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江行无题一百首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废章台。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晚来渔父喜,网重欲收迟。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雾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稳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不识相如渴,徒吟子美诗。江清惟独看,心外更谁知。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水含秋夜静,云带夕阳高。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豪。 带舟维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怒,回头讵不能。 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鹭鸳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只如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贪获稻,闲却彩菱船。 滩浅多游鹭,江清易见鱼。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蛩响依沙草,萤飞透水烟。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可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水天凉夜月,不是少清光。好景随人物,秦淮忆建康。 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今日秋风至,萧疏过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飞上危樯立,莺啼报好音。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曹园旧樽酒,戏马忆高台。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轻云未扑霜,树杪橘初黄。行是知名物,过风过水香。 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平生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风好来无阵,云开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谩把樽中物,无人啄蟹黄。 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垂露晚犹浓,清风不易逢。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乘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惟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景夕残霞落,秋寒细雨晴。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楼空人不归,云白去时衣。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白帝朝惊浪,阳台暮映云。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橹慢生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瘦将军。 静看秋江水,风渐浪微平。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风借帆方疾,风回棹却迟。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知是江湖客,无心击塞鸿。 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晓晴。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落花惟待月,一钓紫菱湾。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敢言终破浪,惟愿稳乘流。 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樽。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罾。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数逢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应犹未得闲。 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未敢相邀钓,劳生只自怜。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常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风。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396   0  0

中华文学

论翻印木刻

麦绥莱勒的连环图画四种〔2〕出版并不久,日报上已有了种种的批评,这是向来的美术书出版后未能遇到的盛况,可见读书界对于这书,是十分注意的。但议论的要点,和去年已不同:去年还是连环图画是否可算美术的问题,现在却已经到了看懂这些图画的难易了。 出版界的进行可没有评论界的快。其实,麦绥莱勒的木刻的翻印,是还在证阴连环图画确可以成为艺术这一点的。现在的社会上,有种种读者层,出版物自然也就有种种,这四种是供给智识者层的图画。然而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很难懂得呢?我以为是由于经历之不同。同是中国人,倘使曾经见过飞机救国或“下蛋”,则在图上看见这东西,即刻就懂,但若历来未尝躬逢这些盛典的人,恐怕只能看作风筝或蜻蜓罢了。 有一种自称“中国文艺年鉴社”,而实是匿名者们所编的《中国文艺年鉴》在它的所谓“鸟瞰”中,曾经说我所发表的《连环图画辩护》虽将连环图画的艺术价值告诉了苏汶先生,但“无意中却把要是德国板画那类艺术作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即是否还成其为大众艺术的问题忽略了过去,而且这种解答是对大众化的正题没有直接意义的”。〔3〕这真是倘不是能编《中国文艺年鉴》的选家,就不至于说出口来的聪明话,因为我本也“不”在讨论将“德国板画搬到中国来,是否为一般大众所理解”;所辩护的只是连环图画可以成为艺术,使青年艺术学徒不被曲说所迷,敢于创作,并且逐渐产生大众化的作品而已。假使我真如那编者所希望,“有意的”来说德国板画是否就是中国的大众艺术,这可至少也得归入“低能”一类里去了。 但是,假使一定要问:“要是德国板画那类艺术作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呢?那么,我也可以回答:假使不是立方派〔4〕,未来派〔5〕等等的古怪作品,大概该能够理解一点。所理解的可以比看一本《中国文艺年鉴》多,也不至于比看一本《西湖十景》少。风俗习惯,彼此不同,有些当然是莫明其妙的,但这是人物,这是屋宇,这是树木,却能够懂得,到过上海的,也就懂得画里的电灯,电车,工厂。尤其合式的是所画的是故事,易于讲通,易于记得。古之雅人,曾谓妇人俗子,看画必问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从这一点看,连环图画是宜于俗人的,但我在《连环图画辩护》中,已经证明了它是艺术,伤害了雅人的高超了。 然而,虽然只对于智识者,我以为绍介了麦绥莱勒的作品也还是不够的。同是木刻,也有刻法之不同,有思想之不同,有加字的,有无字的,总得翻印好几种,才可以窥见现代外国连环图画的大概。而翻印木刻画,也较易近真,有益于观者。我常常想,最不幸的是在中国的青年艺术学徒了,学外国文学可看原书,学西洋画却总看不到原画。自然,翻板是有的,但是,将一大幅壁画缩成明信片那么大,怎能看出真相?大小是很有关系的,假使我们将象缩小如猪,老虎缩小如鼠,怎么还会令人觉得原先那种气魄呢。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但这还仅就绍介给一般智识者的读者层而言,倘为艺术学徒设想,锌板的翻印也还不够。太细的线,锌板上是容易消失的,即使是粗线,也能因强水浸蚀的久暂而不同,少浸太粗,久浸就太细,中国还很少制板适得其宜的名工。要认真,就只好来用玻璃板,我翻印的《士敏土之图》〔6〕二百五十本,在中国便是首先的试验。施蛰存先生在《大晚报》附刊的《火炬》上说:“说不定他是像鲁迅先生印珂罗版本木刻图一样的是私人精印本,属于罕见书之列”〔7〕,就是在讥笑这一件事。我还亲自听到过一位青年在这“罕见书”边说,写着只印二百五十部,是骗人的,一定印的很多,印多报少,不过想抬高那书价。 他们自己没有做过“私人精印本”的可笑事,这些笑骂是都无足怪的。我只因为想供给艺术学徒以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画来制玻璃版,但制这版,是每制一回只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须另制,假如每制一幅则只印一张或多至三百张,制印费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张即需六元,九百张九元,外加纸张费。倘在大书局,大官厅,即使印一万二千本原也容易办,然而我不过一个“私人”;并非繁销书,而竟来“精印”,那当然不免为财力所限,只好单印一板了。但幸而还好,印本已经将完,可知还有人看见;至于为一般的读者,则早已用锌板复制,插在译本《士敏土》里面了,然而编辑兼批评家却不屑道。 人不严肃起来,连指导青年也可以当作开玩笑,但仅印十来幅图,认真地想过几回的人却也有的,不过自己不多说。我这回写了出来,是在向青年艺术学徒说明珂罗板一板只印三百部,是制板上普通的事,并非故意要造“罕见书”,并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为不负责任的话所欺,大家都来制造“精印本”。 十一月六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涛声》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2〕麦绥莱勒的连#p#副标题#e#

 317   0  0

鲁迅

【南吕】一枝花 蚊虫

妖娆体态轻,薄劣腰肢细。窝巢居柳陌,活计傍花溪。相趁相随,聚朋党成群队,逞轻狂撒蒂带。爱黄昏月下星前,怕青宵风吹日炙。  【梁州】每日穿楼台兰堂画阁,透帘栊绣幕罗帏。帐嗡嗡乔声气。不禁拍抚,怎受禁持?厮鸣厮咂,相抱相偎。损伤人玉体冰肌,人娇并枕同席。瘦伶仃腿似蛛丝,薄支辣翅如苇煤,快棱憎嘴似钢锥。透人,骨髓。满口儿认下胭脂记,想着痒忄散忄散那些滋味。有你后甚是何曾到眼底?到强如蝶使蜂媒。  【尾】闲时节不离了花香柳影清阴里睡,闷时节则就日暖风和叶底下依,不想瘦躯老人根前逞精细。且休说香罗袖里,桃花扇底,则怕露冷天寒恁时节悔。 妓女  自生在柳陌中,长立在花街内。打熬成风月胆,断送了雨云期。只为二字衣食,卖笑为活计。每日都准备,准备下些送旧迎新,安排下过从的见识。  【梁州】有一等强风情迷魂子弟,初出帐笋嫩勤儿。起初儿待要成欢会。教那厮一合儿昏撒,半霎儿著迷。典房卖舍,弃子休妻。逐朝价密约幽期,每日价弄盏传杯。一更里酒酽花浓,半夜里如鱼似水,呀!五更头财散人离。你东,我西。一番价有钞一番睡,旋打算旋伶利。将取孛兰数取梨,有甚希奇?  【尾】有钱每日同欢会,无钱的郎君好厮离,绿豆皮儿你请退!打发了这壁,安排下那壁,七八下里郎君都应付得喜。

 364   0  0

宋方壶

经验

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偶然翻翻《本草纲目》〔2〕,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而尤其惊人的是关于毒药的叙述。我们一向喜欢恭维古圣人,以为药物是由一个神农皇帝独自尝出来的,他曾经一天遇到过七十二毒,〔3〕但都有解法,没有毒死。这种传说,现在不能主宰人心了。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这么一想,这事情可就大起来了: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纪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而且这书中的所记,又不独是中国的,还有阿剌伯人的经验,有印度人的经验,则先前所用的牺牲之大,更可想而知了。 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而还有一种坏经验的结果的歌诀,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于是人们就只要事不干己,还是远远的站开干净。我想,人们在社会里,当初是并不这样彼此漠不相关的,但因豺狼当道,事实上因此出过许多牺牲,后来就自然的都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这便是牺牲所换来的坏处。 总之,经验的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掉要付惊人的代价。例如近来有些看报的人,对于什么宣言,通电,讲演,谈话之类,无论它怎样骈四俪六,崇论宏议,也不去注意了,甚而还至于不但不注意,看了倒不过做做嘻笑的资料。这那里有“始制文字,乃服衣裳”〔4〕一样重要呢,然而这一点点结果,却是牺牲了一大片地面,和许多人的生命财产换来的。生命,那当然是别人的生命,偶是自己,就得不着这经验了。所以一切经验,是只有活人才能有的,我的决不上别人讥刺我怕死〔5〕,就去自杀或拚命的当,而必须写出这一点来,就为此。而且这也是小小的经验的结果。 六月十二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署名洛文。 〔2〕《本草纲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这书是他在长期实践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参考大量医药资料和有关文献,费时近三十年才写成的。 〔3〕神农皇帝我国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据《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本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4〕“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语见《千字文》。〔5〕别人讥刺我怕死梁实秋在《新月》第二卷第十一期发表的《鲁迅与牛》一文,借一九三○年四月八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为声援四·三惨案(英国人在南京打死打伤中国工人的惨案)集会时,一工人被巡捕枪杀的事讥笑作者说:“自由运动大同盟即是鲁迅先生领衔发起的,……这事发生之后,颇有人为鲁迅先生担心,因为不晓得流了‘一滩鲜血’的究竟是那一位。……幸亏事实不久大明,死的不是‘参加工农革命底实际行动’的‘左翼作家’,是一位‘勇敢的工人’……鲁迅先生的‘不卖肉主义’是老早言明在先的。”又法鲁在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大晚报·火炬》发表的《到底要不要自由》中,也有这类含沙射影的话,参看《伪自由书·后记》。 #p#副标题#e#

 313   0  0

鲁迅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