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老人专一一,黄梅真叟却无无。 独坐松根石头上,四溟无限月轮孤。 非色非空非不空,空中真色不玲珑。 可怜卢大担柴者,拾得骊珠橐籥中。 优钵罗花万劫春,频犁田地绝纤尘。 道吾道者相招好,不是香林采叶人。
518 0 0
贯休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380 0 0
佚名
不觉年华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正嗟新冢垂青草, 便见故交梳白头。虽道了然皆是梦,应还达者即无愁。 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 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回。夜雨旋驱残热去, 江风吹送早寒来。才怜饮处飞花片,又见书边聚雪堆。 莫恃少年欺白首,须臾还被老相催。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岁月自消寒暑内, 荣枯尽在是非中。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纷竞,不知流水去无穷。
443 0 0
方干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400 0 0
张九龄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旋情悄。远信沈沈,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355 0 0
柳永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439 0 0
韩偓
这连贯的童话六篇,原是日本林房雄〔2〕的译本(一九二七年东京晓星阁出版),我选给译者,作为学习日文之用的。逐次学过,就顺手译出,结果是成了这一部中文的书。但是,凡学习外国文字的,开手不久便选读童话,我以为不能算不对,然而开手就翻译童话,却很有些不相宜的地方,因为每容易拘泥原文,不敢意译,令读者看得费力。这译本原先就很有这弊病,所以我当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了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这也就是说,倘因此而生出不妥之处来,也已经是校改者的责任。 作者海尔密尼亚·至尔·妙伦(HermyniaZurMueh-len)〔3〕,看姓氏好像德国或奥国人,但我不知道她的事迹。据同一原译者所译的同作者的别一本童话《真理之城》(一九二八年南宋书院出版)的序文上说,则是匈牙利的女作家,但现在似乎专在德国做事,一切战斗的科学底社会主义的期刊——尤其是专为青年和少年而设的页子上,总能够看见她的姓名。作品很不少,致密的观察,坚实的文章,足够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作家之一人,而使她有世界底的名声者,则大概由于那独创底的童话云。 不消说,作者的本意,是写给劳动者的孩子们看的,但输入中国,结果却又不如此。首先的缘故,是劳动者的孩子们轮不到受教育,不能认识这四方形的字和格子布模样的文章,所以在他们,和这是毫无关系,且不说他们的无钱可买书和无暇去读书。但是,即使在受过教育的孩子们的眼中,那结果也还是和在别国不一样。为什么呢?第一,还是因为文章,故事第五篇中所讽刺的话法的缺点,在我们的文章中可以说是几乎全篇都是。第二,这故事前四篇所用的背景,是:煤矿,森林,玻璃厂,染色厂;读者恐怕大多数都未曾亲历,那么,印象也当然不能怎样地分明。第三,作者所被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作家”者,我想,在这里,有主张大家的生存权(第二篇),主张一切应该由战斗得到(第六篇之末)等处,可以看出,但披上童话的花衣,而就遮掉些斑斓的血汗了。尤其是在中国仅有几本这种的童话孤行,而并无基本底,坚实底的文籍相帮的时候。并且,我觉得,第五篇中银茶壶的话,太富于纤细的,琐屑的,女性底的色彩,在中国现在,或者更易得到共鸣罢,然而却应当忽略的。第四,则故事中的物件,在欧美虽然很普通,中国却纵是中产人家,也往往未曾见过。火炉即是其一;水瓶和杯子,则是细颈大肚的玻璃瓶和长圆的玻璃杯,在我们这里,只在西洋菜馆的桌上和汽船的二等舱中,可以见到。破雪草也并非我们常见的植物,有是有的,药书上称为“獐耳细辛”(多么烦难的名目呵!),是一种毛茛科的小草,叶上有毛,冬末就开白色或淡红色的小花,来“报告冬天就要收场的好消息”。日本称为“雪割草”,就为此。破雪草又是日本名的意译,我曾用在《桃色的云》〔4〕上,现在也袭用了,似乎较胜于“獐耳细辛”之古板罢。 总而言之,这作品一经搬家,效果已大不如作者的意料。倘使硬要加上一种意义,那么,至多,也许可以供成人而不失赤子之心的,或并未劳动而不忘勤劳大众的人们的一览,或者给留心世界文学的人们,报告现代劳动者文学界中,有这样的一位作家,这样的一种作品罢了。 原译本有六幅乔治·格罗斯〔5〕(GeorgeGrosz)的插图,现在也加上了,但因为几经翻印,和中国制版术的拙劣,制版者的不负责任,已经几乎全失了原作的好处,——尤其是如第二图,——只能算作一个空名的绍介。格罗斯是德国人,原属踏踏主义(Dadaismus)者之一人,后来却转了左翼。据匈牙利的批评家玛察〔6〕(ⅠAMatza)说,这是因为他的艺室?心谌荨??枷耄?巡荒鼙惶ぬぶ饕*所牢笼的缘故。欧洲大战时候,大家用毒瓦斯来打仗,他曾画了一幅讽刺画〔7〕,给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嘴上,也蒙上一个避毒的嘴套,于是很受了一场罚,也是有名的事,至今还颇有些人记得的。一九二九年九月十五日,校讫记。 BB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的《小彼得》中译本。 《小彼得》,原名《小彼得的朋友们讲的故事》,由许霞(许广平)翻译,鲁迅校改。 〔2〕林房雄(1903—1975)日本小说家,军国主义分子。〔3〕海尔密尼亚·至尔·妙伦(1883—1951)德国女作家。生于维也纳,童年随父到过欧亚不少国家。她熟悉工人生活,曾参加德国无产阶级文学活动。一九三三年在德国纳粹党压迫下,长期流亡国外。她的作品除《小彼得》和文中所说的《真理之城》外,还有《玫瑰》、《织毯工阿里》等。 〔4〕《桃色的云》俄国爱罗先珂作的童话剧,鲁迅的中文译本于一九二三年七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5〕乔治·格罗斯(1893—1959)德国讽刺画家,装帧设计家,一九三三年移居美国。 〔6〕玛察匈牙利文艺批评家,生于捷克;一九二三年移居苏联,从事艺术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对格罗斯的评论,见他所著《现代欧洲的艺术》(有冯雪峰中译本,一九#p#副标题#e#
397 0 0
鲁迅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 行榜白莲鱼未知。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522 0 0
雍陶
采药三山罢,乘风五日归。翦荷成旧屋,剉蘖染新衣。 玉粒指应久,丹砂验不微。坐看青节引,要与白云飞。
390 0 0
韩翃
张承禄 今年上海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 文字上和口头上的称呼,往往有些不同:或者谓之“废历”〔2〕,轻之也;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但对于这“历”的待遇是一样的: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马将,拜年,“恭喜发财”! 虽过年而不停刊的报章上,也已经有了感慨;〔3〕但是,感慨而已,到底胜不过事实。有些英雄的作家,也曾经叫人终年奋发,悲愤,纪念。但是,叫而已矣,到底也胜不过事实。中国的可哀的纪念太多了,这照例至少应该沉默;可喜的纪念也不算少,然而又怕有“反动分子乘机捣乱”〔4〕,所以大家的高兴也不能发扬。几经防遏,几经淘汰,什么佳节都被绞死,于是就觉得只有这仅存残喘的“废历”或“古历”还是自家的东西,更加可爱了。那就格外的庆贺——这是不能以“封建的余意”一句话,轻轻了事的。 叫人整年的悲愤,劳作的英雄们,一定是自己毫不知道悲愤,劳作的人物。在实际上,悲愤者和劳作者,是时时需要休息和高兴的。·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5〕,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二月十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2〕“废历”指阴历(或称夏历)。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一月二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通令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后来,国民党政府又再三下过这样的通令。 〔3〕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三日(夏历除夕),《申报号外·本埠增刊》临时增加的副刊《不自由谈》上有署名非人的《开场白》说:“编辑先生们辛苦了一年,在这几天寒假里头,本想可以还我自由自在的身,写写意意,享几天难得享到的幸福。不料突然地接到一道命令:说不但要出号外,并且要屁股两排,没有办法,只得再来放几个屁。”〔4〕“反动分子乘机捣乱”参看《伪自由书·“多难之月”》及其注〔4〕。 〔5〕花爆即花炮、爆竹。
466 0 0
行脚寻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禅衣。 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419 0 0
杜牧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369 0 0
小树两株柏,新土三尺坟。苍苍白露草,此地哭刘君。 哭君岂无辞,辞云君子人。如何天不吊,穷悴至终身。 愚者多贵寿,贤者独贱迍。龙亢彼无悔,蠖屈此不伸。 哭罢持此辞,吾将诘羲文。
480 0 0
白居易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350 0 0
杜甫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374 0 0
苏轼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437 0 0
曹松
手捻黄花,对西风无语,双鬓萧萧。韶华暗中过眼,零落心交。登临把酒,更谁伴、破橘持螯。惟只有,湖边鸥鹭,飞来如受人招。 往事不禁重省,料绾罗分钿,翠减香销。空向画桥古树,犹系轻桡。西兴渡口,误归帆、几信寒潮。伤情处,淡烟残照,倚阑人共秋高。
464 0 0
中华文学
“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 就往前边儿挖一个大坑, 拿瘪了的弟兄们住里扔, 掷满了给平上土, 给它一个大糊涂, 也不用给做记认, 管他是姓贾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 娘抱着个烂了的头, 弟弟提溜着一支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 “我说这坑死人也不是没有味儿,有那西晒的太阳做我们的伴儿, 瞧我这一抄,抄住了老丙, 他大前天还跟我吃烙讲, 叫了壶大白干, 咱们俩随便谈, 你知道他那神气, 一只眼老是这挤:谁想他来不到三天就做了炮灰, 老丙他打仗倒是勇, 你瞧他身上的窟窿!——去你的,老丙,咱们来就是当死胚! “天快黑了,怎么好,还有这一大堆? 听炮声,这半天又该是我们的毁! 麻利点儿,我说你瞧,三哥, 那黑刺刺的可不又是一个! 嘿,三哥,有没有死的, 还开着眼流着泪哩! 我说三哥这怎么来, 总不能拿人活着埋!”——“吁,老五,别言语,听大帅的话没有错: 见个儿就给铲, 见个儿就给埋,躲开,瞧我的;欧,去你的,谁跟你罗嗦!” 此诗与《人变兽》同时发表于1926年6月3日《诗镌》第10号上,署名“南湖”。此诗收入于《新月诗选》。
525 0 0
徐志摩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禅心尽入空无迹, 诗句闲搜寂有声。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450 0 0
齐己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381 0 0
黄庭坚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