
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
326 0 0
搢绅奔避复沦亡,消息春来到水乡。 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
578 0 0
郑谷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451 0 0
卢纶
知几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题情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迄逗我许多时。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慷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风。慷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帏冷篆香。向前搂定可赠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425 0 0
白朴
春日迟迟,柳丝金淡东风软。绿娇红浅。帘幕飞新燕。 玉帐优游,赢得花间宴。香尘远。暂停歌扇。□醉深深院。
33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