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天马难将朱索绊, 海鳌宁觉碧涛宽。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 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333 0 0
中华文学
帆影随风过富阳,橹声摇月下钱塘。 千山积雪凝寒碧,梦入枫宸绕御床。
454 0 0
牟融
六十衰翁,更加二龄,此何等时。不退寻岩壑,相安耕钓,重来岭峤,犹事驱驰。绝类文渊,当年矍铄,上马据鞍奚所为。偏怜处,是难堪潦雾,水际鸢飞。 云台铜柱空题。奈床下伊人心素疑。自古来如此,只须付酒,风光纵好,勿复言时。莼菜美时,桂花香里,所愿少须臾乐之。西风外,喜羽书夜静,即是归期。
315 0 0
李曾伯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 陌上少年莫相非。
432 0 0
贯休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326 0 0
李陵
北风沙漠地,吾子远从军。官路虽非远,诗名要且闻。 蝉悲欲落日,雕下拟阴云。此去难相恋,前山掺袂分。
329 0 0
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青山欲暮惜别酒,碧草未尽伤离歌。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
384 0 0
司马扎
猛势微开万里清,月中看似日中明。此时鸥鹭无人见, 何处关山有客行。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 江斋卷箔含毫久,应想梁王礼不经。
385 0 0
齐己
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 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 篱崩瓜豆蔓,圃坏牛羊迹。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 喜闻东皋润,欲往未通屐。杖策试危桥,攀萝瞰苔壁。 邻翁夜相访,缓酌聊跂石。新月出污尊,浮云在巾舄。 常隳腐儒操,谬习经邦画。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355 0 0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272 0 0
杜甫
弧门此日犹能记。叹居诸难系。弹指片声中,不觉流年,五十还加二。 儿童寿酒邀翁醉。笑欣欣相戏。休画老人星,白发苍髯,怎解如翁似。
316 0 0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390 0 0
白居易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荡漾春风里,谁知历乱心。
398 0 0
温庭筠
先来引几句古书,——也许记的不真确,——庄子曰:“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2〕 《译文》就在一九三四年九月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出世的。那时候,鸿篇巨制如《世界文学》和《世界文库》〔3〕之类,还没有诞生,所以在这青黄不接之际,大约可以说是仿佛戈壁中的绿洲,几个人偷点余暇,译些短文,彼此看看,倘有读者,也大家看看,自寻一点乐趣,也希望或者有一点益处,——但自然,这决不是江湖之大。 不过这与世无争的小小的期刊,终于不能不在去年九月,以“终刊号”和大家告别了。虽然不过野花小草,但曾经费过不少移栽灌溉之力,当然不免私心以为可惜的。然而竟也得了勇气和慰安:这是许多读者用了笔和舌,对于《译文》的凭吊。 我们知道感谢,我们知道自勉。 我们也不断的希望复刊。但那时风传的关于终刊的原因:是折本。出版家虽然大抵是“传播文化”的,而“折本”却是“传播文化”的致命伤,所以荏苒半年,简直死得无药可救。直到今年,折本说这才起了动摇,得到再造的运会,再和大家相见了。 内容仍如创刊时候的《前记》里所说一样:原料没有限制;门类也没有固定;文字之外多加图画,也有和文字有关系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没有关系的,那就算是我们贡献给读者的一点小意思。 这一回,将来的运命如何呢?我们不知道。但今年文坛的情形突变,已在宣扬宽容和大度了,我们真希望在这宽容和大度的文坛里,《译文》也能够托庇比较的长生。三月八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三月上海《译文》月刊新一卷第一期“复刊号”。 《译文》,鲁迅和茅盾发起的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创刊于一九三四年九月,最初三期为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上海生活书店发行,一九三五年九月出至第十三期停刊;一九三六年三月复刊,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一九三七年六月出至新三卷第四期停刊。〔2〕“涸辙之鲋”等语,参看本卷第489页注〔8〕。〔3〕《世界文学》介绍世界各国文学(包括我国)的双月刊,伍蠡甫编辑,一九三四年十月创刊,上海黎明书局发行。《世界文库》,参看本卷第358页注〔3〕。
305 0 0
鲁迅
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 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358 0 0
刘禹锡
艰难时世。万事休夸会。官宦误人多,道是也、终须不是。功名事业,已是负初心,人老也,发白也,随分谋生计。 如今晓得,更莫争闲气。高下与人和,且觅个、置锥之地。江村僻处,作个老渔樵一壶酒,一声歌,一觉醺醺睡。
289 0 0
远客那能返故庐,苍梧埋骨痛何如。 他时亲戚空相忆,席上同悲一纸书。
360 0 0
骏马娇仍稳,春风灞岸晴。促来金镫短,扶上玉人轻。 帽束云鬟乱,鞭笼翠袖明。不知从此去,何处更倾城。
386 0 0
禅栖忽忆五峰游,去著方袍谢列侯。经启楼台千叶曙, 锡含风雨一枝秋。题诗片石侵云在,洗钵香泉覆菊流。 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
362 0 0
赵嘏
世路还相见,偏堪泪满衣。那能郢门别,独向邺城归。 平楚看蓬转,连山望鸟飞。苍苍岁阴暮,况复惜驰晖。
382 0 0
郎士元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