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14 0 0
苏辙
荒寺雨微微,空堂独掩扉。高吟多忤俗,此貌若为饥。 旅梦遭鸿唤,家山被贼围。空馀老莱子,相见独依依。
386 0 0
贯休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遥想白云里,采苓春日迟。溪花藏石径,岩翠带茅茨。 九转莫飞去,三回良在兹。还嗤茂陵客,贫病老明时。
324 0 0
钱起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364 0 0
王贞白
试看何时有,元来总是空。丹砂只在酒杯中。看取乃公双颊、照人红。 花外庄周蝶,松间御寇风。古人漫尔说西东。何似自家识取、卖油翁。
417 0 0
朱敦儒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289 0 0
李白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329 0 0
王维
匹马宜春路,萧条背馆心。涧花寒夕雨,潭水黑朝林。 野市鱼盐隘,江村竹苇深。子规何处发,青树满高岑。
277 0 0
中华文学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78 0 0
杜甫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365 0 0
苏轼
舟小回仍数,楼危凭亦频。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 绛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
377 0 0
李商隐
三十六峰横一川,绿波无路草芊芊。牛羊晚食铺平地, 雕鹗晴飞摩远天。洛客尽回临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 东西未有相逢日,更把繁华共醉眠。
373 0 0
许浑
芙蓉楼中饮君酒,骊驹结言春杨柳。 豫章花落不见归,一望东风堪白首。
陈陶
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氛归。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 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342 0 0
苏味道
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莲衣承玉钏, 莲刺罥银钩。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
322 0 0
衰门少兄弟,兄弟唯两人。饥寒各流浪,感念伤我神。 夏期秋未来,安知无他因。不怨别天长,但愿见尔身。 茫茫天地间,万类各有亲。安知汝与我,乖隔同胡秦。 何时对形影,愤懑当共陈。
264 0 0
【江梅引】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 漫徘徊,寒侵被, 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 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 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 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331 0 0
姜夔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 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314 0 0
小文
酒簪花异乡客,花酒内淹留数载。花悦眼酒忘怀,酒酽花浓,举酒在花溪侧。忽顿觉数年来,将我这悒怏的心肠忽地改。 【喜迁莺】想当初狂态,醉乡中放浪形骸。吾侪,尽都是五陵豪迈,都是些阔论高谈梁栋材。一个个安邦定策,一个个剑挥星斗,一个个胸卷江淮。 【出队子】到春来东城南陌,信青骢踏绿苔。柳阴中打绕逞狂乖,芳径内妆幺真意脉,粉墙上题诗思腻色。 【刮地风】到夏来绕定雕栏垂杨摆,绿阴庭槐。戗金船倚棹兰舟外,信意忘怀。听韵悠悠乐声一派,摇纨扇玉体相捱。有翡翠轩碧纱橱避暑楼台,捧瑶觞莫减侧,摆列着十二金钗。直吃的晚凉生日暮遥天外,共采莲人归去来。 【西门子】到秋来写长空寒雁儿堪人爱,霁一天秋月色。绿叶儿殷,黄菊儿开。效龙山落帽老秀才,直吃的脸晕红身子儿歪,娇滴滴玉人儿扶策。 【古水仙子】我、我、我自鉴戒,似、似、似锦阵里疏狂李太白。将、将、将宝剑共瑶琴,还、还、还花钱共酒债。我、我、我嫌天宽恨地窄,呀、呀、呀,却原来是冬景幽哉。看、看、看泻长空瑞雪风乱筛,见、见、见傲冰魂玉梅南轩外,馨、馨、馨,时送将暗香来。 【尾声】倚翠偎红理当戒,乐琴书不出茅斋,似这般好光景我曾多见来。
269 0 0
公益局一向无公可办,几个办事员在办公室里照例的谈家务。秦益堂捧着水烟筒咳得喘不过气来,大家也只得住口。久之,他抬起紫涨着的脸来了,还是气喘吁吁的,说: “到昨天,他们又打起架来了,从堂屋一直打到门口。我怎么喝也喝不住。”他生着几根花白胡子的嘴唇还抖着。“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开公账的,应该自己赔出来……。” “你看,还是为钱,”张沛君就慷慨地从破的躺椅上站起来,两眼在深眼眶里慈爱地闪烁。“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斤斤计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 “像你们的弟兄,那里有呢。”益堂说。 “我们就是不计较,彼此都一样。我们就将钱财两字不放在心上。这么一来,什么事也没有了。有谁家闹着要分的,我总是将我们的情形告诉他,劝他们不要计较。益翁也只要对令郎开导开导……。” “那--里……。”益堂摇头说。 “这大概也怕不成。”汪月生说,于是恭敬地看着沛君的眼,“像你们的弟兄,实在是少有的;我没有遇见过。你们简直是谁也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思,这就不容易……。” “他们一直从堂屋打到大门口……。”益堂说。 “令弟仍然是忙?……”月生问。 “还是一礼拜十八点钟功课,外加九十三本作文,简直忙不过来。这几天可是请假了,身热,大概是受了一点寒……。” “我看这倒该小心些,”月生郑重地说。“今天的报上就说,现在时症流行……。” “什么时症呢?”沛君吃惊了,赶忙地问。 “那我可说不清了。记得是什么热罢。” 沛君迈开步就奔向阅报室去。 “真是少有的,”月生目送他飞奔出去之后,向着秦益堂赞叹着。“他们两个人就像一个人。要是所有的弟兄都这样,家里那里还会闹乱子。我就学不来……。” “说是折在公债票上的钱不能开公账……。”益堂将纸煤子插在纸煤管子里,恨恨地说。 办公室中暂时的寂静,不久就被沛君的步声和叫听差的声音震破了。他仿佛已经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说话有些口吃了,声音也发着抖。他叫听差打电话给普悌思普大夫,请他即刻到同兴公寓张沛君那里去看病。 月生便知道他很着急,因为向来知道他虽然相信西医,而进款不多,平时也节省,现在却请的是这里第一个有名而价贵的医生。于是迎了出去,只见他脸色青青的站在外面听听差打电话。 “怎么了?” “报上说……说流行的是猩……猩红热。我我午后来局的时,靖甫就是满脸通红……。已经出门了么?请……请他们打电话找,请他即刻来,同兴公寓,同兴公寓……。” 他听听差打完电话,便奔进办公室,取了帽子。汪月生也代为着急,跟了进去。 “局长来时,请给我请假,说家里有病人,看医生……。”他胡乱点着头,说。 “你去就是。局长也未必来。”月生说。 但是他似乎没有听到,已经奔出去了。 他到路上,已不再较量车价如平时一般,一看见一个稍微壮大,似乎能走的车夫,问过价钱,便一脚跨上车去,道,“好。只要给我快走!” 公寓却如平时一般,很平安,寂静;一个小伙计仍旧坐在门外拉胡琴。他走进他兄弟的卧室,觉得心跳得更利害,因为他脸上似乎见得更通红了,而且发喘。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不知道是什么病?不要紧罢?”靖甫问,眼里发出忧疑的光,显系他自己也觉得不寻常了。 “不要紧的,……伤风罢了。”他支梧着回答说。 他平时是专爱破除迷信的,但此时却觉得靖甫的样子和说话都有些不祥,仿佛病人自己就有了什么豫感。这思想更使他不安,立即走出,轻轻地叫了伙计,使他打电话去问医院:可曾找到了普大夫? “就是啦,就是啦。还没有找到。”伙计在电话口边说。 沛君不但坐不稳,这时连立也不稳了;但他在焦急中,却忽而碰着了一条生路:也许并不是猩红热。然而普大夫没有找到,……同寓的白问山虽然是中医,或者于病名倒还能断定的,但是他曾经对他说过好几回攻击中医的话:况且追请普大夫的电话,他也许已经听到了……。 然而他终于去请白问山。 白问山却毫不介意,立刻戴起玳瑁边墨晶眼镜,同到靖甫的房里来。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便从从容容地告辞。沛君跟在后面,一直到他的房里。 他请沛君坐下,却是不开口。 “问山兄,舍弟究竟是……?”他忍不住发问了。 “红斑痧。你看他已经‘见点’了。” “那么,不是猩红热?”沛君有些高兴起来。 “他们西医叫猩红热,我们中医叫红斑痧。” 这立刻使他手脚觉得发冷。 “可以医么?”他愁苦地问。 “可以。不过这也要看你们府上的家运。” 他已经胡涂得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竟请白问山开了药方,从他房里走出;但当经过电话机旁的时候,却又记起普大夫来了。他仍然去问医院,答说已经找到了,可是很忙,怕去得晚,须待明天早晨也说不定的。然而他还#p#副标题#e#
315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