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线上音乐会献给努力的自己

2022-07-20 | 源:北京日报

日前,七七鼓域工作室的学生们举办了两场线上音乐会,其中展示的作品几乎都是学生们两个月来的线上学习成果。七七鼓域教师李蕾表示:“疫情不是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即便民族打击乐的居家线上学习有诸多困难,我们仍要克服。”两场线上音乐会的顺利举行,也是给学生们的一个奖赏,“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努力就会有回报。”

“民打”网课不容易

受北京疫情影响,自4月25日起线下培训全面停课,直到7月初疫情稳定后才重新恢复。这期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七七鼓域的学生们都是通过网络上课。“这对民族打击乐的教学影响非常更大。”李蕾介绍,民族打击乐涉及的乐器种类多、体积大、声音也大,因此很多学生家里是没有乐器的,平时都到工作室的鼓房练习,家里只有哑鼓或在真鼓上垫鼓垫子,起到降低音量的作用。“但这些在声音和手感上会有很大差别,即便如此,疫情期间还是要继续练,不能停。一旦停课,很多学生会退步很多,之后要花上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李蕾道。

然而,线上教授民族打击乐课程难度颇大。如排鼓、马林巴等较长的乐器,单一画面里老师很难看清学生的动作、手型是否标准。因此,线上课只能先解决学生的识谱和作品熟练度等问题,音色、演奏力度等都需要在线下复课后再解决。上网课前,李蕾专门和家长们进行了沟通,指出网课的利弊,请他们自己衡量是否上网课。令李蕾没有想到的是,超过九成的家长都接受线上课程。

经过两个月的网课,李蕾发现,学生们并没有因为各种实际困难而减少练习时间,练习质量也很高。于是,她和工作室的另一位老师陈溦决定为学生们举办一场线上音乐会,作为孩子们在疫情期间努力练习的回报。

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两位老师提出线上音乐会的想法后,家长和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一些同时学习两种乐器的学生还专门询问老师可否表演两个节目。音乐会最初计划时间为一个半小时,结果共收到39个符合要求的报名作品,最终决定分成两天举办。

线上音乐会上的演出都是提前录制的视频。怎样把视频录好,老师们也给学生们支了很多招:“要提前四五天就开始进行视频录制,如果临近截止日期,学生们会更有心理压力,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发挥。”对于打击乐的学生,李蕾嘱咐家长在录制视频前撤掉鼓垫,在真鼓皮上练习一两遍,找到感觉,再开始录制。由于鼓声非常大,李蕾建议可以利用每天下午4点到6点的时间段进行练习和视频的录制。因为这个时间段大部分邻居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和课程,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鼓声。即便这样,家长也需要提前和邻居们打好招呼。

在曲目顺序上,老师们特意没有按照专业、年龄、演奏能力来安排,而是采取随机的方式。李蕾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节目是在哪天晚上以什么顺序出现,家长和孩子能够沉浸式地欣赏线上音乐会,一起期待下一个节目是什么,而不是只看自己家小朋友的节目。看其他同学的表演也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他们知道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努力。”

倍感骄傲的线上音乐会

9岁的程予丁在线上音乐会中带来排鼓作品《鱼跳龙门》和钢琴作品《妈妈》。“因为疫情,这两个月里我们没有比赛也没有演出。在线上音乐会上终于能够展示自己了,我特别开心。”程予丁介绍,疫情期间午休和下午上完课后,她都会练习排鼓,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练习时间,保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钢琴练习。听说有线上音乐会后,她用十天时间练习了一首新曲子《鱼跳龙门》,并嘱咐老师要帮她选一个有难度的作品。“因为之前的曲子大部分都是线下课学习的,我觉的我要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展示一个完全是通过网课学习的曲目。”两天的线上音乐会也对程予丁有很大触动,让她萌生了学马林巴的想法,“我太喜欢马林巴的音色了。”现在线下课程已经恢复,程予丁也开始学起了马林巴。程予丁的妈妈感慨,“七七鼓域的老师们真的很神奇,在她们的带领下,孩子们一通百通,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

李涵凝的妈妈喜欢用视频记录女儿疫情期间的音乐生活。为了录制效果好,李涵凝会选择关掉空调,视频中打鼓的她总是满头大汗,小脸红扑扑的。得知要举办线上音乐会,这立即成了她的短期目标。“平时她每天练排鼓一个小时,为了这次线上音乐会,她自己将练鼓时间增加到每天两三个小时。排鼓加马林巴,一天练习时间就将近5个小时。”李涵凝的妈妈说,原本她建议女儿只表演一个排鼓节目。因为今年春天,李涵凝才开始学习马林巴,还不能演奏完整的曲目。但李涵凝很坚持,认为既然疫情期间两种乐器都学习了,并且每天都在练习,就应该把两种乐器都进行展示。在线上音乐会上,李涵凝演出的排鼓曲目是《楚汉决战》,这是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楚汉决战》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一是演奏技术上颇具挑战,二是他们很难理解作品描绘的场景和情绪。但李涵凝很喜欢历史,尤其学习民族打击乐后,更加关注历史故事相关的作品。演奏《楚汉决战》时,她会将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将军,点兵、变阵、乱阵,眉宇之间的表情已透露出她激情澎湃的内心。

“256条视频,其中141条视频不合格,被扔进了‘垃圾桶’。这就是我们家这个不满11岁的孩子在疫情封控期间交出的‘答卷’。我不知道作为成年人的我,在面对141次失败后还能不能继续,但我很感动,我的孩子做到了。”钱宥辰的妈妈说,为了拍摄线上音乐会视频,从练习到拍摄,一首曲子钱宥辰练习了一千多遍。其间,钱宥辰也因为录制过程中总是出错而崩溃大哭。但每当妈妈问他要不要放弃时,钱宥辰总会说自己一定能弹好。

音乐会播出之时,每个节目都收到家长们的留言和点赞。两天音乐会共收到5万点赞,这个数字是两位老师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陈溦十分感慨,“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里,学生们通过线上音乐会呈现了这段特殊时期自己的学习成果。就像我们送给学生们的话:被失序影响的时候,寻找节拍;被不确定充满生活的时候,确定调性;在等待与不安成为常态时,调整呼吸。感谢音乐与我们常伴。” 本报记者 纪晨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