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490 0 0
唐寅
江涵晓日。荡漾波光摇桨入。笑指浯溪。漫叟雄文锁翠微。 休嗟不偶。归到中州何处有。独立风烟。湘水浯台总接天。
323 0 0
中华文学
几年不到东岩下,旧住僧亡屋亦无。 寒日萧条何物在,朽松经烧石池枯。
443 0 0
落日独归客,空山匹马嘶。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 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
410 0 0
皎然
周室寝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1〕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而诸侯又方并争,厚招游学之士;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复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聘辩腾说,著作云起矣。然当时足称“显学”〔2〕者,实止三家,曰道,曰儒,曰墨。 道家书据《汉书》《艺文志》所录有《伊尹》,《太公》,《辛甲》〔3〕等,今皆不传;《鬻子》《筦子》〔4〕亦后人作,故存于今者莫先于《老子》。老子〔5〕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约西历纪元前五七○),尝为守藏室之史,见周之衰,遂去,至关,为关令尹喜〔6〕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见第一篇)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7〕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儒墨二家起老氏之后,而各欲尽人力以救世乱。孔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前五五一)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年三十余,尝问礼于老聃,然祖述尧舜〔8〕,欲以治世弊,道不行,则定《诗》《书》,订《礼》《乐》,序《易》,作《春秋》〔9〕。既卒(敬王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门人又相与辑其言行而论纂之,谓之《论语》。墨子〔10〕亦鲁人,名翟,盖后于孔子百三四十年(约威烈王一至十年生),而尚夏道,兼爱尚同,非古之礼乐,亦非儒,有书七十一篇,今存者作十五卷。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时又有杨朱〔11〕,主“为我”,殆未尝著书,而其说亦盛行于战国之世。孟子名轲(前三七二生二八九卒)者,邹人,受学于子思,亦崇唐虞,说仁义,于杨墨则辞而辟之,〔12〕著书七篇曰《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如墦间乞食一段,宋吴氏(《林下偶谈》)〔13〕极推称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鶍冠子》〔14〕书晚出,皆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15〕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要疾偏死,弇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齧缺曰: 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鰌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第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p#副标题#e#
539 0 0
鲁迅
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421 0 0
杜甫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367 0 0
佚名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415 0 0
皮日休
九处烟霞九处昏,一回延首一销魂。 因凭直节流红泪,图得千秋见血痕。
457 0 0
汪遵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385 0 0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长思碧洞云窗下, 曾借黄庭雪夜抄。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 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426 0 0
【霜天晓角】 春云粉色。 春水和云湿。 试问西湖杨柳, 东风外、几丝碧。 望极。连翠陌。 兰桡双桨急。 欲访莫愁何处, 旗亭在、画桥侧。
高观国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园特地春光暖。 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413 0 0
辛弃疾
从公城上来,秋近绝纤埃。楼古秦规在,江分蜀望开。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422 0 0
不得同君住,当春别帝乡。年华落第老,岐路出关长。 芳草缘流水,残花向夕阳。怀亲暂归去,非是钓沧浪。
557 0 0
杜荀鹤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393 0 0
孟郊
莫道岐州三日程,其如风雪一身行。 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到城来又出城。
459 0 0
白居易
斜阳波底湿微红。朱栏翠袖倚轻风。平平山色有无中。俯首微官真自缚,高飞远举羡冥鸿。何时一艇大江东。
356 0 0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波淡淡,水溶溶, 奴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 长奉君王万岁游。
380 0 0
官舍种莎僧对榻,生涯如在旧山贫。酒醒草檄闻残漏, 花落移厨送晚春。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霜台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
郑谷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