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弧 清明时节,是扫墓的时节,有的要进关内来祭祖〔2〕,有的是到陕西去上坟〔3〕,或则激论沸天,或则欢声动地,真好像上坟可以亡国,也可以救国似的。 坟有这么大关系,那么,掘坟当然是要不得的了。〔4〕元朝的国师八合思巴〔5〕罢,他就深相信掘坟的利害。他掘开宋陵,要把人骨和猪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宋室倒楣。后来幸而给一位义士盗走了,没有达到目的,然而宋朝还是亡。曹操〔6〕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他的儿子却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谥为“武帝”,好不威风。这样看来,死人的安危,和生人的祸福,又仿佛没有关系似的。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7〕,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8〕曰:“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9〕又曰:阿瞒老奸巨猾,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 阿瞒虽是老奸巨猾,我想,疑冢之流倒未必安排的,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冢中人的主名,的确者也很少,洛阳邙山〔10〕,清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11〕和凌乱的陶器,大约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品,乃是早经有人掘过,拿走了,什么时候呢,无从知道。总之是葬后以至清末的偷掘那一天之间罢。 至于墓中人究竟是什么人,非掘后往往不知道。即使有相传的主名的,也大抵靠不住。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12〕,泰山上有“孔子小天下处”〔13〕;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14〕,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15〕。 如果扫墓的确可以救国,那么,扫就要扫得真确,要扫文武周公的陵,不要扫着别人的土包子,还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孙。于是乎要有考古的工作,就是掘开坟来,看看有无葬着文王武王周公旦的证据,如果有遗骨,还可照《洗冤录》〔16〕的方法来滴血。但是,这又和扫墓救国说相反,很伤孝子顺孙的心了。不得已,就只好闭了眼睛,硬着头皮,乱拜一阵。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17〕单是扫墓救国术没有灵验,还不过是一个小笑话而已。 四月二十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华日报·动向》。 〔2〕进关内来祭祖一九三四年四月四日《大晚报》载: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要求在清明节入关祭扫清代皇帝的坟墓。此事在当时曾引起人们的愤慨。 〔3〕到陕西去上坟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申报》载:清明节时,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等同西安军政要人及各界代表前往陕西咸阳、兴平祭扫周文王、汉武帝等陵墓,“民众参观者人山人海,道为之塞,……诚可说是民族扫墓也。” 〔4〕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戴季陶在西安致电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等,以“培植民德”为由,反对“研究国学科学诸家,……发掘古墓,寻取学术材料”,要求政府“通令全国,凡一切公然发墓取物者,无论何种理由,一律依刑律专条严办。”当时曾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5〕八合思巴(1235—1280)即八思巴,本名罗卓坚参,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专区萨迦)人。佛教高僧。元中统元年(1260)封为“国师”。按发掘宋陵的是元代江南释教总统(佛教首领)杨琏真迦,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发宋陵寝》记:元至元十五年(1278)十二月,杨琏真伽率徒役在浙江绍兴等地发掘宋代诸皇陵墓,“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并下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当时有儒生唐珏、林德阳分别收拾埋藏宋帝遗骸,被称为“义士”。〔6〕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关于设“摸金校尉”事,见汉末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躶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7〕曹操造七十二墓事,见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疑冢也。” 〔8〕后之诗人指宋代俞应符。他在咏曹操诗中说:“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载《南村辍耕录·疑冢》) 〔9〕后之论者指明代王士性,他在《豫志》中说:“余谓以操之多智,即七十二冢中,操尸犹不在也。” 〔10〕邙山在河南洛阳城北,东汉至唐宋等朝的王侯公卿多葬在那里。这些坟墓历代被人屡次发掘,晋代张载《七哀诗》就说到:“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毁壤过一杯,便房启幽户;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11〕志石古代放在墓#p#副标题#e#
438 0 0
鲁迅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 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 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不惭金印重,踉跄腰鞬力。 恂恂乡门老,昨夜试锋镝。走马遣书勋,谁能分粉墨。 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千金不了馔,狢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能佩刀。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腰衱珮珠断,灰蝶生阴松。 蝶飞红粉台,柳扫吹笙道。十日悬户庭,九秋无衰草。 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zv蒙梨花满,春昏弄长啸。唯愁苦花落,不悟世衰到。 抚旧唯销魂,南山坐悲峭。
435 0 0
李贺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404 0 0
王昌龄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竭(去字旁)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436 0 0
张惠言
荣落何相似,初终却一般。犹疑和夕照,谁信堕朝寒。 水木辉华别,诗家比象难。佳人应误拜,栖鸟反求安。 屈指期轮满,何心谓影残。庾楼清赏处,吟彻曙钟看。
502 0 0
郑谷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 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挥毫成逸韵,开閤迟来宾。 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
420 0 0
刘禹锡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13 0 0
李白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433 0 0
晏几道
暝色休群动,秋斋远客情。细风和雨气,寒竹度帘声。 日觉蹉跎近,天教懒慢成。谁能谒卿相,朝夕算浮荣。
408 0 0
中华文学
玉颜恒自敛,羞出镜台前。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几千。
586 0 0
赵嘏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555 0 0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501 0 0
张籍
真珠酒滴琵琶送。行云旧识巫山梦。空得醉中归。老来心事非。 江梅含日暖。照水花枝短。密叶似商量。向人春意长。
350 0 0
【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1]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2]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3]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4]
483 0 0
汉无名氏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383 0 0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佚名
交道有寒暑,在人无古今。与君中夜话,尽我一生心。 所向未得志,岂惟空解吟。何当重相见,旧隐白云深。
481 0 0
杜荀鹤
兔园春欲尽,别有一丛芳。直似穷阴雪,全轻向晓霜。 凝晖侵桂魄,晶彩夺萤光。素萼迎风舞,银房泫露香。 水晶帘不隔,云母扇韬铓。纨袖呈瑶瑟,冰容启玉堂。 今来碧油下,知自白云乡。留此非吾土,须移凤沼傍。
415 0 0
杨巨源
流落复蹉跎,交亲半逝波。谋身非不切,言命欲如何。 故楚春田废,穷巴瘴雨多。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
478 0 0
一 夏娃:“你是亚当吗,上帝创造我来伴你的。你从今后再不怕荒凉,再不愁孤寂。让我摸摸你的脸,口边莲蓬象树藓,你喉头有个桃核,你肌肉好多强健;但是你胸前不如我又始又软又肥——我们原来两样的,我又希奇又欢喜。”亚当:“你的声音很好听,你的手怪招痒的,你初来人地生疏,等我慢慢指导你,昨晚我在睡梦里,上帝从我变出你;你的肉是我的肉你我原来是一体.不过我男你是女。”夏娃:“我叫你夫你叫我妻,千年万年不分离!我觉得心头狂跳,方才一阵清风过,吹来树上鲜果味,我想去———”亚当:“谨记上帝的吩咐;伊塍园里鲜果富,樱桃梅李都可才,独禁‘知识树’上果,你须牢记在心头,若然犯禁死无处。如今我去折桑麻,你在此地喂鸡鹅,” 二 蛇: “夏娃!”夏娃; “谁啊!” 蛇: “原来你不认识我, 我是伊塍的圣蛇, 通天达地晓人事, 宇宙秘密无不知, 亚当是蠢个意东百, ——嘻嘻!”夏娃: “个么叫做‘嘻嘻’呢? 蛇: “等我好好教导你。 嘻嘻是个笑声气; 我笑亚当泰腐气, 一心皈依信上帝。 伊塍园里最珍奇, 莫如‘知识树’上果; 你若偷采吃一枝, 宇宙密库顿开锁: 你的双眼会开放, 见红见紫见星光; 还有种种消息好, 吃了药儿便知晓—一 嘻嘻!”夏娃, “嘻嘻,多谢你,蛇儿, 是去采果儿吃也!” 三 亚当: “夏娃,替我搔搔背, 我有好东西给你。”夏娃: “你有什么好东西. 蛇儿笑你泰腐气。”亚当: “蛇儿专出坏主意, 千万不可轻信伊。 我给你个桑乌都, 甜里带酸很有味。”夏娃: “乌都算什么东西, 我的苹果才希奇; 今晚临睡吃下去, 明早张眼五天地!” 四 夏娃: “亚当!我贝亮光了! 好一个美妙天地! 赶快睁开你眼皮, 你我准备见面礼!”亚当:“你的疯话我不信, 那有眼皮会开闭—— 咳奇怪!果真两眼 有些发痒酸齑齑; 夏姓!夏娃!真希奇, 果然是光亮天地!”夏娃:“不成!慢点儿过来。 你我原来是裸体! 不好了!快躲起来, 那边来的是上帝!” 此诗写于1922年留英期间,发表于1923年6月21日《时事新报。学灯》#p#副标题#e#
573 0 0
徐志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